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9年第9卷第9期

兰州市西固区麻疹风疹混合爆发疫情处理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2008年1-3月份,兰州市西固区发生了一起麻疹、风疹爆发的混合疫情。方法对疑似出疹性病例,在发病3天后采集2~3ml标本血样,采用ELSA法进行麻疹IgM和风疹IgM检测。结果实验室检查麻疹IgM抗体阳性占发病数的总发病总数的81。36%,风疹占78。...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2008年1-3月份,兰州市西固区发生了一起麻疹、风疹爆发的混合疫情。方法 对疑似出疹性病例,在发病3天后采集2~3ml标本血样,采用ELSA法进行麻疹IgM和风疹IgM检测。结果 实验室检查麻疹IgM抗体阳性占发病数的总发病总数的81.36%,风疹占78.58%。结论 (1)由于误诊、漏诊和报告不及时,使传染源疏于规范管理,在高年级补课班和亲朋好友之间造成流行;(2)由于免疫规划接种程序中取消了麻疹7岁的加强免疫,大年龄组人群的麻疹抗体滴度已经下降到比较低的水平,而风疹疫苗又是二类疫苗,自愿自费接种的人群很少,没有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导致发生。

【关键词】  麻疹、风疹爆发疫情;处理;分析

2008年1—3月兰州市西周区发生了一起麻疹、风疹爆发的混合疫情,现将其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疫情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

  1.1.1 疫情监测报告系统 对麻疹、风疹实行日报告制度。兰州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可疑出疹性病例,立即打电话报告各县(区)疾控中心,由疾控中心人员核实诊断,并采集样本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确诊后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汇报。

  1.1.2 采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麻疹监测方案》中的病例(爆发)调查表,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主动监测汇总表等统一调查处理登记表,对这起混合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1.2 诊断标准

  1.2.1 诊断依据 发热、出疹(全身性斑丘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并有流行病学接触史或麻疹IgM抗体阳性可确诊为麻疹;发热、全身性皮疹、淋巴结肿大并有流行病学接触史或风疹IgM抗体阳性可确诊为风疹。

  1.2.2 实验室检查 对疑似出疹性病例,在出现3天后采集2~3ml标本血样,于4~8℃冷藏条件下24h内送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采用ELSA法进行麻疹IgM和风疹IgM检测。

  2 结果

  2.1 疫情发生情况 麻疹首发病例:患者,男,14岁。先锋路街道家属院居住,兰炼二中初二(1)班学生。1月6日晚出现发热、结膜炎,体温39℃,1月8日开始出疹,即去一家医疗机构就诊,诊断为病毒疹,由于正参加期末考试,没有进行隔离治疗,流行病学调查无外出史,有麻疹疫苗接种史,实验室检查麻疹IgM抗体阳性。

  风疹首发病例:患者,男,17岁。临洮路街道家属院居住,兰化中学高二(6)班学生。1月7日晚出现发热,自测体温38.5℃,1月8日开始出疹,1月9日去西固区医院就诊,诊断为风疹,流行病学调查,无外出史,无风疹疫苗接种史,实验室检查风疹IgM阳性,由于参加考试,未要求隔离治疗。首例病例之后,麻疹和风疹都陆续发病,麻疹发病2月份就达到高峰,截至5月底,西固区共发生麻疹病例118例,发病率为33.66/10万,与去年、前年同期相比升幅较大,分别为987%和3684%。风疹发病3月份达到高峰,截至5月底,报告526例风疹病例,发病率为159.83/10万,与去年、前年同期相比升幅分别为26510%和18700%。

  2.2 流行病学特点

  2.2.1 时间分布 从1月6日麻疹、1月7日风疹首发病例开始,西固区风疹、麻疹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麻疹发病2月份达到高峰,发病率为18.39/10万,发病数为65例,占西固区1~5月份麻疹发病总数的54.60%。3月中旬开始下降,4月份降至往年散发水平以下;风疹发病3月份达到高峰,发病率为98.44/10万,发病数为346例,占西固区1~5月份发病总数的61.50%。同麻疹流行情况类似,于4月份降至往年散发水平。

  2.2.2 年龄分布 不论是麻疹还是风疹,其发病都集中在10~20岁年龄段。10~20岁年龄段麻疹发病数为96例,占总发病总数的81.36%。风疹发病数为444例,占总发病数的78.58%。

  2.2.3 职业分布 去年西固区麻疹、风疹发病主要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两者合并发病数分别约占总发病数的80%、90%。1~5月份西固区麻疹、风疹发病职业特征显著,主要是学生发病,麻疹、风疹分别占66%和67%。家务及待业、工人、商业服务人员分别占3%~10%不等。

  2.2.4 性别分布 西固区1~5月份发病的麻疹病例中,男85例,女34例,男女比例为2.5:1;风疹病例中,男369例,女196例,发病男女比例为1.88:1。

  2.3 实验室检查结果 在核实调查时采集血样20份同时进行了麻疹、风疹特异性抗体诊断,结果麻疹阳性7份,风疹阳性 11份,阳性率分别为35 %和 55%。

  2.4 控制措施 疫情发生后,市疾控中心派专业人员赶赴现场,指导西固区工作人员开展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对病例的回顾性诊断、流行病学分析、实验室检测以及特异性抗体检测,确定这是一起既有麻疹流行又有风疹流行的混合爆发疫情。 爆发疫情核实后立即逐级上报。兰州市政府、西固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制定落实了:(1)全市实施24h值班制度,疫情日报告制度。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病例的诊断和上报工作;各学校、托幼机构开展学生晨检和学生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的登记工作;各县区疾控中心开展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并主动搜索病例,按要求进行病例的实验室检测。(2)按规范要求加强传染源和密切接触者的管理。(3)由西固区人民政府统一组织,采用麻疹和风疹单苗在不同部位同时接种的方法,于2月25—27日对全区10~20岁年龄段目标人群接种麻疹疫苗53648人,接种风疹疫苗54025人,接种率分别为89.41%和90.04%。应急接种结束以后,立即对10岁以下儿童开展了查漏补种的工作,对麻疹疫苗接种不足2针次、风疹疫苗接种不足1针次的儿童进行了补种,共接种麻疹疫苗1208人、风疹疫苗1332人。(4)做好疫点消毒和个人防护。(5)预防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6)开展行政督导,社会宣传等主要措施。这些措施实施后,一方面把麻疹、风疹混合爆发疫情控制在西固区范围之内,切断了向其他县区扩散蔓延的趋势;另一方面把西固区的麻疹、风疹发病率迅速地降了下来,从4月份开始,不管麻疹还是风疹,都降至往年的发病率水平。

  3 讨论

  这起麻疹、风疹混合疫情爆发后,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流行因素比较明确,主要有以下3点:第一,这起疫情一开始发生在中学,正值放寒假前的期末考试期间,由于误诊、漏诊和报告不及时,使传染源疏于规范管理,在高年级补课班和亲朋好友之间造成流行;第二,由于免疫规划接种程序中取消了麻疹7岁的加强免疫,大年龄组人群的麻疹抗体滴度已经下降到比较低的水平,而风疹疫苗又是二类疫苗,自愿自费接种的人群很少,没有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所以大年龄组人群,尤其是10~20岁年龄段的在校学生成为这次混合爆发疫情的易感人群;第三,麻疹和风疹都是传播速度非常快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周围人群自我防护意识缺乏,均没有进行个人防护,造成大年龄组人群的扩散蔓延。这起混合疫情流行特点有明显的聚集性,临床特点不十分典型,如不进行实验室特异性抗体检测,麻疹与风疹病例容易混淆,与其他出疹性疾病也不易鉴别诊断,故明确诊断,对于控制疫情显得十分重要。另外,这起混合疫情既有麻疹流行,又有风疹流行,应急接种所选择的疫苗、疫苗的供应以及目标人群范围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起疫情发生后,市、区疾控中心专业人员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测,明确诊断、核实爆发后及时逐级上报,市、区政府领导重视、统一决策,及时采取在西固区对10~20岁年龄段目标人群开展应急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及时扑灭了这起疫情。通过对这起疫情的处理,对于麻疹、风疹的防控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进一步加强基层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法定传染病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漏诊和漏报;提高基层疾控人员对疫情形势判断的准确性,及时落实相关防控措施,把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2)这起爆发疫情的发病年龄集中在10~20岁年龄段,既说明了小年龄段儿童疫苗接种效果比较好,也说明了疫苗抗体滴度随年龄增长在逐渐下降,大年龄段成为新的易感人群,取消麻疹7岁时的加强免疫给我市麻疹的预防控制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建议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地调整疫苗接种程序。(3)我市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疫情基本上都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建议卫生和教育系统进一步加强合作,把学校、托幼机构专兼职保健医纳入防保网络,加强培训、加强指导,落实常规监测措施,按规范要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作者: 王智永,蒋永萍,郭 玲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