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2期

儿童癔病的临床治疗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癔病又称歇斯底里,是由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所引起的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儿童发病率逐年升高,且群体癔病时有发生。笔者对近年来临床接诊的11例儿童癔病治疗体会如下。1一般资料11例儿童癔病,年龄5~13岁,其中女10例,男1例,呼吸急促8例,咽部梗阻感5例,面部潮红4例,感觉缺失2例,倒地3例,抽搐1例,胸痛......

点击显示 收起

  癔病又称歇斯底里,是由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所引起的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常突发起病,可出现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有短暂的精神异常。近年来,儿童发病率逐年升高,且群体癔病时有发生。笔者对近年来临床接诊的11例儿童癔病治疗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例儿童癔病,年龄5~13岁,其中女10例,男1例,呼吸急促8例,咽部梗阻感5例,面部潮红4例,感觉缺失2例,倒地3例,抽搐1例,胸痛1例。

  1.2 典型病例 女,12岁,上午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争执,中午回家后突然出现咽部梗阻感呼吸急促,伴有头晕及胸部闷感,查体:呼吸68次/min,余未发现阳性体征。胸透(无异常发现)、血常规及血糖正常,心电图正常。

  1.3 方法 (1)暗示治疗:①语言暗示:减轻患儿的心理压力,转移其注意力。②药物暗示:10%GS200ml+VitC1.0g静脉滴注或生理盐水肌注,并告知患儿为特效药物。(2)物理治疗:如吸氧、按摩等治疗。(3)催眠镇静:可应用苯巴比妥或安定等药物。(4)针灸: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5)中医疗法:本病属于“郁症”、“脏躁”等症范畴,与精神刺激、情绪波动有关,治以舒肝理气,宁心安神法。
   
  2 体会

  儿童癔病的病因多由性格缺陷和加精神创伤引起。多发于5~14岁的女孩。目前儿童以独生子女为多,由于父母过分溺爱,加之教育方法不当或家庭的特殊原因,使其形成了任性、自私、疑心重、暗示性强,爱感情用事,富于幻想,好表现自己的性格等。当受到惊恐、委屈、愤怒等精神刺激或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发病。临床表现因年龄不同而表现各异,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可出现流行。2002年,黑龙江省密山市几千名小学生在接种疫苗后出现的群体癔病样反应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所以给儿童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健康的教育是避免本病发生的根本措施。对于已发病的患儿,除积极治疗外,还要做好周围人的工作,避免外界刺激。平时应注意合理安排患儿的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并使患儿认识到自己不健康的性格,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正确处理各种突发事件,避免本病的发生。
    
  (收稿日期:2004-07-18)

  作者单位:056002河北省邯郸市纺织总医院儿科 

  (编辑若 木)

作者: 周咏梅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