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9年第9卷第3期

小儿手足口病的观察及护理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手足口病(HFMP)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发的传染病,多发于托幼儿童,有流行趋势,以发热,手、足、口腔等处皮疹为主要特点,部分病例可发生心、肺、脑等多处损伤。手足口病是以手掌、足跖及口腔内发生小水疱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关键词】手足口病自1957年首次在新西兰发现后各国均有......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手足口病(HFMP)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发的传染病,多发于托幼儿童,有流行趋势,以发热,手、足、口腔等处皮疹为主要特点,部分病例可发生心、肺、脑等多处损伤。手足口病是以手掌、足跖及口腔内发生小水疱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本症又称水疱疹病及口炎,病原体主要是柯萨奇A16病毒,通过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播,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1~2岁婴幼儿最多,成人发病少见。多在夏秋季流行,潜伏期4~7天。全身症状轻微,发疹前可有低热、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性口腔炎,即在口腔的硬腭、颊部、齿龈及舌部出现疼痛性小水疱,很快破溃形成溃疡,四周绕以红晕。此外,在手、足可发生米粒至豌豆大小的水疱。整个病程约1周,很少复发。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自1957年首次在新西兰发现后各国均有病例报告,研究证实为多种肠道病毒引发,主要为柯萨奇A16引发,此外还有柯萨奇A4、5、7、9、10,肠道病毒(EV)71所致等,本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流行居多,主要由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唾液、疱疹液或粪便污染手、玩具、食品等接触感染,5岁以下发病率高。

    1  评估患儿

  发病时首先出现口腔及咽喉疼痛,体温升高,持续1~2天。此后口腔内出现小疱疹和溃疡,在舌、颊黏膜及硬腭处多见,软腭、牙龈、咽部也可发生。同时在手、足的背面和掌面出现数个至数十个斑丘疹,并迅速转为小水疱。2~3天消退,不留痂。部分患儿也可见于臂、腿、臀部和躯干。实验室检查:WBC升高6例,并发心肌损害1例,表现为精神萎靡、心音低钝、心律不齐、早搏,心电图可见ST - T改变,血清检测心肌酶升高。

    2  护理[1~5]

    2.1  心理护理   

  由于手足口疱疹的疼痛刺激,加之处于陌生、被隔离的环境中,患儿容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焦躁或者哭闹不止。因此,护理人员应用和蔼的态度爱护、体贴患儿,取得其信任,消除其紧张和陌生感。做治疗时,应采取鼓励表扬法,保持患儿情绪稳定,对于较大的患儿,应耐心地给予解释,争取配合治疗,鼓励其多进食,以争取早日康复。

    2.2  消毒隔离

   一旦确诊,需要将患儿及时隔离,安置在空气流通、洁净、温度适宜的房间内,房间需用紫外线照射1~2h/d,对与患儿密切接触者进行7~10天的隔离,严格将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基本消退和水疱结痂脱落作为解除隔离的三个标准。患儿的各种用具应该彻底清洗,或在阳光下暴晒1h;患儿的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需要经生石灰或3%的漂白粉混悬液作用2h,方可倒掉;凡接触过患儿的医护人员应在流动水下洗手,必要时用2%过氧乙酸溶液浸泡双手3~5min。

    2.3  皮肤护理

   患儿手足、掌面疱疹可经搔抓而继发感染,且一旦抓破,疱浆液会引起病毒播散,因此,应保持皮肤清洁,穿柔软宽大的衣服,且经常更换。洗澡时用温水,床褥要清洁,勤修剪患儿指甲。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随时清理患儿大、小便,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2.4  加强口腔及饮食护理

     患儿因口腔溃疡、疼痛、张口困难而影响食欲,应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易消化饮食,以略凉为宜。不能过酸或过咸,以减少对口腔溃疡面的刺激,鼓励患儿饮水,保持口腔清洁,避免用刺激性或腐蚀性溶液漱口,可用棉签蘸3%碳酸氢钠溶液或者0.02%洗必泰溶液擦洗患儿口腔,然后在溃疡面上涂上锡类散。涂药时要观察口腔黏膜有无糜烂、溃疡及其他改变。勿刺激会厌部,以免引起恶心导致患儿拒绝涂药。

    2.5  监测生命体征  

   定时测量T、P、R、BP,特别是心率和体温。体温在37.5~38.5 ℃之间的患儿,可给予散热、温水浴等物理降温; 38℃以上的患儿,给予泰诺琳等小儿降温药。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也可以侵害脑和心脏,引起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若患儿有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与体温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等,应引起重视,并及时报告医生。同时应增加卧床时间,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2.6  健康教育 

     本病为婴幼儿常见的传染病,传播快,感染性强。幼儿园是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场所,嘱家长2周内不要送患儿到幼儿园或者公共场所;向工作人员和家长介绍本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特征、预防措施等知识,教会家长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注意饮食调理、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嘱孩子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大小便后要洗手,教导小儿不要对着别人咳嗽或打喷嚏;加强锻炼,保持营养均衡,以增加机体免疫力。

    3  讨

  论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为2~7天,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多见,尤其是5~8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容易在托幼机构和学校造成流行。近年来手足口病在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不断有爆发流行,并在5岁以下儿童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于爆发性死亡,引起社会公众的恐慌,而且,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情况有逐年升高趋势。但是,目前还没有安全有效的疫苗来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和流行。因此,对此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减少对儿童造成的危害。一旦发现,应给予早期干预,如及时隔离患儿,隔离期通常为7~10天,以控制传染源,同时对患儿污染的物品、公共玩具要及时消毒,防止传播。积极抗病毒治疗,控制高体温,严密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的出现。中成药如清开灵、炎琥宁等抗病毒效果优于利巴韦林。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04-810.

2 李梦东,王宇明.实用传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37-442.

3 张惠芸,赵秀芸.手足口病.山东卫生科技教育,2007,80(4):37-38.

4 刘辅仁.实用皮肤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223-224.

5 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


作者单位:200071 上海,上海市中医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