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2期

新生儿啼哭的观察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新生儿对来自体内或体外的不良刺激产生的不适感觉只能通过啼哭来表达。虽然大多数啼哭为非疾病因素引起,但啼哭往往也是新生儿急性疾病的早期表现。因此,对其耐心细致地观察,常有助于新生儿急症的早期诊断。1啼哭的分类及特点1。...

点击显示 收起

  新生儿对来自体内或体外的不良刺激产生的不适感觉只能通过啼哭来表达。虽然大多数啼哭为非疾病因素引起,但啼哭往往也是新生儿急性疾病的早期表现。因此,对其耐心细致地观察,常有助于新生儿急症的早期诊断。

  1  啼哭的分类及特点

  1.1  生理性啼哭

  1.1.1  饥渴性啼哭  在餐前发生,哭声宏亮,抱起后头转向母体一侧,有吸吮动作,哺乳后或喂水后即停。若仍哭,观察乳头是否过大、过小、过短导致吸吮困难,或乳汁过多、过少、过热、过稠致不能及时吞咽或吞咽乳量太少。

  1.1.2  环境刺激  如尿布潮湿、襁褓过松或过紧、过薄或粗糙不平、带有硬物或不洁物刺激,强行改变体位、鼻塞、过强的声光刺激、生活周期的改变等。
   
  以上为非疾病因素所致的啼哭,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饮食及大小便正常,去除上述因素后啼哭即止。

  1.2  病理性啼哭

  1.2.1  颅脑疾病  颅内出血、颅内感染、颅内占位性病变致颅内压升高,啼哭声高尖,常伴拒乳、呕吐、烦躁不安、惊厥、眼球位置及运动的变化、囟门张力增高或膨隆。

  1.2.2  喉部疾病  新生儿喉部相对较长和狭窄,呈漏斗形,软骨柔软,声带及黏膜柔嫩,且富含血管,故发炎时易充血水肿而引起喉头狭窄,或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致使声门梗阻,均出现啼哭声嘶哑,伴吸气性呼吸困难及喉喘鸣。

  1.2.3  心肺疾病  可因通气或弥散功能障碍,机体缺氧,表现啼哭声低而短促,带有喘气声,常伴紫绀,憋气,鼻翼煽动及三凹征。

  1.2.4  腹部病变  肠套叠表现为突然剧烈而持久的啼哭,同时面色苍白,双臂摇动,继而为间断性啼哭,间歇期可以安静,但发作次数愈多,每次持续时间愈长,间歇时间愈短,并渐见衰弱,伴呕吐、拒乳,血便及腹部腊肠样包块。肠道感染及功能紊乱所致的啼哭常具有典型的消化道症状和粪质的异常,可伴发热。

  1.2.5  新生儿破伤风  有接生时处理脐带不当的病史,于生后3~4天发病,呈苦笑面容,牙关紧闭,塞不进奶头,吮吸困难,故饥饿时啼哭,但哭不成声,哭声压抑、低沉。

  1.2.6  维生素B6缺乏症或低钙  多啼哭,易激惹,伴多汗或烦躁不安,可有惊叫、惊跳或局部肌肉抽搐,出生2周内多见,补充维生素B6或钙剂治疗有效。

  1.2.7  严重感染,小样儿重度营养不良  呈呻吟样啼哭声,声音微弱或哭不出声,可伴有呼吸循环衰竭症状。

  1.2.8  维生素B1缺乏症  多在夜间啼哭,声音嘶哑,吮乳呛咳,全身肌张力低下,常伴心衰、水肿与浆液渗出,补充维生素B1治疗,症状消失。

  1.2.9  尿酸盐结晶阻塞尿路  发生于生后的2~5天,临床特征是常于排尿时啼哭,尿液有红色结晶。

  1.2.10  皮肤病  如蚊虫叮咬、痱子、药疹、尿布疹等病变致皮肤瘙痒难忍,或炎症疼痛,或对所穿的衣物过敏,均可致患儿烦躁不安和啼哭,查体可见明显的皮肤损害。

  2  讨论

  临床上遇到新生儿啼哭而来就诊者,必须耐心地询问病史:发生啼哭的急缓、时间和周围环境,亲自观察哭声高低强弱、节律、呈持续性或反复性,啼哭停止后的表现,以及啼哭时伴随的其他症状,详细了解啼哭过程中曾做过何种处理及其效果怎样。对于短期内突然啼哭,持续性或反复性啼哭,又不能用哺乳、饮水、换尿布等一般措施止哭者,在未找到解释啼哭的原因之前,应密切动态观察啼哭的变化转归,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全面了解病情,及时找出原因,切忌滥用镇静催眠药物及止痛药物,以免延误对危重患儿的诊治。

  作者单位: 451450 河南郑州,郑州市中牟中医院

  (编辑:黄鉴一)

作者: 许艳艳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