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4期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其中2型糖尿病占很大比例,除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外,还要在一定时期内配合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往往使患者出现心理障碍,需要对其进行心理护理,笔者临床护理50例,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2006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需胰岛素治疗的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0~66岁,平均48岁。50例患者在行注射胰岛素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其中2型糖尿病占很大比例,除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外,还要在一定时期内配合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往往使患者出现心理障碍,需要对其进行心理护理,笔者临床护理50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需胰岛素治疗的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0~66岁,平均48岁。50例患者在行注射胰岛素治疗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

    1.2  注射胰岛素后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  (1)忧郁和沮丧:患者普遍存在明显的忧郁情绪、沮丧心理、情绪低沉、承受力下降。(2)焦虑和担忧:患者表现为失眠、食欲下降,担心胰岛素成瘾为主要原因。(3)愤怒和暴躁:其主要表现为激惹性增高。

    1.3  护理措施  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首先主动与患者接触,关心体贴患者,缩短护患间距离,使患者向护士倾吐病情和心声。耐心倾听患者谈话,分析其忧郁、沮丧的原因。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首先讲解疾病知识,使其对糖尿病有正确地认识和了解,再向患者讲明注射胰岛素的意义在于早日控制病情,防止病情恶化。同时还以治愈患者为例鼓励患者,帮助他们消除不良情绪。经过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的忧郁、沮丧心理明显减轻。对少数心理障碍较重者,采取个别谈心的方式,耐心开导,早日消除其心理障碍,配合治疗。(2)协助患者间建立密切关系。焦虑、担忧和心理表现较突出者,除做好患者的日常照顾外,要安排一些对疾病了解多,有正确认识的患者与其谈体会,定期组织工休活动,以密切患者间的关系,大大减轻了焦虑、担忧心理。(3)利用各种方式,宣传疾病防治知识。充分利用电视、多媒体、幻灯片、墙报等,向患者讲解疾病,使其认识疾病,了解疾病,从而建立正确的认知观消除不良心理情绪。在对愤怒、暴躁的患者进行护理时,首先要耐心倾听,充当患者的发泄对象,等其情绪缓解后,再讲解注射胰岛素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纠正误解。并适时组织患者进行趣味活动,既活跃了病房气氛,使他们保持乐观的情绪,又能促进患者间的沟通交流,减轻心理障碍,促进疾病的转归。

    2  效果评价

    通过采用相应的心理护理,46例患者消除了心理障碍,积极配合治疗,4例心理障碍有了很大程度的减轻,能够安心顺利地接受治疗,患者血糖、尿糖均在5~7天内得到有效控制。

    3  体会

    临床中有很多患者在首次注射胰岛素时拒绝注射。虽经过护士耐心地解释,患者接受治疗,但担忧、焦虑的心理仍然存在。此种心理障碍的原因与患者对疾病和胰岛素治疗认识不足有密切关系。该病治疗比较复杂,有时即使配合胰岛素治疗也不能达到满意效果。患者表现愤怒、暴躁,性格原本急躁者显得更加明显,原因是治疗心切及对注射胰岛素存在误解。因此心理护理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心理护理可起到辅助作用,故应加强心理护理。


作者单位:161000 黑龙江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市中医院

作者: 池静姝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