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9期

早产儿80例临床治疗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孕周<37周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因其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死亡率较足月儿高。如何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与生存质量是儿科医师关注的问题。我科在2000~2004年间共收治早产儿104例,选其中资料较完整者80例,现将其临床治疗体会分析如下。入院时诊断:单纯早产儿47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例,新......

点击显示 收起

    孕周<37周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因其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死亡率较足月儿高。如何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与生存质量是儿科医师关注的问题。我科在2000~2004年间共收治早产儿104例,选其中资料较完整者80例,现将其临床治疗体会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中男48例,女32例;胎龄28~32周23例,32~34周35例,34~36周22例;出生体重:1000~1200g 2例,1200~1500g 19例,1500~2000g 37例,2000~2500g 14例,>2500g 8例。入院时最小年龄生后10min,最大年龄2天。入院时诊断:单纯早产儿47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例,新生儿出血症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8例,新生儿低血糖4例,新生儿硬肿症2例。

  1.2  并发症  新生儿低血糖11例(不包括入院时4例),新生儿低血钙8例,新生儿低血钠1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例(不包括入院时的6例),红细胞增多症3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2例,新生儿贫血4例,新生儿晚期代谢性酸中毒5例。

  1.3  护理与治疗

  1.3.1  保温  一般情况下体重<2000g者入暖箱,根据体重、孕周及生活能力强弱确定暖箱温度,箱温一般在32℃~35℃之间,患儿体温维持在36℃~37℃之间。入暖箱者为减少皮肤的不显性失水用毛巾被包裹,暖箱湿度维持在55%左右。

  1.3.2  呼吸管理  经皮血氧监测氧饱和度不能维持在90%以上者根据情况给予面罩或箱内吸氧,上述给氧条件下氧饱和度仍不理想者给予CPAP或机械通气,监测血气分析,无论何种给氧方式,力争用较低的氧浓度维持氧饱和度在90%以上(动脉氧分压维持在8.0~10.7kPa)。出现呼吸暂停者,轻症及时给予刺激,重者静脉滴注纳络酮10μg/(kg·h)维持直至呼吸暂停消失。

  1.3.3  喂养与营养  开奶前先用温水洗胃,一般生后4~6h试喂5%葡萄糖液1~2ml/(kg·次),1~2h 1次,3~4次后若耐受良好,给予早产奶,2~3ml/(次·kg),2h 1次,同时鼓励母乳喂养。体重<1300g者考虑到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给予鼻饲喂养,胃肠不耐受或经肠道喂养不能满足其所需要及上机者给予全静脉或部分静脉营养,以保证足够的热卡及热量。生后前3天,液量按60ml/kg,70ml/kg,80ml/kg给予,1周末达100ml/(kg·d),热液比为1∶1.5,同时补充多种维生素。生后给予维生素K1 2mg肌注以预防新生儿出血症。第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E 5mg/d及维生素D 400u/d及钙剂300mg/d,有贫血的患儿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200u/(kg·次),皮下注射,隔日1次,或400u/(kg·次),每周2次,监测血常规直至贫血纠正。有新生儿低血钙者补充10%葡萄糖酸钙1~2ml/(kg·d),连用3天后口服钙剂。

  1.3.4  预防胆红素脑病  早产儿血脑屏障功能差,尤其是在病理状态下,即使胆红素未达到病理性黄疸的水平时仍有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危险,故当早产儿出现黄疸时应及时给予干预治疗。

  1.3.5  预防感染  早产儿所处环境及用具必须清洁,治疗操作尽量集中,严格消毒,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患儿体位定时变换以防体位性水肿及局部皮肤破损。有感染者及时给予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有传染病者给予隔离治疗。

  1.3.6  其他  严密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监测血糖、血气,及时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人工喂养儿,尤其是早产儿容易发生晚期代谢性酸中毒。本文中有5例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供给足够的热卡及液量后体重增长不满意,经补充5%NaHCO3 3~5ml/(kg·d)口服,疗程一般1~2周后,体重逐渐增长。

  2  结果

  2.1  体重增长情况  入院初由于生理性体重下降及病理因素的影响,体重先下降,至7~10天后恢复到入院时水平,以后逐渐增长,每天增长10~50g。出现各种并发症时体重不增或下降,如贫血、代谢性酸中毒,待纠正后增长满意。

  2.2  预后  住院期间死亡2例(占2.5%),未愈自动出院者7 例(占8.8%),好转17例(占21.3%),治愈54例(占67.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监护技术的提高及呼吸管理与营养喂养的改进,早产儿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逐渐提高。

  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围产期窒息、颅内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肺出血、坏死性小肠炎及各种感染等。早产儿的死亡与胎龄长短有关,胎龄长者存活率高。此外,护理质量对存活率影响亦很大,因此提高产科质量及提倡产儿合作及早判断处理胎儿宫内窘迫,正确处理生后窒息提高复苏质量可减少围产期窒息的发生率[1]。RDS是早产儿常见的死亡原因,尤其是无明显诱因突然终止妊娠者,未能及时给予地塞米松促进胎儿肺成熟,RDS的发生率更高。RDS早期及时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提高生存率,缩短上机时间。但因价格较贵,应用受限。掌握正确时机给予呼吸支持也是降低RDS死亡的重要原因。重视胃肠营养:早期少量的肠道喂养有助于早产儿肠绒毛成熟,促进胃肠激素的分泌,提高肠道动力,故尽早过渡到胃肠喂养[2]。早产儿胃肠营养建立的困难主要是胃潴留,可给予小剂量红霉素3~8mg/(kg·d)分3次口服可促进胃蠕动。同时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如坏死性小肠炎、贫血、高胆红素血症、晚期代谢性酸中毒等,也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9-209.

  2  樊绍曾.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3):142.

  作者单位: 101100 北京,北京通州区潞河医院儿科

  (编辑:唐  城)

作者: 朱会红顾珩李天杰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