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7期

有创通气患者的护理体会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有创性机械通气实施规范化护理的意义。方法比较气道护理前、后呼吸道感染、损伤情况。结果自患者上呼吸机后实施规范化护理,气道护理前后呼吸道感染和气道损伤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结论加强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护理、心理护理和正确使用呼吸机,可提高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同......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有创性机械通气实施规范化护理的意义。方法 比较气道护理前、后呼吸道感染、损伤情况。结果 自患者上呼吸机后实施规范化护理,气道护理前后呼吸道感染和气道损伤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加强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护理、心理护理和正确使用呼吸机,可提高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同时可显著降低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护理

     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最常用的方式,临床上经常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提高了成功率同时也增加了气道感染、气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的机会。为保证呼吸功能处于良好的状态,使患者配合治疗,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我科对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2006年我科共收治因各种原因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76例,男48例,女28例,年龄52.3±12.4岁。病种:各类中毒23例,脑外伤29例,脑出血16例,毒蛇咬伤4例,其他4例。行经口气管插管48~72h后行气管切开58例,单纯行气管插管18例,机械通气时间12.7±3.8天。呼吸机Newport E-200。该组病例中患者行机械通气前均无呼吸系统疾病,无创通气患者不在之内。

    1.2  方法  随机分为两组,气道护理前组26例,气道护理后组50例。两组均在行气管插管即刻痰涂片和痰培养、拍胸片,24、48、72h各痰培养和痰涂片、拍胸片。48h后痰涂片和痰培养阳性为有呼吸道感染,24h后气管内吸出血性分泌物为气道损伤。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χ2检验,比较气道护理前后呼吸道感染及损伤的差异。

    2  结果

    气道护理前组26例,其中发生呼吸道感染16例,气道损伤15例,未发生呼吸道感染和气道损伤者8例;气道护理后组50例,其中发生呼吸道感染12例,气道损伤8例,未发生呼吸道感染和气道损伤者38例。气道护理前、后发生呼吸道感染和气道损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见表1。表1  气道护理前后呼吸道感染及气道损伤比较

    3  讨论

    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最有效方法,能维持适当和稳定的通气,保障呼吸道的有效通畅,纠正缺氧。但同时也增加了气道感染及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的机会。通过加强气道的护理可有效地降低气道感染及损伤的发生。我科通过对76例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进行探索,护理体会如下。

    3.1  正确应用机械通气防止低氧血症和气道损伤  患者因中枢性呼吸功能障碍采用机械通气,可减少呼吸肌耗氧,减轻二氧化碳潴留引起或加重脑水肿,护士必须加强气管切开套管和气管插管的管理,掌握呼吸机的正确使用,并能根据呼吸状况和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的自主呼吸频率及节律,合理设置或调节呼吸机参数。

    3.2  人工气道的湿化  湿化器需用无菌液,使用前将适量蒸馏水倒入湿化器内,并及时添加至max线,湿化液量根据痰液性质决定。温度设置以低于患者体温2℃标准,使湿化的气体进入气道后渐升至体温水平,达到维持纤毛活动的生理要求,利用呼吸机雾化,每天不少于100ml,以防呼吸道干燥,避免因湿化液不洁增加气道感染机会[1]。

    3.3  气道分泌物的清理

    3.3.1  吸痰指征  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患者呼吸时呼吸机有抵抗、咳嗽、肺部啰音、血氧饱和度下降。

    3.3.2  吸痰操作  选用多侧孔可控式透明硅胶吸痰管,其外径不超过气管套管或气管导管内径的1/2。吸痰时空气仍可进入肺部,并防止负压过大引起肺不张和气道黏膜损伤。插管患者所用吸痰管长度应大于33cm,才能到达导管前端吸出痰液。吸痰时由浅而深,边吸引边旋转边向内插,禁忌反复上下提插,以免将套管或导管外部痰液带入深处,同时损伤气管黏膜。吸痰时一定先吸气管内,后吸口腔、鼻腔分泌物。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氧3min,以保持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对于痰液粘稠者采用先雾化后翻身叩背或向气管内滴入无菌蒸馏水3~5ml再吸痰的方法,有效提高了吸痰效果。

    3.4  注意呼吸机报警系统的显示  据报道[2],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与高气道压有关,更与机械通气时肺容积过度增加和肺泡过度扩张有关。因此应适当调节吸入氧浓度、潮气量、呼气末正压及吸气峰压等,监测患者气道压力变化,减少肺损伤的发生。气道压力过高报警多为痰液阻塞、管道积水或扭曲、胸廓扩张障碍等。气道压力过低报警多为管道漏气或脱管、导管或套管气囊漏气、空气压缩机气源不足等。

    3.5  导管或套管气囊的管理  以往气囊定期每日放气两次,防止气囊压迫导致气管黏膜损伤。目前气囊采用的是等张压力,不需要定时放气,因为等张气囊不会产生对气管的压迫,相反气囊放气后却增加口、鼻腔分泌物吸入和漏气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但非常规的放气或调整气囊压力仍是必要的。具体方法是:患者平卧,先吸净气管内痰液,适当调大潮气量,在呼吸机开始送气时放松气囊,利用呼吸机送气时的正压将气囊上潴留物由下向上冲至咽部,同时用吸痰管经口或鼻吸出,边放松气囊边吸引分泌物。5min后充气维持气囊压力在25mmHg以下,气囊充气掌握在以允许少量漏气而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为佳,减少潜在气道损伤。

    3.6  呼吸回路的管理  呼吸回路是细菌寄居的重要部位,呼吸机管道每7天更换,清洁消毒。呼吸机接头每日更换,湿化罐内液体每24h更换无菌蒸馏水,防止带菌微粒吸入。压缩机上的空气过滤网每日除尘清洗1次,集水瓶置于呼吸回路最低位,并及时倾倒冷凝水。

    3.7  治疗期间的心理护理  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争取患者合作是实施有效机械通气治疗的关键所在。应耐心向患者解释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必要性、治疗目的以及不实施机械通气的危险性,取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并指导患者如何进行有效地呼吸,使患者能随呼吸机送气而吸气,慢慢调节自己的呼吸与呼吸机同步,以增加通气治疗效果,防止人机对抗。如患者不能有效地配合,必须使用镇静药物,以达到人机协调。

【参考文献】
  1 李文涛,何晓明,孙丽娟,等. 呼吸机湿化器温度设定的临床研究. 实用护理杂志,2001,17(9):4-5.

2 朱光发.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1, 21:50-52.


作者单位:510410 广东广州,广州市白云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部

作者: 黄芳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