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9年第9卷第4期

运动性休克1例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运动性休克1病例资料患者,女,19岁,身高165cm,体重61kg,于2007年4月,在上体育课跳操过程中,突然晕倒,同学立即将其背入我院。诊断为运动性休克。2讨论2.1运动后的生理、病理过程运动开始,人体从安静状态转入运动状态时,身体各器官的功能配合不够协调,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内脏器官有一定......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运动性休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19岁,身高165cm,体重61kg,于2007年4月,在上体育课跳操过程中,突然晕倒,同学立即将其背入我院。患者平素体健,未患过任何疾病。查体:P 110次/min,R 25次/min,BP 50/30mmHg,神志清楚,自动体位,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脉搏细弱,呼吸困难,四肢湿冷,心肺腹未见异常,余(-)。诊断为运动性休克。经吸氧、升压、补充血容量等治疗后痊愈返校。

    2  讨论

    2.1  运动后的生理、病理过程  运动开始,人体从安静状态转入运动状态时,身体各器官的功能配合不够协调,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内脏器官有一定的功能惰性,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活动要在开始2~3min后才能达到最高水平,而由躯体性神经系统支配的运动器官则在20s内即可发挥出最高工作效率。运动开始不久,肌肉耗氧量剧增,而呼吸、循环供氧量接应不上,出现“供需脱节,供不应求”的现象,这时就会感到呼吸困难,胸部发闷,肌肉酸痛,这就欠下了氧债。继续运动下去,植物神经系统继续进行同化过程,提高机能的活动性,惰性逐步得到克服,产生一系列生理代偿功能的发挥,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大,皮肤黏膜、内脏血管相对收缩,心肌血管扩张,从而增加血流量,促进糖和脂肪的分解代作谢,保证氧和能量的供应。过度运动时每分钟需氧量始终超过最大的吸氧量,而最大吸氧量又是呼吸循环机能竭尽全力才获得的,超出这个水平的氧量,只有通过无氧代谢来弥补。在这种乏氧状态下运动,对肌力差、适应能力不佳的人来说就有可能发生病理变化。

    2.2  病理变化过程  在剧烈运动的时候需要消耗大量的氧,但是内脏器官工作往往不能满足肌肉工作的需要。因而剧烈运动有时是在缺氧的情况下进行的,机体在缺氧的情况下由糖的无氧酵解来供应运动所需的能量,与此同时,便产生了大量的乳酸并在体内积累。因此,在已超出生理最大负荷量的情况下运动,由于氧债的积累,能量的耗竭及乳酸代谢产物的堆积,必然导致一系列病理过程的发生。首先,由于脑细胞能量耗竭的85%~95%来源于葡萄糖的氧化,脑细胞储能量储备能力极少,活动时耗氧量增大对缺氧敏感,长时间的兴奋和刺激就会导致脑细胞由兴奋转为抑制,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进一步紊乱,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释放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量急剧升高,从而造成微循环障碍,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心动过速,最后使处于乏氧和能量已接近耗竭的心脏发生急性心力衰竭,而引起休克。其次,由于剧烈运动时大量的血液流向活动的肢体,血液向心脏回流除靠心脏的收缩舒张外还要借助肌肉节律性收缩所形成的挤压作用。在快速运动后立即停止活动或站立不动,流向肢体的大量血液便失去了肌肉的挤压作用而使回心血量减少,致使大量的血液积聚下肢,从而引起暂时性的脑贫血,而发生休克。

    2.3  防治措施  做好体育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搞好医务监督,避免突然参加超负荷量的剧烈运动,训练或比赛前后一定做好准备工作和整理活动,比赛时不要勉强坚持,可止则止,但不要突然中止,组织好运动救护,发现异常立即架扶,防止摔倒。运动过度性休克时必须立即就地抢救分秒必争,让患者平卧,解开衣扣和腰带,从下肢做向心性按摩,促进静脉血回流。同时给予吸氧或给患者闻氨水,针刺人中穴,使之苏醒,当恢复知觉后,可给饮热茶,并注意保暖和休息。目前认为,休克时最有利的体位是腿和头、躯干均抬高30°呈倾斜的L状。下肢抬高有助于静脉回流,头抬高可使呼吸运动动作更接近生理状态。其他症状则对症处理。本病例提醒临床医师,尤其是引起体育老师重视,以免延误治疗。  (编辑:石  岚)


作者单位:610041 四川成都,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