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8年第8卷第9期

压疮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进展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压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龄老人、昏迷、偏瘫、工伤事故、交通事故及因肢体严重创伤、活动受限等长期卧床病人导致压疮发生越来越引发临床护理上的关注。压疮是由于肢体突出部位组织受长期压迫导致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坏死形成的软组织......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压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龄老人、昏迷、偏瘫、工伤事故、交通事故及因肢体严重创伤、活动受限等长期卧床病人导致压疮发生越来越引发临床护理上的关注。这不但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行动带来了相当大的不便,更在精神、心理上带来严重影响。压疮是由于肢体突出部位组织受长期压迫导致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坏死形成的软组织溃疡,是长期卧床病人在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护理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它不仅影响主要疾病的治疗,严重者可导致感染、出血、残废甚至并发败血症等危及生命。据报道,专科医院及福利医院中,压疮发病率为23%~27.5%,在住院的高龄患者中可达20%~32%,在压疮流行病学研究统计方面加拿大安大略省、魁北克省8家医疗机构的2384例患者中压疮的发病率是25.7%。其发病率一般与年龄、卧床时间呈正相关[1]。70岁以上的股骨颈骨折病人的发病率在10%左右,其主要并发症为败血症、出血、骨髓炎等,从而导致病人住院天数的增加,医疗费用的增高,护理工作量增加。现将长期卧床病人压疮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综述如下。

  1  压疮形成的相关因素

    引起压疮主要有四种因素: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及潮湿,其中压力是主要因素且与持续时间长短有关[2]。

    1.1  长期卧床不能自行翻身的病人,尤其老年人、体质弱、皮肤弹性差,只要施加了足够的压力,并有一定长的卧床时间,都会造成局部挤压组织的缺血和周边血管的扩张。任何部位尤其在骶尾部、肩胛部及足踝等骨骼突出隆起且脂肪组织较少的地方[3],都易导致溃疡的发生。据报道皮肤若长期受到较低的压力,产生的伤害要大于高压在短时间新造成的伤害[4]。故久处固定不动是发生压疮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长期卧床、瘫痪,因骨折等原因需持续牵引固定病人,一般肢体活动受限,导致低垂部位局部组织水肿,在搬迁、翻动体位或牵引等因素下会导致其体表皮肤与床垫间产生一定的剪力和摩擦力引起皮肤角质层的破坏,造成表皮起水泡等擦伤从而增加了压疮的发生。

    1.3  据统计,在社区居住老年人中有15%~20%出现尿失禁,在医院内有30%,长期护理机构占有50%[5]。因大小便失禁、过度的出汗、伤口渗出较多等引起局部过度潮湿,温度升高,均可引起皮肤组织软化和抵抗力降低,有害物质易通过,而利于细菌繁殖,导致发生压疮。据报道小便失禁患者出现压疮的发病率是一般患者的5.5倍[6]。

    1.4  护理实践中发现,急性损伤患者易发生压疮,且与患者的应激应对状态有关[7]。当一个人处于情绪紧张状态时,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生成增加,胶原蛋白的合成被抑制而使组织更易于分解而致溃疡的发生。

    1.5  营养不良亦是导致压疮发生的原因之一。长期卧床及高龄患者的营养摄取不足,或因贫血等均会影响伤口的愈合而导致免疫力进行性下降。据报道,在低蛋白血症的患者中,有75%的患者会发生压疮,也是直接影响压疮疮面愈合的因素[8]。高龄及截瘫的病人运动功能减退、感觉功能障碍、血液循环不良及伴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均增加了发生压疮的危险。

    1.6  体温升高1℃,组织代谢的氧需量增加10%,故持续压力引起组织缺血时,温度升高将增加压疮的易发性[9]。在组织缺血缺氧情况下更易发生组织坏死。因此,不合理的使用热水袋、冰袋等也将影响局部组织代谢和血管收缩而起有害作用。

    1.7  我国烟民众多且往往烟龄长,吸烟量大。据统计,吸烟者足跟压疮的发生率是非吸烟者的4倍,故吸烟量的大小与压疮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0]。

  2  压疮的临床表现

    压疮的临床表现可视为皮肤一系列的活动,依其病理过程分为4期(也称4度)[11]。

    2.1  血红润期(红斑期)为Ι度  表皮无损伤,只是皮肤发红,但在解除压迫30min以上发红仍无改善。此时为急性炎症反应期,一般持续受压4h即可发生此类情况。

    2.2  炎性浸润期(水疱期)为Ⅱ度  表皮发红、糜烂,有水泡,组织缺损未及真皮层,创面湿润呈粉红色,伴有疼痛,无坏死组织。

    2.3  浅度溃疡(溃疡期)为Ⅲ度  由真皮层达到皮下,呈喷火口状的组织缺损,伴有渗出液和感染,但几乎无疼痛,有坏死组织。

    2.4  深度溃疡(溃疡期)为Ⅳ度  深达肌腱及骨,有渗出液和感染,有坏死组织,如有神经损伤则伴有剧烈疼痛。

  3  压疮的预防措施

    3.1  学习有关知识,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预防压疮的重要性及有关护理知识,增强责任感,要认识到做好预防压疮工作不仅是对病人生命和健康的关怀,亦是对病人人格的尊重。长期卧床病人有无压疮发生,全体护理人员是基础,护理措施落实是关键,病人配合是手段,做好病人住院期间的各个环节,才能预防压疮的发生。

    3.2  良好的皮肤护理对年老体弱,行为意志衰退,生活不能自理或自理能力差的病人,护理人员要多督促并协助其料理好生活,尤其要做好个人卫生和皮肤护理。有关研究认为,按摩无助于防治压疮的发生,如皮肤已持续发红,表明软组织已有损伤,按摩会加重其损伤,因此,在使用预防性药物涂搽时以轻按摩为好,避免过重的拿、捏按摩。

    3.3  减轻局部压力是防止压疮发生的关键  对易发生压疮的高危病人,应加强皮肤观察,对能自行翻身者要督促和鼓励其自行翻身。对不能自行翻身的病人应至少2h协助翻身一次,以减少骨突部位长期受压,随时观察皮肤有无擦伤及红、肿、热、痛等受压症状,为避免压疮多发部位受压,可采用气垫床或气垫椅。通过定时充气,放气,起到按摩骨突出部位的作用,情况允许时亦可将易受摩擦部位吊起。

    3.4  控制潮湿  病人的各种分泌物,汗液,大小便等会刺激和污染皮肤,易致压疮,故对出汗多、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应及时给予清洗、擦干,更换衣服和床单。对经常遗尿者应留置导尿,随时做到病人皮肤干燥、舒适[12]。

    3.5  防止剪力和摩擦力  病人的床铺要平整干净并应处于水平位,如病人需要半卧位时,应在病人臀腿部位放置支撑物,避免病人滑动而发生剪力。搬动病人时不能拖拉,帮助擦浴时不能过分用力,应尽量避免剪力和摩擦力对病人皮肤的损害。

    3.6  营养不良是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故加强营养,给予丰富的蛋白质摄入亦是预防压疮发生的措施之一。虽然目前文献中尚无证明缺乏维生素会增加发生压疮的危险,但维生素和矿物质在构建新组织和对损伤组织的愈合中应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应尽可能在食物中补充。要鼓励患者多食高蛋白饮食,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对预防压疮具有重要作用。

  4  压疮的治疗进展

    针对压疮发生的诸多致病因素,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性全身的综合治疗及局部受压组织的保护治疗。

    4.1  应用各种柔软的气垫床、气垫椅等压力缓冲设备以达到完全的压力缓冲,避免身体多发部位受压,恢复受损皮肤区域的血供,以达到防治的目的[13],如压力得不到缓解,则创面不可能愈合。因此要定期翻身,强调体位变化的重要性。

    4.2  局部治疗  经过创面清创,并用敷料交换保持伤口清洁,以促进肉芽组织、上皮细胞的形成而达到伤口的愈合。目前有研究认为在无菌的条件下湿润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形成,根据不同阶段应用不同敷料能促进肉芽组织生成和加速创面愈合的新理论[14],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观察。

    4.3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方式取决于创面大小、部位及压疮波及的深度,可采用局部皮瓣或蒂血管肌蒂皮瓣转移法治疗[15],部分病人亦可用激光治疗。

    4.4  高压氧治疗  采用高压氧治疗压疮可使坏死的脂肪、蛋白质液化。其机制为改善微循环促进创面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再生,增加白细胞吞噬能力,稳定细胞膜的通透性,促进肉芽组织生成,加速创面愈合[16]。

    4.5  营养不足亦是导致压疮发生的原因之一,故要保证有充足的营养摄入,以及足够的各类维生素、矿物质摄入,改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营养状况,以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

    4.6  根据创面情况可采用庆大霉素、百多邦、云南白药及双黄连等中西药外用于未破溃处,亦可用红花酒精做轻按摩,有消炎、消肿、止痛化瘀、收敛等作用,从而达到治疗压疮促进伤口愈合的目的[17]。

    4.7  高频电疗、红外线照射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局部抵抗力,适用于1~2期压疮治疗,以保持局部创面干燥[18]。5  小结

    压疮是由于肢体突出部位组织受长期压迫导致局部组织持续缺氧、缺血及营养不良而导致组织坏死,它不仅影响疾病治疗,严重可并发感染、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护理工作,在了解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方法并充分认识到其发生发展及预后后,我们在临床中要进一步做好对压疮发生的预防性护理及识别高危人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提高护理质量,减轻病人痛苦,节约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  游继武.以科研为基础的褥疮护理.中外医学·护理分册,1999,18(12):56.

2  曹媛媛,杨玲.褥疮的防治与护理进展.石河子科技,2005,2(3):55.

3  张春艳,韩春燕.褥疮护理.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6,20(1):12.

4  卢美秀,许淑莲.现代护理实务全书,第4卷.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86.

5  陈灏珠,王赞舜,崔思松.默克老年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960.

6  唐玉磊.褥疮护理新进展.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7,5(4):143-144.

7  张晓明,杜燕,于燕涛.急性应激应对与褥疮发生相关因素分析.南方护理学报,2002,9(2):5.

8  曹顺华,余小萍.老年人压疮形成因素与防治措施进展.上海护理,2005,7(5):4.

9  陈又新.轮椅坐垫对压力和皮肤温度的影响.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86,5(5):206.

10  李伟.压疮护理新进展.护理进修杂志,2002,17(1):20.

11  孔俊彩.褥疮护理.保健医苑,2006,11(5):22-23.

12  邱佩琴.预防长期卧床患者发生褥疮的护理体会.实用神经系统疾病杂志,2005,8(1):101.

13  杨晓玲,赵晓英.预防褥疮护理用具的临床应用.护理研究,2004,18(12):2228.

14  黄洛宁.褥疮护理进展.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86,5(2):69.

15  何咏祥,杜爱华,邱淑丽.褥疮护理研究进展.当代护士,2004,(5):12-14.

16  邓竹梅.中国今日医学.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9.

17  苏秀春.云南白药治疗褥疮.中国民间疗法,2006,14(6):6.

18  王妮.压疮护理与治疗的新进展.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1):2993.


作者单位:200030 上海,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作者: 吴颖华,华琴霞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