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3期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误入动脉引起血肿1例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1病历摘要患儿,月龄3个月,因呕吐、腹泻引起脱水,给予补液治疗,行左侧颞浅静脉穿刺(当时误认为是静脉,实际是浅动脉)。考虑误入动脉。此次穿刺因误入动脉而失败。1h后患儿穿刺处皮肤苍白面积逐渐增大,左侧颞部出现约3。...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儿,月龄3个月,因呕吐、腹泻引起脱水,给予补液治疗,行左侧颞浅静脉穿刺(当时误认为是静脉,实际是浅动脉)。进针后,迅速回血,血液呈鲜红色。放开输液滑轮血液不退回。因患儿啼哭不止,怀疑因啼哭所致,给予加压输液血液仍不退回并沿输液器上升。考虑误入动脉。立即拔针,按压1min。此次穿刺因误入动脉而失败。1h后患儿穿刺处皮肤苍白面积逐渐增大,左侧颞部出现约3.5cm×3.0cm肿块,边界清晰,拒按,给予冷敷,未见消退。第2天,未穿刺,穿刺点周围皮肤紫黑色,肿块边界不清,左侧眼睑水肿,周围皮肤苍白,给予热敷,未见消退。第3、4天,未穿刺,穿刺点周围皮肤仍呈紫黑色,肿块较前缩小,边界不清,但左侧眼睑仍水肿,周围皮肤仍苍白,边界不清,继续给予热敷。第5、6天,未穿刺,穿刺点周围皮肤呈紫黑色,肿块缩小2.0cm×1.5cm,边界不清,左侧眼睑水肿减轻,周围皮肤苍白减轻,仍继续给予热敷。第9天,患儿头皮血肿及水肿均消退,皮肤颜色恢复正常。

  2 原因分析
    
  小儿头皮薄,动脉血管丰富,血管表浅。护士应熟知浅动脉与浅静脉的特点、动脉血管走向分布。穿刺前还应注意血管有无搏动,是向心流动还是离心方向流动。穿刺前仔细辨认,以免给患者增加痛苦。
   
  护士应加强责任心,穿刺失败后,应立即拔针亲自按压,按压时间应稍长至局部不出血为止。严密观察局部皮肤变化。

  3 经验教训
    
  3.1 掌握头皮动、静脉的区别 正常小儿头皮静脉呈淡蓝色,管壁薄,不易滑动,易固定,无搏动,血液呈向心方向流动。正常的头皮动脉外观呈浅红色或正常肤色,管壁厚,易滑动,不易固定,有搏动,血液呈离心方向流动。本例中,由于血管搏动不明显,位置较表浅,导致动脉误认为静脉。
   
  3.2 误入动脉,切忌加压输液 穿刺浅动脉后见回血,因动脉压力大,液体不滴,切忌加压输液。
   
  3.3 穿刺失败也应观察针眼 由于小儿头皮组织疏松,血管互相连通,一旦出现血肿,往往易扩散,因而操作中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观察,利于及时发现异常。
   
  3.4 发现血肿及时采取措施 在出血期应用冷敷,使血管收缩,伤口缩小,血流减慢,血小板容易聚集,减少出血,减轻肿胀。在出血过后,应采取热敷,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进淤血吸收,利于血肿消退和恢复。
   
  3.5 按压手法 按压手法应与成人拔针后的按压手法不同。患儿因穿刺处的肿胀痛疼而拒按,故头部左右摆动。按压时应拇指按住棉签,其余四指固定头皮。以免因头部摆动使棉签移位至穿刺点旁边,失去按压效果。
   
  (编辑建 伟)

  作者单位:264500山东省乳山市徐家医院
   
       264516山东省乳山市崖子医院

作者: 王晓玲单颖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