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1期

儿童感染性疾病所致高磷血症201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高磷血症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针对疾病进行总结、分类、研究、讨论。00%),各年龄组患感染性疾病时高磷血症比率(%)分别为:29天~3岁14。结论儿童患感染性疾病时高磷血症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内源性磷转移所致。...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高磷血症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血生化分析仪对1828例住院患儿检测心肌酶、肝功能、肾功能、血钙、血磷及碱性磷酸酶等。针对疾病进行总结、分类、研究、讨论。结果  高磷血症201例(11.00%),各年龄组患感染性疾病时高磷血症比率(%)分别为:29天~3岁14.56,~6岁8.09,~14岁8.92。高血磷患儿血磷平均值(mmol/L):29天~3岁2.23,~6岁2.19,~14岁2.35,其中血钙低于正常者122例(60.70%),只有1例高于正常,钙磷乘积均高于正常,平均57.89,钙磷比例成负相关,各年龄组相关系数(r)分别为:-0.25,-0.61,-0.32。合并心、肝、肾功能损伤者12例(5.97%)。结论  儿童患感染性疾病时高磷血症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内源性磷转移所致。血钙降低是诱发血磷增高的因素之一,而血磷的突然增高同时可使血钙降低,钙磷乘积显著增高。

    【关键词】  儿童;感染性疾病;高磷血症
  
    自1999年10月~2005年9月,我院儿科感染性疾病中随机检测血生化1828例,发现高磷血症201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28例患儿中男1001例,女827例,男∶女=1.21∶1。年龄29天~3岁者735例,~6岁308例,~14岁785例。所有患儿近期无高钙、高磷饮食及维生素D服用史,病后进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1.2  临床疾病种类 

  1828例患儿中均为感染性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感染、肺炎、喉炎、中耳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573例、消化系统感染(胃炎、肠炎)156例、神经系统感染(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多发性神经根炎)99例。

  1.3  检测方法 

  入院后次晨空腹取非抗凝血3ml,离心后用血清检测,用OLYMPUS、AU400血生化全自动分析仪,用磷钼酸紫外线法测定血磷,MTB比色法测定血钙,IFCC推荐法测定ALP,同时测定肝功能、心肌酶、肾功能、血糖、血脂。

  1.4  诊断标准 

  婴儿血磷≥2.1mmol/L,儿童血磷>2.0mmol/L。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直线相关分析(钙磷相关性)。

  2  结果

  2.1  各年龄组高磷血症患儿血磷、血钙、钙磷乘积及钙磷相关系数 

  见表1。表1  各年龄组高磷血症患儿血磷、血钙平均值、钙磷乘积及钙磷相关系数(略)

  2.2  各年龄组高磷血症百分比 

  见表2。表2  各年龄组高磷血症百分比  (略)


  3  讨论

  磷是维持骨和细胞正常代谢的重要成分,大约85%磷存在于骨骼及牙齿中,其余作为细胞膜、脂肪和细胞内的成分,小部分以无机磷形式存在于血液中。体内钙磷代谢的动态平衡主要由甲状旁腺激素(PTH)、1,25(OH)2D3、降钙素(CT)来调节[1]。PTH刺激肾脏重吸收或排泄钙、磷、促进骨释放钙和磷,维持钙磷平衡,1,25(OH)2D3促进小肠、肾小管对钙、磷的吸收,CT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引起高磷血症的原因,分为内源性、外源性两个方面。感染性疾病时血磷增高的原因,考虑与内源性磷转移有关。感染源的内、外毒素会损害细胞膜的功能,特别是损害ATP酶的活性和细胞膜完整性,使细胞膜构成成分卵磷脂被分解释放。细胞内血磷释放到细胞外液使血磷增高,感染时PTH等分泌减少,增加肾小管重吸收,尿中排出磷减少,血磷升高[2]。肺炎、支气管炎、喉炎、喉喘鸣、上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动度增加,重者可有呼吸困难、缺氧、酸中毒。在缺氧、缺血、酸中毒时,机体耗能增加,糖无氧酵解增加,中间代谢产物含磷酸根物质增加,血磷升高,刺激PTH,促进肠钙、磷吸收。当血钙下降,肠钙吸收尚不足以维持钙正常水平时,才刺激破骨细胞前体转化为破骨细胞,促进骨吸收,旧骨中骨盐溶解,增加血钙浓度[3]。本组患儿血钙低于正常者53.74%,钙磷成负相关,各年龄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25,-0.61,-0.32,故低血钙也是造成高磷血症的原因之一。该组患儿发病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3岁婴幼儿14.42%,学龄前及学龄儿童8.12%、8.92%,考虑与所患病种、严重程度、生理功能及器官发育成熟状况有关。合并重度脏器损伤(心、肝、肾)134例(66.67%)。引起高磷血症的原因除与细胞受损、细胞膜磷脂释放、肾功能不全、肾排磷减少有关,是否影响到PTH、CT、1,25(OH)2D3水平尚待进一步研究。血磷增高,减少钙从骨中释放,进一步抑制1,25(OH)2D3的合成,加剧1,25(OH)2D3缺乏,血钙降低。本组病例钙磷乘积增高,应引起临床重视,并做远期随访。

  【参考文献】

  1  陈卫平,王笑云.慢性肾衰与高磷血症.周围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2,22(3):146-150.

  2  李红新.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与血磷的关系.新生儿杂志,2002,15(2):72-73.

  3  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46.

  作者单位: 063001 河北唐山,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唐山市人民医院儿科(△检验科)

  (编辑:丁剑辉)

  (收稿日期:2005-12-23) 

作者: 苗桂杰,刘桂春,韩素桂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