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10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干预及体会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表现。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预后,如果不能恰当及时的治疗与护理,患者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笔者对2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护理干预,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6年收治的不稳定型心......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表现。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预后,如果不能恰当及时的治疗与护理,患者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笔者对2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护理干预,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6年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7例,其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46~68岁,平均57岁。经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2  护理干预

    (1)行为干预:即改变病人不良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建立合理膳食,宜高维生素、低热量、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适量蛋白质、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及刺激性食物与饮料,戒烟限酒,适当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使患者向有益于健康的方向努力。(2)心理干预:情绪变化可使心脏工作量增大,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心脏负荷加重而诱发心绞痛。心理护理能较好地解决患者出现的各种负性情绪及心理问题,发挥药物起不到的作用。进行心理干预,最重要的是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感情上的融洽、高度的信任感是干预成功的关键。应站在患者的立场考虑问题,掌握其心理及情绪变化,与其谈心,分担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稳定病人的情绪,告知病人情绪变化对本病的影响,保持心态平和、乐观、积极对本病的恢复十分重要。(3)放松技巧:心绞痛发作时,指导患者自我放松技巧,及时进行自我心理调节。①静默法。如气功、瑜伽、坐禅中的训练法。要环境安静、思想集中、情绪稳定,最好仰卧或平坐,按从头顶至脚底分三线进行,第一线:两侧;第二线:前面;第三线:背面;最后集中在脐部。闭目,每默想到一个部位,便默念一个“松”字,速度稍慢,呼吸自然。每次约20min左右。②暗示法。在安静环境,采取舒适的姿式,闭眼默诵暗示性指导语:我的呼吸平静缓慢,我感到很安全,一股暖流流向我的(接身体不同部位)……,我全身是温暖、放松的,我感到身体内、头脑内很舒服、很放松。我的身体充满活力,我慢慢恢复了活力……(睁眼)。③深呼吸。或者加暗示指导意念。如吸气时想“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慢慢吸入我的身体,……”。呼气时想“一切烦恼(或其他不适)都一齐呼出体外,……”。(4)运动干预:正确的运动锻炼,有助于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心功能,不仅不增加病人的心脏负荷,相反对病人的生理、病理和心理康复有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睡眠、饮食、习惯、病情的评估,制定运动计划,进行散步、太极拳、气功、保健体操等运动方法,循序渐进,逐步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3  结果

    27例患者病情均得到良好控制,无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

  4  体会

    不稳定型心绞痛通过护理干预的实施,护士可以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有无危害健康行为,及时调整病人的心态,指导病人从生活习惯和心理调节各方面预防心绞痛的再次发作,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促进康复。

    (编辑:齐  永)


作者单位:100044 黑龙江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作者: 王金萍王莹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