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12期

7例霍乱的诊疗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霍乱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烈性肠道传染病,自从1820年传入我国后,多次在我国不同地区发生流行。1998年8月10日~9月10日,我县都濡镇杨村管理区所在地发生霍乱流行,我院共收治疑似病人21例,其中7例经作大便培养确诊为小川型霍乱,占总病人的33。1一般资料在7例霍乱病人中,男3例,女4例,年龄26~......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烈性肠道传染病,自从1820年传入我国后,多次在我国不同地区发生流行。1998年8月10日~9月10日,我县都濡镇杨村管理区所在地发生霍乱流行,我院共收治疑似病人21例,其中7例经作大便培养确诊为小川型霍乱,占总病人的33.3%。将有关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在7例霍乱病人中,男3例,女4例,年龄26~70岁,平均45.7岁。均来自同一水源供给区,发病24h入院者2例,24h后入院5例。

    1.2  诊断与分型[1]  7例均有典型的腹泻症状,做大便培养提示有霍乱弧菌(小川型)生长,其中轻型2例,中型3例,重型2例。

    1.3  临床表现  7例均来自同一地区,有明确接触史,并出现腹泻、水样便或血水便,伴有呕吐;其中2例腹泻及呕吐频繁,腹泻达20余次,烦躁,皮肤弹性消失,眼窝深凹,脉搏微弱而速,少尿,出现循环衰竭;1例伴有发热,体温37.8~40℃;1例出现频发室性早搏。5例有水电解质紊乱,心电图表现为T波低平、出现U波。

    2  治疗方法

    2.1  原则  (1)病人入院后,按甲类传染病隔离。设立腹泻门诊,减少交叉感染;(2)积极补液,先静脉输液,病情稳定后改为口服补液,并用中、西药结合治疗;(3)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预防并发症。

    2.2  液体疗法  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是本病治疗的关键,输液的量、速度,应视病情轻重、脱水程度、血压、脉搏、尿量及血浆比重而定。遵循早期、快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适时补碱、及时补钾的原则。轻度脱水病人以口服补液为主。中、重型脱水病人或呕吐剧烈不能口服补液的病人须立即进行静脉输液抢救,待病情稳定、脱水程度减轻、呕吐停止后改为口服补液。治疗开始时以生理盐水及林格氏液做快速静脉补液,血压回升后,用5:4:1液(5:4:1溶液的配方:1000ml液体内含氯化钠5g,碳酸氢钠4g,氯化钾1g)或3:2:1液(5%的葡萄糖3份,生理盐水2份,1.4%碳酸氢钠1份),以维持人体电解质与酸碱平衡为目的。在补液中注意补充钾盐,部分病人不应遵循“见尿补钾”的原则,因为大量腹泻和呕吐使液体和离子很快丢失,特别是钾的丢失会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只要脉搏有力、血压稳定就应补钾。如果没有5:4:1液就口服或静脉补钾。失液严重者,采用二通道、三通道补液,速度达每分钟50ml,至脉搏有力,血压稳定后再减慢速度,24h补液量在本组病例中轻、中、重型病人分别为4000ml、6000~8000ml、10000ml。在治疗中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变化及腹泻、呕吐情况,记录尿量。

    2.3  病因治疗  7例患者均给予四环素0.5g,每天3次,复方磺胺甲基异口恶唑0.96g,每天2次,连服5天。1例发热病人口服退热药1次。1例心律失常经补钾后得以纠正。

    3  疗效判定

    所有病人从入院第1天起,每天做大便培养,至临床症状消失后连续2次大便培养阴性,判定为临床痊愈。7例病人经积极、有效治疗均痊愈出院。轻型病人治疗5天,中型7天,重型10天。

    4  讨论

    霍乱是霍乱弧菌所致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能引起大流行为特征的甲类传染病,典型的发病急骤,以剧烈的腹泻、呕吐、脱水及肌肉痉挛、循环衰竭伴严重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甚或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为临床特征。自从1820年霍乱传入我国后,每次世界性大流行均波及我国。由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O1群又根据抗原成分分为原形-AC(稻叶型)、异型-AB(小川型)和中间型-ABC(彦岛型)。病人和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经水传播是最主要途径,常呈爆发流行。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产生抗菌抗体和抗肠毒素抗体,有一定的免疫力。夏秋季为流行季节。霍乱肠毒素是霍乱剧烈腹泻的主要原因。它使隐窝细胞分泌水、氯化物、碳酸氢盐的功能加强。同时抑制绒毛细胞对钠和氯离子的吸收,使水和氯化钠在肠腔积聚,引起严重水样腹泻。霍乱肠毒素作用于肠道杯状细胞,使大量黏液微粒出现于粪便中,形成米汤样或米泔状大便。其典型病例可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及爆发型,主要并发症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肺水肿、低钾血症、心律不齐等[1]。本组病例经大便培养均确诊为O1群的小川型霍乱,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如频繁的腹泻、呕吐及迅速出现循环衰竭等。经过对本组病例诊治体会到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及时、正确的补液,应积极、足量补充液体纠正血容量不足。及时补充电解质和适时纠正酸中毒,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我院收治的7例病人中,因治疗及时、正确,且注意预防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没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智伟. 霍乱诊断及处理原则.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3,10(3):9-11.


作者单位:564300 贵州务川,务川县人民医院

作者: 李驹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