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8期

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新生儿硬肿症是由受寒、早产、感染、缺氧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水肿的一种疾病。未成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护理得当可提高治愈率。我院2004年10月~2006年10月共收治28例,现将本病的护理报道如下。2病因天气骤冷,保暖不当,受凉21例,吸吮困难,喂养不当2例,生后窒息、缺氧2例,......

点击显示 收起

  新生儿硬肿症是由受寒、早产、感染、缺氧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水肿的一种疾病。未成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护理得当可提高治愈率。我院2004年10月~2006年10月共收治28例,现将本病的护理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中男16例,女12例。足月儿8例,早产儿20例。入院体重<2500g 18例,<2000g 2例 ,>2500g 8例。日龄1~7天22例,8~14天6例。

    1.2病因天气骤冷,保暖不当,受凉21例,吸吮困难,喂养不当2例,生后窒息、缺氧2例,产伤引起感染1例 ,体重过轻(1800g)体温不升(35°C以下)2例。

    1.3临床表现发病多在生后1周内,患儿皮肤发凉,可呈青红色,有的呈凹陷性水肿,不易捏起,如硬橡皮样,硬肿先起于大腿外侧,以后整个下肢、臀部、下腹部后延及躯干部、上肢,面颊亦受累,严重者波及全身,患儿反应差,哭声微弱或不哭,吸吮困难尿少或无尿,呼吸慢,心音低钝而慢,体温不升(35℃以下)甚至26℃,重者合并称慢性血管内凝血。

    1.4结果经综合治疗及积极有效的护理,28例中治愈出院26例,死亡2例(DIC 1例体重过轻,体温不升 1例),治愈率93% , 死亡率7%。

    2护理

    2.1复温轻症患儿可用绒毯,棉被包裹置于24~26℃室温中,外置热水袋,使逐渐复温,必须遵循逐渐复温的原则,切忌加温过速[1]。重症患儿可先放在26~28℃室温中,1h后连同包被置于27~28℃暖箱中,每小时提高箱温1℃直至30~36℃使皮肤温度达到36℃左右也可以因地制宜采用保暖和复温方法,并能在12~24h内恢复正常及维持稳定,在此期间1~2h测体温一次,体温平稳后改为2~6h测一次,并做好记录。

    2.2喂养能吸吮的尽量喂养母乳或牛乳,不能吸吮的可用滴管或鼻饲喂养。护理中着重于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 ,本组21例坚持母乳喂养,7例病情危重需禁食者采用静脉补充营养,待病情好转再行母乳喂养,其中2例因吸吮困难采用鼻饲喂养,效果较好。另5例人工喂养者注意牛奶由淡到浓,量由少到多。早产儿吞咽,咳嗽反应差,喂奶时应注意防止呕吐、呛奶而引起窒息。

    2.3支持疗法保证热量供给,足够的热量有利于体温恢复,由静脉补充营养物质要做到供给足够的热量,但应严格控制输液量和速度,最好应用输液泵控制,无条件的应加强手控滴速,建立输液记录卡,每小时记录输入量及速度,防止输液过快引起心力衰竭和肺出血。

    2.4给氧对有感染合并缺氧及休克的患儿,应给充分的氧以利于棕色脂肪及分解产热。

    2.5观察病情注意观察硬肿的范围,体温、呼吸、心跳、入量、呕吐等情况,详细记录护理单及时与医生联系。

    2.6注意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加强消毒管理,做好室内,暧箱患儿及医护人员卫生工作,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持患儿皮肤的完整性。

    3预防

    3.1在寒冷季节应加强对新生儿尤其是未成熟儿的保暖工作,注意供给充足的水分和热量。

    3.2做好产前检查,尽量避免早产及窒息,新生儿出生后即擦干,保暖,早产儿一定要在红外线保暖床上进行处理,应做好保护隔离工作以预防新生儿感染。

    3.3介绍有关硬肿症的疾病知识及保暖、喂养、防感染等育儿知识[1]。

    4体会
   
    通过对28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的护理,笔者体会到欲取得最佳疗效,除治疗外正确、精心、细致的护理和观察是关键,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立即解决。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知识面要广,应对能力要强,各项护理操作技术熟练。治疗护理密切配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积极的护理措施是决定疗效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赵炳华.新生儿疾病.儿科护理学,1999 ,10(14):148.

(编辑:齐永)


作者单位:300122 天津,天津市民族医院

作者: 王晓虹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