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8期

腋静脉留置套管针在NICU应用中的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与新生儿四肢、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差别。方法对2003年10月~2005年1月300例住院新生儿随机分为腋静脉留置套管针组102例与四肢静脉留置套管针组100例,头皮静脉留置针组98例,分别观察统计3组病例的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前瞻性临床观察分析对比证实(留置时间比较,P均......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与新生儿四肢、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差别。方法  对2003年10月~2005年1月300例住院新生儿随机分为腋静脉留置套管针组102例与四肢静脉留置套管针组100例,头皮静脉留置针组98例,分别观察统计3组病例的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  通过前瞻性临床观察分析对比证实(留置时间比较,P均<0.001;静脉炎发生率比较,P均<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腋静脉留置针具有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低、操作方便及经济实惠等优点。

  【关键词】  腋静脉;留置套管针;新生儿
   
    静脉输液是新生儿接受药物治疗及摄入营养的重要途径,但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经济、方便的静脉通路一直困扰着我们。从临床护理中发现,采用腋静脉留置套管针,其留置时间可大大超过四肢静脉、头皮静脉留置套管针且静脉炎发生率低、操作简单、方便实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10月~2005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随机将300例分为腋静脉组、四肢静脉和头皮静脉组,其中腋静脉组102例,男58例,女44例;四肢组100例,男51例,女49例;头皮组98例,男47例,女51例。3组年龄均为日龄最小30min,最大28天。3组新生儿的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用药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

  1.2  穿刺材料  统一采用美国BD公司24G静脉留置针,肝素帽、3M透明敷贴、2~5ml注射器、生理盐水、一次性头皮针。

  1.3  方法  首先在套管针的侧腔装上肝素帽,将注射器抽生理盐水接头皮针排气后插入肝素帽。四肢组、头皮组按常规穿刺。腋静脉组两人合作,先让患儿仰卧于预热的开放式辐射台上,使穿刺上肢肢体与躯干成110°~145°角,暴露腋窝,协助者固定躯干使患儿与床面呈30°~45°角。常规消毒皮肤后,操作者右手食指和拇指持套管针针翼,左手转动针芯,使针尖斜面朝向右手大拇指后折叠针翼,左手稍抬高肩部并绷紧腋窝外皮肤,与皮肤呈现出10°~25°角进针,见回血后退针芯到外套管内,再将外套管整体缓慢送入血管内,拔出针芯,推注射器内盐水,用3M无菌透明胶贴固定好套管。

  2  结果

  2.1  穿刺血管与留置时间的观察  分别观察≤3天、4~6天、6~9天、≥10天的保留套管针的例数,见表1。表1  3组不同穿刺部位保留天数的比较  (略) 注:A与B χ2=65.20,A与C χ2=62.17,P均<0.001

  2.2  B、C组不能继续保留的原因  主要为浅静脉炎、局部发红、局部渗出、输液不畅,见表2。
表2  不同留置部位并发症及输液情况比较  (略)注:静脉炎发生率A与B χ2=4.05,A与C χ2=4.86,P均<0.05

    3组病例虽未进行过细菌培养统计,但全部患儿均无不明原因的发热及白细胞升高现象。曾对3例腋下静脉留置时间长达27天的患儿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这与有关报道的套管针输液细菌培养阳性率接近于零[1]相符合。

  3  讨论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头皮静脉表浅细小,血管壁薄嫩,管腔窄,血管外观小于留置针,留置过程中针尖软管部分紧贴血管内壁,四肢血管管腔细小,且患儿无自控能力,活动灵活,套管针体易刺激管壁导致静脉损伤,加之血流相对较慢,在进行部分静脉营养(脂肪乳,氨基酸溶液)时,可造成血管壁机械性损伤而引起局部的发红或苍白,长时间留置易发生静脉炎[2]。腋静脉离心脏近,该静脉是贵要静脉与肱静脉汇合而成,收集上肢浅、深静脉的全部血液,位置恒定,管腔粗大,管壁厚,走行直,套管针体不易损伤血管,血流快,可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从而保持了血管的完整性,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患儿活动灵敏,血流容易反流至套管内,四肢留置针不易固定,腋下静脉位置隐蔽不易被患儿抓掉,安全性较高,且不影响活动,既减少了冲管次数,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有利于长时间的静脉输液治疗。

  4  护理体会

  4.1  心理护理  (1)消除家长紧张,在给患儿进行输液治疗时,家属的心情比较紧张。故操作之前,护士要以温和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简要说明留置针的各种益处、疾病与输液的关系,实施心理护理的技巧,减轻父母的思想负担,解除顾虑。(2)要有爱心,穿刺时,护士不仅要有熟练的穿刺技巧,更要具备一种慈母般的爱心,可对患儿进行必要的安抚,尽量减少其恐惧心理。

  4.2  穿刺部位的护理  3组病例均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主要利用碘伏对细菌、芽孢、病毒等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及逐渐释放碘的性能,以起到持续灭菌的效果。而使用3M透明敷贴,增加了注射部位的可视性,使得能早期检查并发症,减少外来的污染,以及更换敷料的次数,一般每2~3天更换1次,视敷贴情况而定。每24h更换输液器,只要局部无静脉炎发生,输液通畅,穿刺部位就可以不变更。

  4.3  预防堵塞  腋静脉靠近心脏,在每次更换连接管头皮针注射器时,应排尽管内空气,同时在每次更换药液时,应将留置针内回血冲干净,以免在留置针管内形成小血凝块,引起堵塞。腋静脉位置相对隐蔽,少量液体渗漏时不易发现,应经常对比、触摸两侧腋下至腰际间范围的质感,发现渗漏及时拔针。

  4.4  穿刺体会

  4.4.1  护士必须加强心理修养  进行穿刺时越着急,成功率越低,这表明急躁情绪是影响穿刺成功的一大心理障碍。因此,操作者要心情平稳,精神要集中,对自己要有信心,不论什么情况下均不急躁,才能取得成功。

  4.4.2  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对患儿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宽容心,付出超越人类亲情的、至高无上的爱。

  4.4.3  穿刺注意事项  由于套管针翼前能进入血管内的针体全长只有 2.7cm左右,故穿刺时必须直刺血管,穿刺角度不宜>30°,以免刺入腋动脉,如误入腋动脉,应立即拔出,并按压穿刺点,以免出血。使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才能有效地延长保留时间,不能象头皮针穿刺那样针体可进入皮下组织再进入血管,穿刺时进针速度宜慢。由于腋静脉的解剖特点,不能使用止血带,腋下皮肤松弛,因此需由两名操作熟练的护师进行操作,组织全科护士进行理论学习,探讨穿刺方法。

  4.5  正确有效的封管是保证输液通畅的关键  新生儿无法配合、活动或哭闹时均可使静脉内压力增高,使血液倒流入套管内。本组病例为24h维持输液,全部采用每12h用5~10ml生理盐水冲管。因特殊原因需要封管时,封管推注速度宜缓慢,以减少对血管壁的冲击力而导致损伤血管,边推注边退出针头,使生理盐水充满整个管腔。

  4.6  静脉营养支持是NICU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大部分家庭难以承受NICU的治疗护理费用,使用腋下静脉留置套管针其操作简单、经济、易于护理,又可解决反复穿刺的疼痛刺激造成患儿精神发育异常[3]。腋下静脉留置针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NICU中,为准确及时用药提供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吕金萍.套管针在烧伤病人输液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1998,33(4):201.

  2  汪守凤,江宾,邓德明.外周静脉留置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预防.中华护理杂志,1999,34(6):372-373.

  3  刘红,李克华.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在新生儿监护病房的应用.中华儿科杂志,1999,37(8):497.

  作者单位: 510317 广东广州,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编辑:乔  媛)


 

作者: 赵雪婷,李小娥,方晓虹,游楚明,何依绮,李惠怡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