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5期

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综合管理的疗效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对社区高血压的门诊患者和综合管理患者的比较,探索社区高血压患者综合治疗的模式,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降低致残率,减少医药费。方法选择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已确诊的普通高血压患者276例和方庄社区芳古园站综合管理的26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测量与问卷调查,观察两组连续治疗1年血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通过对社区高血压的门诊患者和综合管理患者的比较,探索社区高血压患者综合治疗的模式,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降低致残率,减少医药费。方法 选择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已确诊的普通高血压患者276例和方庄社区芳古园站综合管理的26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测量与问卷调查,观察两组连续治疗1年血压控制情况、心理状况改善、医药费的变化情况。结果 社区综合管理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医疗费用、心理状况与门诊病人间有明显差别。结论 高血压患者社区综合管理的疗效比一般性治疗提高,且能降低医药费用,说明加强社区综合管理,对管理高血压病有其必要和可行性。

【关键词】  高血压;社区综合管理;疗效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常见病,也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我国成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比1991年增长了31%,增加高血压患者7000万,估计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2],北京有高血压患者250多万。因此积极有效的防治是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之一。2003年笔者通过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综合管理,减少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提高患者血压控制率,减少医疗费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3年1月从方庄医院芳古园站抽取26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综合管理组,同时从社区服务中心门诊随机抽取已确诊的27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选时,患者的血压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对入选患者进行连续1年的观察。

    1.2  方法

    1.2.1  血压测量  采用统一的标准方法为每一位研究对象测量血压,要求其坐位并脱去上衣,于右臂连续测量2次,2次间隔在1min以上,以Korotkoff第Ⅰ期为收缩压(SBP),第Ⅴ期为舒张压(DBP)[3]。

    1.2.2  评价标准

    1.2.2.1  高血压诊断标准  参照1999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

    1.2.2.2  效果评价  年终对管理范围内的高血压患者做全年防治效果评定,按其血压控制情况,分为优良、尚可、不良三级。优良:全年有3/4以上时间血压维持在140/90mmHg以下;尚可:全年有1/2以上时间维持在140/90mmHg以下;不良:全年有1/2以下时间维持在140/90mmHg以下。

    1.2.3  管理方法  综合管理组的病例经过社区医生“一对一”管理,所有患者均经医生进行高血压知识口头宣传,发放辉瑞制药提供的盐勺、宣传品。全科医生定期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回答有关服药、限盐、心理平衡、运动、合理膳食等内容的问题。对照组患者到医院看病后带药后回家自服,不进行管理,只进行一般性教育

    1.2.4  调查方法  管理前采用由专家论证的统一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收到有效调查表532份,其中社区(综合管理组)264份,门诊(对照组)268份。进行1年后的观察,采用同样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性别、年龄、家族史、病程等一般情况,高血压患者患高血压后的行为、心理改变及高血压治疗费用等。

    1.2.5  统计学处理  全部资料使用Visual foxpro 6.0建库录入,采用SPSS 9.0版分析处理有关资料,方法包括方差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血压控制情况。

    2.1.1  血压情况的比较  见表1、表2。表1  综合管理组和对照组入选时基本情况表2  观察1年后综合管理组和对照组的血压情况 注:两组血压比较,P<0.01

    2.1.2  血压评估情况的比较  见表3。表3  综合管理组和对照组观察1年后血压评估情况注:P<0.01

    2.2  医药费  综合管理组,每个患者用于高血压治疗的年平均医药费为842.35(759.09~928.15)元;对照组为1662.56(1507.28~1835.53)元,两组费用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

    2.3  心理状况  综合管理组,入选时有心理压力困扰的为150例,经过1年管理后为102例;对照组,入选时有心理压力困扰为142例,1年后为138例。从以上可以看出,综合管理组通过“一对一”管理,使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改善。

    3  讨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将占首位,而脑血管存活患者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造成个人、家庭和社会沉重负担。众多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诸多危险因素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4]。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人,且仍保持不断升高的趋势。因此,大力开展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全面控制整个人群的血压水平刻不容缓。高血压病是慢性病,是因不良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致病,对其采取的治疗方法亦应是综合性的。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和防治知识教育及心理治疗是高血压的必要手段,而目前医院门诊的被动个体治疗往往是以药物治疗为主,难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本项研究结果证明,采取以社区为范围对高血压等慢性病进行综合管理,是行之有效的模式。

    高血压及其并发症不仅给患者的健康、家庭的幸福造成很大的不幸,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有研究表明:以高血压及并发心脑血管病等为主的慢性病医疗费用近年来仍呈上升趋势,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社区综合管理,不仅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同时可以降低医疗费用。另外,若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提高,减少或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所减少的间接医疗费无法估计。因此,社区综合治疗模式是一种减少家庭、社会经济负担行之有效的方法[5]。

    近年来,心理行为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已逐渐被认识,部分心血管疾病尤其原发性高血压病,其发生发展与社会心理应激所引起的过度紧张、焦虑、惊恐、悲伤、抑郁等情绪改变相关密切[6],其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情绪障碍对血压影响较大。以前的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单纯降压治疗不调节情绪,往往降压效果不佳,本研究也证实了这点。因此在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中,应采取综合管理,联合用药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情绪对血压的影响,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要求患者低盐饮食和适当锻炼,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降压效果。这也是综合管理效果优于普通门诊治疗的又一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杨遇春,林治国,戴钦舜,等.高血压、脑出血及脑梗死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5,1(3):3.

2 卫生部、科技部、国家统计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002.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5.

3 李立明.中国原发性高血压社区防治的进展.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4):298-299.

4 刘化驰.关于高血压社区防治的点滴思考.全科医学杂志,2001,6(4):221.

5 Menotti A,Lanti M,Zanchetti A,et al. Impact of the the Gubbio population study on community control of blood pressure and hypertension.J Hypertens,2001,19:843-850.

6 杨菊贤,虞俊.心血管疾病患者伴有焦虑或抑郁的临床表现.中国全科医学,2001,4(9):714.


作者单位:100026 北京,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医院

作者: 王洪斌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