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耳鼻喉杂志2007年第4卷第4期

玻璃体切割治疗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
摘要:【关键词】白内障白内障手术后眼内炎是一种最严重的并发症,虽发生率较低,但极具破坏性,眼内炎一旦发生,炎症反应强烈,在短时间内即会对眼组织造成严重破坏,导致失明甚至眼球萎缩,最终摘除眼球。大多数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发生最大可能是手术时细菌侵入造成的。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白内障


    白内障手术后眼内炎是一种最严重的并发症,虽发生率较低,但极具破坏性,眼内炎一旦发生,炎症反应强烈,在短时间内即会对眼组织造成严重破坏,导致失明甚至眼球萎缩,最终摘除眼球。大多数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发生最大可能是手术时细菌侵入造成的。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对5眼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经玻璃体切割术,并辅以全身及局部抗生素治疗,眼内炎症得到控制,视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3月~2006年10月,白内障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患者5例5眼,其中2例为在我院进行门诊白内障手术,3例为在其他医院行白内障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转来我院。患者年龄:51~75岁,平均62.4岁。男2例,女3例。5眼后囊膜均有不同程度的破裂,均植入人工晶体,合并糖尿病者2眼,患者手术后均仅有轻度前房闪辉,3~5天后出现视力急剧下降(手动/眼前-0.02)、眼红等症状,眼痛不明显。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球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前房闪辉、前房纤维素、胶冻样渗出或积脓,后节窥不见。B超显示玻璃体不同程度的混浊,球壁增厚粗糙。

    1.2  治疗方法  首先使用万古霉素400 mg或菌必治3.0 g,左氧氟沙星0.2 g,bid,ivgtt。球旁注射妥布霉素40 mg,地塞米松5 mg,同时给予散瞳、对症治疗。观察角膜及前房情况,行B超检查明确玻璃体混浊变化情况。观察2~3天,角膜水肿减轻,前房纤维素、胶冻样渗出或积脓不同程度减少或消失,但B超显示玻璃体混浊程度加重,近视网膜玻璃体出现膜状回声。立即行人工晶体取出+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在灌注液中加入万古霉素依手术中视网膜的情况两例注入1 ml的C3F8,2例注入硅油。术后给予静脉及球旁抗生素激素治疗7天,改为局部点典必殊眼药水。出院7天、15天、1个月、3个月各复查一次。观察视力、角膜及眼底情况。

    2  结果

  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达到0.02~0.3,较术前明显提高。1例患者3个月后内皮有轻度皱褶,其余4例角膜恢复透明。2例患者3个月后黄斑区放射状皱褶,1例视神经萎缩。5例患者观察3个月均未出现视网膜脱离。

    3  讨论

  大多数感染性眼内炎是手术后眼内炎。由于白内障手术是眼科最常见的手术,其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最为常见。感染性眼内炎病情发展迅速,眼内结构破坏严重,可导致失明甚至眼球丧失。因血眼屏障的存在,抗生素穿透眼组织差,而且眼组织对病原菌的防御的功能差,尤其玻璃体是良好的培养基,易使细菌繁殖。只要眼内与外界环境有了接触,不论切口大小,暴露时间多久,均可能有造成眼内炎的机会。手术中后囊膜的破裂增加了眼内炎发生的危险(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后囊膜破裂)。糖尿病病人免疫力低下,是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白内障术前应用抗生素点眼可以降低结膜囊的带菌率,术前用碘消毒液进行结膜囊冲洗可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糖尿病病人应在血糖控制平稳的基础上手术,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主张术后给予静脉及球旁抗生素治疗3~5天,可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发生了眼内炎后全身及局部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性眼内炎效果较差,如确诊为眼内炎后,药物治疗2~3天后效果不明显,应尽早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视力,保全眼球。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内注药是目前治疗眼内炎最理想的方法。


作者单位:044000 山西运城,运城市眼科医院

作者: 潘秀红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