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10年第10卷第4期

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隐患分析防范对策母婴同室可增进母子感情,促进母乳喂养,利于产妇恢复等优点,但由于新生儿的调节中枢及脏器功能不健全、生活能力差、机体抵抗力低下等客观原因,导致母婴同室中的新生儿存在着一些医疗安全隐患。笔者通过分析母婴同室区内新生儿潜在的安全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管......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母婴同室 新生儿 安全隐患分析 防范对策

 母婴同室可增进母子感情,促进母乳喂养,利于产妇恢复等优点,但由于新生儿的调节中枢及脏器功能不健全、生活能力差、机体抵抗力低下等客观原因,导致母婴同室中的新生儿存在着一些医疗安全隐患。笔者通过分析母婴同室区内新生儿潜在的安全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管理对策,通过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确保了新生儿安全,减少和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院共有10253例新生儿实施母婴同室,住院时间最长21天,最短18h,平均6.5±3.1天,均为母乳喂养;入母婴同室条件:胎龄>37周,体重>2500g,出生后新生儿无窒息,Apgar评分>7分,家属自愿要求照顾新生儿者。

  1.2 新生儿安全问题 10253例新生儿中共80例(7.8‰)存在安全隐患,其中新生儿院内感染26例(32.5%),新生儿呛奶窒息18例(22.5%),新生儿低血糖12例(15.0%),新生儿暑热综合征8例(10.0%),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5例(6.3%),新生儿烫伤4例(5.0%),新生儿压伤2例(2.5%),新生儿摔伤1例(1.2%),其他损害4例(5%)。

  1.3 处理与预后 80例新生儿经过积极处理,及时好转者28例(35.0%);52例(65.0%)转入重症新生儿室进行治疗,经专科治疗后治愈50例(62.5%),死亡2例(2.5%),分别为新生儿呛奶窒息1例,不明原因1例。

  2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2.1 院内感染 母婴同室区内空气、物品、工作人员的手消毒不严格;新生儿使用的衣物、被褥、毛巾消毒不严格;母婴同室区内通风不好,造成空气不新鲜;探视人员过多易造成交叉感染;家属无菌护理观念不强,未做到每次接触新生儿前均需仔细洗手,易发生新生儿皮肤、消化道、呼吸道感染等医院内感染疾病。

  2.2 护理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 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观察不仔细;专科知识掌握不够;新生儿出现异常表现不能准确判断及给予相应措施;部分表现责任心不强,操作手法不规范;缺乏对产妇进行育儿的指导能力。

  2.3 母婴同室管理制度缺陷 护理人力安排不合理,排班公式化,出现了人力不足的薄弱时间段,护理工作偏重于治疗,忽略健康教育,减少了对病房的巡视和对新生儿的观察。

  2.4 产妇及家属不科学的喂养方法 产妇及家属不重视清洁卫生;缺少喂养新生儿的经验;对医学知识不了解;少数祖父母辈会采取传统而不科学的喂养方法,如给新生儿喂开口汤,出生后最初几天不喂初乳等;缺乏对新生儿观察知识的了解,对新生儿可能出现的常见症状如呕吐、发热、青紫等无法判断而延误治疗时间。

  2.5 社会因素 外来打工者因工作或生活原因造成无人照顾或家属长时间外出不归;因重男轻女思想引发性别歧视给女婴带来的危险;由于利益驱使有违法犯罪人员在母婴同室区内进行偷盗事件;但这些现象可能成为母婴同室区内新生儿不安全的潜在危险。

  3 防范对策

  3.1 加强制度完善、落实和教育工作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注重落实,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实施。同时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学习各项规章制度,从法律和业务上严格规范产科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使全体医护人员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也是职业保护,需时时牢记医疗安全,定期征求家属及产妇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改进护理措施。定期举办专科护理培训、专科护理查房、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考核等。科室责任护士及护士长按制度落实每日与每周的考核工作。护士长随时检查督促护士工作,每周召开患者座谈会,倾听产妇和家属对护理诊疗工作的意见,及时改进,对潜在隐患进行妥善处理,保证护理安全。

  3.2 加强母婴同室区的感染管理 加强手卫生管理工作,由于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手是医院内细菌的主要传播媒介[1]。针对这种现象,严格要求护士掌握正确的六步洗手法,并成为其自觉行为,接触新生儿时做到“每触必洗手”;严格落实室内环境卫生,母婴同室区室内每日通风换气2~3次,每次15~20min,每日湿扫地2次,床旁柜每日用1%消洗灵擦洗1次,认真落实晨晚间护理,保证床单的整齐,新生儿床单用品一旦污染立即更换,母婴出院后对室内空气、物表全面彻底消毒,每月对母婴同室区的空气、物表、工作人员的手进行院感监测。

  3.3 加强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从不同角度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2] 严格掌握护理工作制度和护理操作常规,熟悉护理安全制度及风险防范预案;定期检查母婴同室的设施;母婴同室区护理人员坚持规范着装,保持服装清洁,避免交叉感染,护理人员不留长指甲,不染指甲油,不戴戒指,一律穿平跟防滑工作鞋,不穿高跟鞋;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重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流程。

  3.4 加强产妇及家属健康教育,纠正产妇及家属不科学的育儿观念 加强对产妇及家属安全知识的宣传:(1)对产妇及家属履行告知义务;(2)严格执行探视制度,以免发生意外;(3)教会产妇及家属防范新生儿坠床、窒息、烫伤、冻伤等情况的护理方法;(4)告知新生儿鉴别标记的意义;(5)严格执行新生儿核对制度,新生儿沐浴或治疗需要暂时离开返回时,应请产妇核对新生儿鉴别标记进行确认;(6)开设病区育儿学校:目的是及时提高家长护理新生儿的水平,由于我院收治的较多的农村患者,产妇和家属普遍缺乏卫生保健和科学育婴知识,加上陈旧观念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新生儿护理中的安全隐患。通过防范措施的落实,控制护理缺陷、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综上所述,由于笔者加强了母婴同室区新生儿的护理与管理,尽最大努力杜绝母婴同室区内的安全隐患,母婴同室区内的新生儿意外事件明显减少,随之而来的是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医患纠纷矛盾大大减少,医院也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牟玉英,王新.不同病区医护手监测调查与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5):440-441.

  2 韦春莉.综合医院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体会.护理管理杂志,2006,6(1):55.

  

作者: 何勤燕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