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期

小儿颞部静脉穿刺的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头皮静脉穿刺技术是临床3岁以下小儿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也是临床治疗抢救危重患儿的重要给药途径,同时也是对护士基本功的衡量和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检验。笔者从事小儿头皮静脉穿刺8年,针对如何提高小儿颞部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现总结经验如下。1家属准备小儿穿刺往往哭闹不止、多汗、面红,因此操作......

点击显示 收起

  头皮静脉穿刺技术是临床3岁以下小儿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也是临床治疗抢救危重患儿的重要给药途径,同时也是对护士基本功的衡量和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检验。笔者从事小儿头皮静脉穿刺8年,针对如何提高小儿颞部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现总结经验如下。

  1 操作前准备

  1.1 家属准备 小儿穿刺往往哭闹不止、多汗、面红,因此操作前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取得家长配合,要求家长帮助固定患儿,并保持头部呈侧卧位。

  1.2 自身心理准备 调整好自身的情绪,只有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才能发挥最佳水平。

    1.3 针头准备 针对颞部静脉行程长,腔大壁薄,回血慢的特点,选用6#针头穿刺。其优于5.5#针头,有针梗长、进针余地大、易固定且回血率高的特点。

    1.4 敷帖准备 3.5cm×2.5cm粘帖1张,7cm×1.3cm粘帖2条,纸胶1圈,3m粘帖优于普通粘帖,能使其对皮肤的接触牢固性增加,因而便于固定。

  2 操作方法

  2.1 穿刺技巧 颞部的颞浅静脉与颞浅动脉大多伴行,动静脉颜色大多与头皮颜色相似,故穿刺时一定要注意鉴别。触摸有无波动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其次此处血管壁薄腔大,且通常不隆出皮肤,故穿刺时要以示指和中指探明静脉走行方向和深度,然后将头发剃净,将食指和拇指形成的三角形区域皮肤绷紧,固定一段血管使其充血,用6#针头以45°角从血管上方由浅入深缓慢地向前下潜行刺入,这时握针柄的手指应很敏感,如见到回血,表明刺入静脉壁,应停止纵向下探,将针头水平方向略向前送,以免针头斜面一半漏在血管外 [1] 。万一扎穿血管应用指压法补救或将针头外撤后见有回血再前行少许,让针头超过扎穿部位,在见通畅回血即补救成功,并避免渗漏。如果穿刺只有空虚感而没有见到回血,不要急于拔针,可抽回血,挤压橡皮管,或松开接头处,证实针头是否在血管内。

    2.2 固定技巧 固定方法是整个输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固定不当引起针头滚动,滑脱,针尖刺痛等。穿刺后采用美学原理的方法在针眼处先用3.5cm×2.5cm粘帖粘一侧皮肤,拉紧胶布至对侧皮肤,再用7cm×1.3cm粘帖交叉固定针梗 [2] ,然后用剩下的一条粘帖固定输液管前端,最后用纸胶围头1圈即可。采用此法比普通覆盖式的粘帖方法更能使胶布处于紧张状态,因而更牢固。

  3 结论

  行小儿颞部静脉穿刺时,护士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患儿,家长的)和具有过硬的操作技术,这样才能保证穿刺成功,两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 张敏,王连英.谈影响小儿静脉穿刺成功与失败的因素.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3:283-301.

    2 胡庆华,王俊瑞.周围静脉穿刺技术的研究进展.山西护理杂志,1998,5:200-201.

  (编辑晓 青)

  作者单位:313200浙江省德清县妇幼保健与中医医院

作者: 蔡建红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