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1期

新生儿先天性成骨不全1例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入院时查体:足月新生儿貌,反应差,哭声弱,面色青紫,皮肤黏膜发绀,呻吟样呼吸,气促。四肢长骨变短,形态不规则,骨骺端呈囊状扩张,双侧肱骨颈及尺骨骨折,双侧尺桡骨弯曲畸形。根据临床特征,确诊为新生儿先天性成骨不全。2讨论成骨不全(osteogenesisimperfecta)是一种遗传性全身结缔组织病,又称为“脆骨病”......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儿,男,出生6h,因“阵发性面色青紫6h”于2005年11月1日入院。系第1胎第1产,胎龄40周,胎膜早破,试产失败行剖宫产术娩出。出生体重3050g,1min Apgar评分7分。入院时查体:足月新生儿貌,反应差,哭声弱,面色青紫,皮肤黏膜发绀,呻吟样呼吸,气促。头围32.5cm,胸围31cm,前囟宽大,颅顶部如膜状,颅骨缺损约10cm×15cm, 巩膜蓝染不明显,颈软。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细湿啰音,心音欠有力,律齐,心前区可闻及SM Ⅲ级杂音,腹平软,肝肋下3.5cm,剑突下3cm,脾肋下未及。四肢粗短,弯曲畸形,伸展受限,有骨摩擦音,关节松弛,四肢肌张力差。入院后摄X线片示:胸部双侧第5、7对肋骨仅见肋骨头及少量肋骨体,其余部分缺如,多根肋骨形态不规则、纤细,心影稍显增大。四肢长骨变短,形态不规则,骨骺端呈囊状扩张,双侧肱骨颈及尺骨骨折,双侧尺桡骨弯曲畸形。头颅仅见部分额骨及枕骨发育,其余顶骨未见出现。根据临床特征,确诊为新生儿先天性成骨不全。因家长放弃治疗出院,4h后死亡。

  2  讨论

  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是一种遗传性全身结缔组织病,又称为“脆骨病”或“脆骨综合征”。其特点是多发性骨折、蓝巩膜、进行性耳聋、牙齿改变、关节松弛和皮肤异常。发生率很低,没有明显的种族关系,女性较多。属于先天性类型的40000名新生儿中仅有1例[1]。临床类型分两种:(1)先天性成骨不全:属严重型,出生时就有多发性骨折,产程中或子宫内的轻微外伤就可引起骨折。肢体短,有畸形并有摩擦音,颅骨如膜性,此型患儿常因颅内出血而成死胎。(2)迟发型成骨不全:出生时均表现正常,重症者在婴儿期可发生骨折,轻型发生骨折较晚,最轻者只有巩膜发蓝而不发生骨折。迟发型患儿的主诉为走路晚,一般多在骨折后才就医。先天型和后天型中的重症相同,常表现为非正常体形,骨折后肢体弯曲以及驼背、脊柱侧弯和后突等。前额宽,额骨前突,颞骨向两侧突出,枕骨后突,使头颅增大,左右径宽而前后径短,以致面颅不成比例,呈三角形。巩膜蓝染最常见,偶有正常巩膜。由于巩膜薄而透明,可见眼内的色素,从深天蓝色到浅蓝色。所谓“土星环”是很常见的体征。骨质脆弱是本病的突出特点。轻度外伤即便是肌肉收缩也可引起骨折。目前多用能反映本病的遗传学特征的Sillence分类法将本病分为4型,其中Ⅱ、Ⅲ两型与新生儿关系密切,本例患儿就属于Ⅱ型,但家族中无类似患者,父母非近亲婚配,否认母亲孕期服药和感染其他病史,亦无接触放射性物质及吸毒史,其父从事化工行业,可能为基因突变所致。本病注意与软骨发育不全鉴别,摄骨X线片可帮助诊断并区分。先天性成骨不全无特效治疗方法,迟发型者给予良好的护理,尽量避免骨折;对散发型系基因突变所致成骨不全患儿,可通过遗传咨询指导生育,其母孕期做超声检查可早期宫内诊断。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48.

  作者单位: 404000 重庆,重庆市万州区妇幼保健院儿科

  (编辑:宋青)

  (收稿日期:2005-11-11) 

作者: 冉敏,陶红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