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2期

托吡酯加用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34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托吡酯加用治疗难治性癫痫强直—阵挛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的疗效。方法34例难治性癫痫,强直—阵挛发作8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4例、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12例,在原用传统抗癫痫药物的基础上加用托吡酯治疗,进行自身对照的开放性研究。结果(1)托吡酯治疗小儿难治性......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托吡酯加用治疗难治性癫痫强直—阵挛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的疗效。 方法  34例难治性癫痫,强直—阵挛发作8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4例、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12例,在原用传统抗癫痫药物的基础上加用托吡酯治疗,进行自身对照的开放性研究。 结果  (1)托吡酯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总的疗效为发作减少≥50%占25例(73.5%),其中发作减少≥75%占15例(44.1%)、发作消失6例(17.6%)。(2)托吡酯治疗强直—阵挛发作组8例,发作减少≥50%占7例(87.5%),其中发作减少≥75%占4例(50.0%),发作消失2例(25.0%);复杂部分性发作组14例,发作减少≥50%占10例(71.4%),其中发作减少≥75%占6例(42.9%),发作消失3例(21.4%);部分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组12例,发作减少≥50%占8例(66.7%),其中发作减少≥75%占5例(41.7%),发作消失1例(8.3%)。(3)不良反应:一过性皮疹1例、轻度厌食及恶心2例、轻度嗜睡2例、头昏3例。 结论  托吡酯对难治性癫痫强直—阵挛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治疗具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关键词  托吡酯 癫痫 治疗
     
  癫痫是儿科临床的一种常见疾病,虽然临床上已有数种药物可以控制或减少发作,但对于难治性癫痫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我科从1999年5月~2002年10月加用托吡酯治疗难治性癫痫34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病例选择标准 (1)符合198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癫痫发作分类中全身性发作及部分性发作的定义;(2)经正规应用1种或2种以上一线抗癫痫药物治疗1年以上,发作仍未能被控制,每月有≤4次发作者;(3)CT或MRI未报告颅内占位性病变、血管畸形或其它进行性病变;(4)年龄≤14岁。
   
  1.1.2 病例情况 本院自1999年5月~2002年10月加用托吡酯治疗难治性癫痫34例,患者全部来自于本院小儿神经内科专科门诊及住院病房。男20例,女14例,就诊时年龄2~12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7年。发作频率最少每月4次,最多每月130次。其中缺氧缺血性脑病后1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8例,颅内出血后2例,外伤后1例,脑发育不良4例,脑穿通畸形1例,另有8例病史无其它异常而颅脑CT平扫也无异常者考虑为“原发性”或“隐源性”。癫痫发作类型:强直—阵挛性发作8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4例,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12例。基础用药情况:卡马西平8例,丙戊酸钠5例,卡马西平+丙戊酸钠15例,氯硝安定+丙戊酸钠4例,卡马西平+苯巴比妥2例。全部患者在我科连续正规治疗1年以上仍频繁发作。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分为加量期、稳定期及延长期3个阶段。(1)加量期:全部病例在原用抗癫痫药的基础上加用托吡酯治疗,剂量由0.5~1.0mg/(kg·d)开始,每周或每2周增加0.5~1.0mg/(kg·d),至发作控制或不良反应不能再耐受的剂量后进入稳定期,本组剂量范围3.2~10.3mg/(kg·d),平均剂量为(5.2±2.8)mg/(kg·d);(2)稳定期:维持目标剂量治疗12周,每4周观察记录各1次;(3)延长期:稳定期后进入延长期,服用托吡酯剂量不变,并逐渐减少基础期抗癫痫药。最终达到托吡酯单药或两联抗癫痫药物治疗。
   
  1.2.2 观察方法 加用托吡酯前,回顾并记录入组前4周发作次数、发作类型及原用抗癫痫药物情况,做详细体检,查脑电图、颅脑CT、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然后开始加用托吡酯,加量期末及稳定期末各复查1次,并做详细记录。
   
  1.2.3 疗效判定 根据发作次数减少的百分数进行疗效判定,由医生、患儿及家属全面评价。共分4个级别:(1)发作减少<50%;(2)发作减少≥50%;(3)发作减少≥75%;(4)发作消失。

  2 结果
    
  2.1 托吡酯加用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 本组34例,经过20周治疗均有不同程度好转。其中发作减少≥50%占25例(73.5%);发作减少≥75%占15例(44.1%);发作完全停止6例(17.6%);发作减少<50%占9例(26.5%)。
   
  2.2 不同发作类型疗效比较 托吡酯治疗全身强直-阵挛发作8例,发作减少≥50%占7例(87.5%),其中发作减少≥75%占4例(50.0%)、发作消失2例(25.0%),发作减少<50%占1例(12.5%);治疗复杂部分性发作14例,发作减少≥50%占10例(71.4%),其中发作减少≥75%占6例(42.9%)、发作消失3例(21.4%),发作减少<50%占4例(28.6%);治疗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12例,发作减少≥50%占8例(66.7%),其中发作减少≥75%占5例(41.7%)、发作消失1例(8.3%),发作减少<50%占4例(33.3%)。见表1。

  表1 不同发作类型的疗效(略)
    
  2.3 不良反应观察 本组34例经过20周的治疗,无一例出现肝功能、肾功能、血细胞、血红蛋白、尿常规等方面的异常。不良反应一过性皮疹1例、轻度厌食伴恶心2例、轻度嗜睡2例、头昏3例。上述不良反应均出现在加量期。
    
  2 讨论
    
  托吡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抗癫痫药物,是从天然的单糖、D-果糖衍生而来。其化学结构与其它抗癫痫药物完全不同。作用机制有4个方面:(1)电压激活钠通道状态的依赖阻滞作用,通过阻断钠离子通道,抑制持续重复放电;(2)增强GABA-A受体处的GABA的活性,增强氨基丁酸介导的神经抑制作用;(3)阻滞海人草酸/AmpA亚型谷氨酸受体从而阻断谷氨酸介导的神经兴奋作用;(4)轻度钙离子阻断与碳酸酐酶抑制作用 [1] 。
   
  由于托吡酯的作用位点较多,因此具有广谱的抗癫痫作用。在动物模型实验中证实托吡酯对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及部分性发作疗效很好 [2] 。在临床应用方面,Glauser报道托吡酯治疗小儿部分性发作,当剂量为11mg/(kg.d)时73%病例发作减少≥50%,22%发作消失。Brodie等报道托吡酯治疗不伴有部分性发作的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131例,平均剂量为7mg/(kg·d),结果63%成人全身强直阵挛的发作减少≥50%,其中38%发作减少≥75%,而有15%发作消失;儿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有47%发作减少≥50%,其中32%发作减少≥75%,而有7%全部发作消失 [1] 。 本组病例总有效率(发作次数减少≥50%者)73.5%(25/34),44.1%(15/34)的患儿基本控制发作,17.6%(6/34)发作完全停止;不同发作类型的有效率:强直—阵挛发作为≥87.5%,复杂部分性发作为≥71.4%,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为≥66.7%,疗效满意。
   
  口服托吡酯后很快被吸收,迅速分布到全身体液中,生物利用度在80%以上,蛋白结合率为9%~17%,在浓度低的情况下可与红细胞相结合,直到结合位点饱和为止。口服后,达到血浆最大浓度的时间为1~4h,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中面积与剂量呈线性关系,血浆半衰期为21.5h。进食后可使托吡酯的吸收率轻度下降,然而禁食与进食对托吡酯吸收程度无影响 [2] 。
   
  托吡酯的治疗剂量一般推荐为4~9mg/(kg·d),开始剂量为0.5~1.0mg/(kg·d),每周或每2周增加0.5~1.0mg/(kg·d)。本组剂量范围3.2~10.3mg/(kg·d),平均剂量为5.2±2.8mg/(kg·d)。这一剂量为有效剂量,并且患儿耐受良好,仅有极少数患儿出现较轻的不良反应,如一过性皮疹、头昏、嗜睡、厌食、恶心等,均能耐受,无一例因不良反应中断治疗。不良反应多出现在加量期,故加量速度不宜过快。
   
  总之,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托吡酯对强直—阵挛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均有良好的疗效,是一个非常令人满意的新型抗癫痫药物,其疗效高,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邱鹏玲,孙道开.新型抗癫痫药物托吡酯及其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567-568.
    
  2 赵传胜,高旭光.抗癫痫新药-Topiramate.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8,25:27-28.
   
  (编辑海 鹰)

  作者单位:615000四川省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作者: 王西蓉 谢永国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