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8年第8卷第5期

老年人硬膜外麻醉的管理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硬膜外麻醉对于一般情况及心、肺功能较好的老年病人,实施下腹部及其下肢手术时,硬膜外麻醉仍是目前国内广泛采用的麻醉方法。手术中可以保持病人清醒,有利于术后精神神经功能的恢复。2术前情况本组患者术前并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者67例,慢性支气管肺炎、肺气肿、脑血管意外17例,术前均经内科......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对于一般情况及心、肺功能较好的老年病人,实施下腹部及其下肢手术时,硬膜外麻醉仍是目前国内广泛采用的麻醉方法。手术中可以保持病人清醒,有利于术后精神神经功能的恢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7年1月~12月共 84例老年病人,年龄65~85岁,平均72.5岁。其中65~75岁54例,75~85岁30例。

    1.2  术前情况  本组患者术前并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者67例,慢性支气管肺炎、肺气肿、脑血管意外17例,术前均经内科治疗可以耐受手术。手术种类包括:股骨干骨折1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30例,腹股沟斜疝12例。手术时间在60~150min不等。全组病人入室后均采用常规面罩吸氧,流量为3L/min,并且常规监测无创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监测。

    1.3  麻醉方法  全组病人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入室后,用套管针行静脉穿刺,术中输入平衡液、血定安,一般用量为1000~2000ml。骨科手术失血多时,输入红细胞悬液400~800ml。维持血压、脉搏平稳。患者取右侧卧位,选择进针间隙L2~3,常规消毒铺单,穿刺顺利,置入硬膜外管。麻药为:1%利多卡因+0.25%地卡因+1/20万肾上腺素。试验量为3~5ml,酬情增加麻醉剂量。且根据术中情况加用芬太尼、咪唑安定辅助用药。

  2  结果

    全组病人在身高、体重、年龄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麻醉时间在60~120min左右,麻醉平面控制在T8以下,麻醉效果满意。手术过程平稳。术后患者无1例发生呼吸抑制、肺部感染、心衰、脑血管意外等。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发展,高龄老人越来越多了,手术病例也增多了,同时也增加了麻醉的风险性。因此,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和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麻醉医师面临的主要问题。

    老年患者,年龄高本身就是一个危险因素,并且随着年龄增加,身体各脏器功能均处于衰退减弱状态。对手术耐受力降低,更增加了手术和麻醉的复杂性和危险性,而且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麻醉方式的选择要兼顾手术要求和病人的具体情况,尽量选择对病人生理干扰小的麻醉方式[1]。实施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老年人,硬膜外麻醉是目前国内广泛采用的麻醉方法。

    硬膜外麻醉对循环扰乱程度轻,因其发生过程较缓慢,使循环系统有较充裕的代偿时间,同时老年人多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硬膜外麻醉可使血压下降,减少术中出血。老年人肝肾功能逐渐减退,对药物的清除与代谢都缓慢,少量的局麻药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并且硬膜外麻醉可以减少全麻插管对肺部刺激,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在麻醉管理过程中,应多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老年人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循环系统的代偿能力较差,硬膜外麻醉后易发生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一般经补液、加用麻黄素、阿托品后可以缓解。麻醉初期及早快速适量地输入胶体溶液有利于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的相对不足,并且又能改善循环功能和冠状循环之目的,故及早扩容是必须的。因此,开放静脉、小剂量、低浓度给药,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老年患者麻醉前充分的术前准备对保证术中的安全及术后的恢复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蒋建渝.临床麻醉学理论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40.


作者单位:100070 北京,北京市丰台医院南院麻醉科

作者: 史晓燕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