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耳鼻喉杂志2005年第2卷第2期

P物质神经阻滞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耳鼻喉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P物质神经阻滞剂CAP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用CAP液在双侧鼻腔黏膜表面涂布,每天1次,连续30天为一疗程。结果82例在治疗后平均记分均有明显降低,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治疗后显效66例(8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观察P物质神经阻滞剂CAP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8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用CAP液在双侧鼻腔黏膜表面涂布,每天1次,连续30天为一疗程。 结果  82例在治疗后平均记分均有明显降低,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后显效66例(80.5%),有效11例(13.4%),无效5例(6.1%),总有效率93.9%。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  CAP疗法治疗方便、效果好、无毒副作用,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  神经阻滞疗法 P物质 变应性鼻炎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nerve blocking therapy with substance P on allergic rhinitis
     
  Mu Qinglin,Li Ling,Zhang Ruxin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Henan Provincial Coal General Hospital,Henan4500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nerve blocking therapy(NBT)with substance P(SP)on allergic rhinitis(AR)and the safety of this therapy in clinical use.Methods 82cases of AR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They were treated with SP smeared onto the nasal mucosa on both sides,once a day and30days as one course.Re-sults By the end of therapeutic course,the averaged scores for AR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mong these cases,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In addition,the significantly effective rate was80.5%,effective rate was13.4%and ineffective rate was6.1%,with a total effective rate of93.9%.No side effects were found in this study.
    Conclusion NBT with SP is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AR with no side effects.
   
  Key words nerve blocking therapy substance P allergic rhinitis
     
  变应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治疗方法较多,如微波、激光、手术以及药物治疗,但均效果不佳,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在国内率先采用无髓鞘C类神经阻滞剂CAP(辣椒素)液治疗变应性鼻炎。为验证其疗效,观察其毒副作用,我科2002年11月~2004年11月对82例确诊为变应性鼻炎患者用CAP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及其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于海口市修订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 [1] 确诊变应性鼻炎82例,男52例,女30例;年龄10~62
   
  1.2 治疗方法 采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提供的CAP液(P物质神经阻滞剂)对双侧鼻腔表面涂布。涂布位置主要在鼻腔筛前神经分布的敏感区如鼻丘、中鼻甲前端、鼻中隔前区及下鼻甲前部,每天1次,每次1~2处,每处涂2次,重症者可多涂2处,30次为一疗程,每次涂量宜用带孔的直径为1~1.5mm泪道探针头在药液中蘸一下即可。变应性鼻炎症状、体征记分标准见表1。
   
  1.3 统计学方法 对每例综合指数(症状及体征)在治疗前后做累计记分,然后做统计学分析。按照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修订疗效评定标准 [1] ,计算(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51%为显效,21%~50%为有效,≤20%为无效,表1 变应性鼻炎症状、体征记分标准(略)。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82例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显效66例(80.5%),有效11例(13.4%),无效5例(6.1%),总有效率93.9%。随访6个月~1年,6个月内无复发病例,1年后显效患者中3例、有效患者中4例复发。治疗观察期间无一例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2.2 治疗前后记分变化 治疗前记分最高15分,最低5分,平均10.83分。治疗后记分最高9分,最低0分,平均2.26分。
   
  2.3 治疗前后各指标平均记分变化 见表2(略)。表2 治疗前后各指标平均记分变化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一般认为属于Ⅰ型变态反应,由于症状发生快速,亦称IgE介导的速发型超敏反应。近几年随着对神经肽的深入研究,一种叫P物质(substance P,SP)能神经被发现,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研究证实,它不仅参与了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并且起着重要作用。这类神经广泛分布于鼻腔、鼻窦黏膜内,存在于感觉传入神经中,属无髓鞘C类神经纤维,并与三叉神经节和脊髓的三叉神经核相联,当局部组织受抗原等有害刺激时,其末梢释放P物质,SP是一种非肾上腺素非胆碱能神经的神经递质,在肥大细胞表面有其受体。SP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既可调节肥大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参与Ⅰ型变态反应,又可直接作用腺体、血管,使腺体大量分泌,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大,黏膜水肿。同时通过轴索反射引起副交感神经高度兴奋加重上述作用,引起一系列变应性鼻炎的病理学改变及相应的临床症状 [2] 。

     在实验性变应性鼻炎的动物模型中,发现CAP能有效的缓解变应性鼻炎,同时鼻黏膜中SP含量较 未治疗前明显减少 [3] 。临床研究也表明在人体中CAP同样具有神经传导阻滞作用,能有效阻滞SP能神经,改变SP高分泌状态,阻断轴索反射,故对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疗效 [4] 。在鼻黏膜反复涂抹CAP,通过其非特异性脱敏作用,耗竭神经递质P物质含量,从而抑制P物质促进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本组82例变应性鼻炎治疗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93.9%,从症状和体征来看改善情况与平均每个病例记分改善情况基本相对应,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每项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经6个月~1年观察远期效果较好。本组治疗有3点体会:(1)因CAP液具有刺激性,初治患者均有打喷嚏、流清涕、辣灼烧感等症状,但经数次应用后上述症状可减轻或消失。(2)鼻腔连续涂药30天较连续涂药15天 [5] 疗效好,半年内无复发病例,1年后复发率8.5%。(3)约30%患者在涂药4~5次后出现反跳现象,即出现喷嚏、流涕增多(但均较治疗前轻),此时不要终止治疗,经2~3天后,喷嚏、流涕的症状可减轻或消失。本组在整个治疗及随访中,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CAP治疗方法简便,无副作用,疗效确切、远期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
   
  2 章如新,江德胜,李兆基,等.P物质能神经阻滞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实验研究.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4,29(5):282-285.
  
  3 张范英,韩德民,诸小侬,等.辣椒辣素治疗实验性变应性鼻炎的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9,34(4):229-231.
   
  4 章如新,江德胜,李兆基,等.P物质能神经阻滞剂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5,30(3):163-165.
   
  5 方晓群,章如新.P物质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作者单位:1450002河南省煤炭总医院耳鼻咽喉科

     (编辑尚 轩)

作者: 穆清林 李 玲章如新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