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耳鼻喉杂志2005年第2卷第1期

鼻衄止血汤治疗儿童鼻出血57例

来源:中华现代耳鼻喉杂志
摘要:笔者1999年10月~2002年10月应用家传鼻衄止血汤治疗儿童鼻出血57例,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2治疗方法鼻衄止血汤方药组成:生地10g,桑皮10g,丹皮10g,赤芍10g,茜草根15g,旱莲草15g,白茅根20g,黄芩5g,山栀子5g,甘草3g。5剂一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无效:服药2个疗程后症状未改善,改用其他方法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笔者1999年10月~2002年10月应用家传鼻衄止血汤治疗儿童鼻出血57例,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7例,男36例,女21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14岁,平均10岁。单侧鼻出血18例(其中左侧11例,右侧7例),双侧鼻出血39例。病程最长5年,最短2个月,平均14个月。干燥性鼻炎26例,鼻中隔黏膜溃疡18例,鼻中隔偏曲8例,鼻窦炎4例,出血原因不明1例。全部经实验室检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鼻出血。
   
  1.2 治疗方法 鼻衄止血汤方药组成:生地10g,桑皮10g,丹皮10g,赤芍10g,茜草根15g,旱莲草15g,白茅根20g,黄芩5g,山栀子5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温服。5剂一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若兼头痛目赤、烦躁易怒者酌加龙胆草6g,菊花10g,代赭石15g。若兼肺气不降而大便干结者可加大黄6g,生石膏20g。若伴有鼻腔内有溃疡、黏膜糜烂者加公英15g,野菊花10g。处方中的剂量为常规剂量,临床中可依据年龄、病情酌情增减。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痊愈:1~2个疗程后2年内未再发生鼻出血,且其他的伴有症状和体征消失。好转:服药2个疗程后出血次数和出血量明显减少,伴随症状和体征减少。无效:服药2个疗程后症状未改善,改用其他方法治疗。
   
  2.2 治疗结果 痊愈41例,好转12例,无效4例。
   
  3 病案举例
    
  患者,女,7岁,2000年7月8日初诊。主诉:双侧鼻腔每到春、夏季反复出血4年,加重2个月。患儿3岁时因感冒发热后引起双鼻出血,经治疗后好转。此后每到春、夏季即多次发生鼻出血,出血量不多,点滴而出,经冷水洗敷可自行停止,因此未予以重视和治疗。近2个月鼻出血次数频繁,甚至1日数次,先后在当地医院诊治多次,给予止血消炎等药无效。就诊当时因鼻出血已在当地医院行双鼻腔填塞,抽出鼻内填塞物检查见鼻中隔黏膜糜烂,且呈弥漫性出血,血色鲜红。口干舌红,脉数。诊断为肺热鼻衄,刻下先给予鼻内云南白药油纱条填塞,并予以鼻衄止血汤加蒲公英15g,野菊花10g,2剂后抽出鼻内纱条未再出血。继用5剂后痊愈。随访3年未复发。
    
  4 体会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在气候干燥的春季和炎热的夏季儿童尤多发生。《素问·金匮真言论》“春善病鼽衄”、《灵枢·百病始生篇》“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鼻衄”,说明鼻出血一般多由于燥热伤肺,损伤阳络,血溢肺窍所致。儿童多阳常有余而阴常不足,属阳盛体质,一般春夏季节多燥热气候,因此,内因阳盛,外因燥热是诱发儿童季节性复发性鼻出血主要原因之一。本方清肺泻热、凉血止衄,药中病机,多获效验。方中以桑皮、白茅根、黄芩、山栀子清肺泻热,生地、旱莲草凉血滋阴,茜草根、丹皮、赤芍止血行瘀等。全方泻火而不伤阴,止血又不留瘀,是治疗儿童肺热燥盛鼻出血顽疾的有效良方。

  (编辑明 石) 

  作者单位:457001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总医院耳鼻咽喉科

作者: 苗相波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