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8期

两种不同干预措施防治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调查儿童缺铁性贫血(IDA)检出率,了解两种不同干预措施对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干预效果。按全国统一诊断标准计算缺铁性贫血检出率。按照随机原则1136例6个月~3岁小儿分成两组,即健康教育组与铁剂干预组。健康教育组以卫生宣教与喂养指导为主,铁剂干预组给予每个儿童元素铁2mg/(kg·d)疗程3个月。...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调查儿童缺铁性贫血(IDA)检出率,了解两种不同干预措施对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干预效果。方法  1136例6个月~3岁儿童接受体格检查和血红蛋白(Hb)、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检测;按全国统一诊断标准计算缺铁性贫血检出率。按照随机原则1136例6个月~3岁小儿分成两组,即健康教育组与铁剂干预组。健康教育组以卫生宣教与喂养指导为主,铁剂干预组给予每个儿童元素铁2mg/(kg·d)疗程3个月。两组小儿均于3个月后再次行体格检查及Hb与FEP检测。结果  发现贫血儿童337例,患病率29.67%,男女患病无差异,其中95.48%为缺铁性贫血,发生缺铁479例,患病率42.17%,干预3个月后复诊随访,健康教育组与铁剂干预组贫血患病率分别下降至12.63%和18.81%,缺铁患病率分别下降至18.15%和24.18%,健康教育组效果优于铁剂干预组(P<0.05)。结论  十堰城区1136例儿童缺铁性贫血检出率为29.67%,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优于口服铁剂,预防儿童缺铁性贫血经济方便,简单易行,是降低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儿童;贫血;缺铁性;干预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常见的营养性贫血,主要发生于6个月~3岁的婴幼儿,可致儿童体格及智力发育障碍、免疫力低下,是多种感染性疾病的诱因,严重危害小儿健康。在我国缺铁性贫血发病率约为35%左右,为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防治缺铁性贫血一直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任务。为此我院儿童保健科于2002年12月~2004年1月对湖北十堰市城区1136例6个月~3岁小儿进行了贫血调查,同时应用健康教育与口服元素铁剂两种干预措施防治小儿缺铁性贫血,以明确不同干预措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2年12月~2004年1月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小儿1136例。年龄6个月~3岁,其中男598例,女538例,6个月~1岁135例,1~2岁458例,2~3岁543例。入选儿童除外先天性代谢性疾病。

  1.2  方法  所有入选者进行体格检查,同时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ree erythrocyte protephyrin,FEP),Hb采用末梢血氰化高铁法,血红蛋白测定仪,标准液由北京中一丹生物培训中心提供。用荧光光度计测定FEP,由中科院原子能所提供。Hb<110g/L者诊断为贫血,Hb正常而FEP>500μg/L诊断为缺铁[1]。

  1136例小儿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健康教育组,铁剂干预组。健康教育组582例,其中男306例,女276例。6个月~1岁组64例,1~2岁组236例,2~3岁组282例;铁剂干预组554例,其中男292例,女262例;6个月~1岁组71例,1~2岁组222例,2~3岁组261例。本次调查儿童1136例,发现贫血患儿337例,患病率29.67%,其中缺铁性贫血占95.48%,男孩患病率28.91%,女孩患病率30.47%,经统计学处理男女患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67,P>0.05)。健康教育组582例,发生贫血179例,患病率30.76%;铁剂干预组554例,发生贫血158例,患病率28.52%,两组比较χ2=1.066,P>0.05。健康教育组582例,发生缺铁255例,患病率43.81%;铁剂干预组554例,发生缺铁224例,患病率40.43%,两组比较χ2=1.92,P>0.05。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1.3  干预措施  健康教育组:(1)卫生宣教,向其母亲发放喂养知识传单,内容包括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危害及防治,内容通俗易懂,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负责宣讲,采用上门及集中宣讲两种方式。(2)做好喂养指导,提倡母乳喂养,要求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铁吸收率高的辅食,如猪肝、瘦肉、鱼等,由专业人员向家长传授婴幼儿辅食制作方法,如鱼羹制作法:将一块无刺的鱼(青鱼、鲤鱼、桂鱼)洗净片好,用刀背剁碎,加盐及调料,蒸10min,鱼即成羹。(3)合理搭配膳食。(4)牛奶喂养者必须加热处理,以减少因过敏导致肠道失血。铁剂干预组:给予每个儿童元素铁2mg/(kg·d),疗程3个月。

  1.4  复查  两组儿童3个月后行全面体格检查,复查Hb及FEP观察干预效果。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干预后健康教育组调查562例,贫血患儿71例,患病率12.63%,缺铁发生人数102例患病率18.15%。铁剂干预组调查521例,发现贫血患儿98例,患病率18.81%,缺铁发生人数126例,患病率24.18%。干预后健康教育组和铁剂干预组贫血患病率分别下降至12.63%和18.81%,健康教育组效果优于铁剂干预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51,P<0.05);缺铁患病率分别下降至18.15%和24.18%,健康教育组仍然优于铁剂预防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χ2=4.33,P<0.05)。

  3  讨论

  3.1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患病情况  2002年福建省对2584例(7~83个月)儿童所做调查发现,贫血发生率平均为30.9%,铁缺乏患病率为37.22%,主要以6个月~3岁组为主[2]。本组资料调查6~36个月健康小儿,检出贫血患儿337例,患病率29.67%,缺铁479例患病率42.17%,提示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高发病率仍不容忽视。通过调查,分析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1)婴幼儿生长发育过快,各种营养需要量大,尤其对膳食中铁的需求量增加。(2)所调查儿童大多数采用人乳、牛乳和米饭较单一的饮食,其含铁量均低,大多数家长缺乏辅食添加知识及方法,不知如何合理搭配含铁丰富的食品,以致难以满足营养需要,贮存铁耗竭后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3)6个月~3岁组小儿一般入幼儿园不久,对幼儿园环境不适应,影响小儿饮食习惯。通过调查使笔者认识到在十堰市这个经济较发达的中等城市,在被认为健康的小儿之中,即使营养条件比较好的家庭中1/3小儿也存在着缺铁性贫血问题,应当引起广大家长、幼教工作者、儿童保健工作者及社会的关注,应进一步重视与加强儿童保健工作。

  3.2  健康教育对防治小儿缺铁性贫血优于铁剂预防  口服元素铁的方法虽可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但部分小儿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副反应,某些食物及饮料如奶茶、咖啡及抗酸药均可影响铁的吸收,服药时间长、小儿喂药困难等因素,均给铁剂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措施带来一定困难[3]。通过健康教育使家长掌握防治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知识,合理安排小儿膳食,补充含铁丰富食物,可达到防治儿童缺铁性贫血、降低其患病率的目的。该措施使小儿避免服药之苦,儿童与家长容易接受,既经济有效,又简便易行,是降低小儿缺铁性贫血患病率的一种值得推广的可靠方法。

  【参考文献】

  1  廖清奎.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和防治建议.中华儿科杂志,1989,27(3):139.

  2  刘湘云.儿童保健学,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9.

  3  王如文.防治铁缺乏 谨防铁超载.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9(6):403.

  作者单位: 442000 湖北十堰,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防保科(△儿科)

   (编辑:朱兆耘)

 

作者: 方萍,胡光美,余元华,王大斌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