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6期

小儿弯曲菌肠炎的诊断和治疗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弯曲菌肠炎是指由弯曲菌属细菌所致的小肠结肠炎,是一种非常多见的肠道传染病,多见于小儿。此细菌也广泛存在于外界环境中,如河水标本中可检出弯曲菌。近些年来,弯曲菌感染率在世界各地普遍呈上升趋势。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5岁以下,特别是2岁以下小儿发病率最高。...

点击显示 收起

  弯曲菌肠炎是指由弯曲菌属细菌所致的小肠结肠炎,是一种非常多见的肠道传染病,多见于小儿。其临床特征有菌血症或毒血症所致的全身症状,以及腹痛、腹泻等肠道症状。本病有自限性。少数可转为慢性。

  1 流行病学
    
  1.1 传染源 患儿从粪便中大量排出细菌,是本病的传染源;无症状带菌者和恢复期患儿也可成为传染源,大多数感染动物可终生带菌成为重要传染源;此细菌也广泛存在于外界环境中,如河水标本中可检出弯曲菌。
  1.2 传播途径 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经口感染,也可通过接触传播。在发达国家主要通过肉、禽类或牛奶感染;在发展中国家主要是通过污染的手或动物及患者粪便污染食物及水而传播。
   
  1.3 易感人群 人类对本病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近些年来,弯曲菌感染率在世界各地普遍呈上升趋势。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5岁以下,特别是2岁以下小儿发病率最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节多见。

  2 发病机制
    
  弯曲菌引起肠炎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一般认为是由于细菌的直接侵袭力而导致发病。细菌从口到胃穿过胃酸屏障抵达有微氧和富含胆汁的小肠上段,在适宜于弯曲菌的环境中繁殖,并可进一步侵犯空、回肠和结肠;亦可穿透肠黏膜经血流引起菌血症和其他脏器的感染。弯曲菌产生的肠毒素和细胞毒素可能与腹泻及毒血症症状有关。
    
  3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3~5天。典型患儿急性发病,首发症状为发热,半数以上体温高于38℃,约1/4的患者有高热,可有畏寒和寒战,发热一般持续2~3天,伴有全身乏力、头痛、眩晕及肌肉酸痛等。患儿每日排便2~10次,大便呈水样或黏液状,量多,恶臭,2~3天后,常见大便带血;腹泻持续3~5天。2/3以上的患儿有腹痛,为间断性绞痛,疼痛部位常在脐周及下腹,也有少数表现上腹疼痛,个别患儿右下腹疼痛,腹痛持续时间一般4~5天,极少数患儿的腹痛超过10天;50%的患儿有腹部压痛。约1/4的患儿有里急后重,近半数患儿有恶心、呕吐。病程在数天到数周,平均为10~14天。
   
  少数患儿因细菌进入血流而出现败血症、腹膜炎、胆囊炎、胰腺炎、关节炎和心内膜炎等,偶有重型病例出现中毒性巨结肠的暴发性结肠炎或胃肠道大出血。格林巴利综合征则是弯曲菌感染后最严重的并发症,虽然发病率低,但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4 实验室检查
    
  4.1 常规检查 大便可呈水样或黏液血样,镜下可见白细胞、红细胞及脓细胞。末梢血象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 可有轻、中度增加。
   
  4.2 病原学检查 取新鲜粪便悬滴,在暗视野或相差显微镜下可见弯曲菌特有的迅速运动;革兰染色阴性,有鞭毛,呈纤细的S形、螺旋形、逗点状或海鸥展翅状菌体。细菌培养是最主要的诊断方法。粪便接种于选择性培养基上,在42℃微氧环境下培养可获得病原菌。患儿高热时可做血培养。
   
  4.3 血清学检查 采取双份血清检查抗体,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4倍以上增长者有诊断价值。

  5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基于有与感染动物及患儿接触史或进食可疑被污染的食物或水等;临床急性起病,发热、腹痛、腹泻、黏液血便等;镜下见红、白细胞疑诊本病;如找到弯曲菌有助于诊断;大便或血培养阳性、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比急性期增高4倍以上可确诊;分子生物学方法亦有助于诊断。
   
  本病需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腹泻相鉴别,如胃肠炎、细菌性痢疾、肠套叠及溃疡性结肠炎等。

  6 治疗
    
  6.1 一般及对症治疗 应按消化道传染病隔离;急性期卧床休息;饮食应高热量、高营养及易消化;同时对症治疗及防治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
   
  6.2 病原治疗 轻度空肠弯曲菌感染多可自愈;中、重度感染者应尽早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缩短排菌时间并加速恢复。首选红霉素40~50mg/(kg·d),分次口服,疗程5~7天。也可选用多西环素、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及磷霉素等。对败血症患者应用有效抗生素治疗至少4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选用氨苄西林和(或)氯霉素治疗,疗程2~3周。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弯曲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耐氟喹诺酮类和红霉素的菌株增加尤为明显,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7 预防
    
  对患儿的排泄物及患儿应用的物品应消毒;护理及接触患儿以后要洗手;许多家畜、家禽皆有带菌或排菌的可能,接触后要洗手。目前尚无疫苗用于临床。
   
  (编辑含 秋)

  作者单位:163461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医院
   
       163000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 

作者: 于晓军 郑著家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