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2期

儿科护士如何与患儿沟通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儿科护士作为健康照顾者,与患儿沟通的任务是要为患儿提供信息,帮助患儿适应环境,取得患儿的信任,解决患儿的健康问题。而小儿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如何才能做到有效沟通,通过10年的临床观察,笔者总结了一些经验,现总结报告如下。1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1。...

点击显示 收起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儿科护士作为健康照顾者,与患儿沟通的任务是要为患儿提供信息,帮助患儿适应环境,取得患儿的信任,解决患儿的健康问题。而小儿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如何才能做到有效沟通,通过10年的临床观察,笔者总结了一些经验,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

  1.1  2岁以前  通过以母爱为中心的育儿方式,儿童获得了舒适感和安全感,进而对周围环境有了基本信任感。儿童在4岁以前十分依恋父母,易产生母子分离性焦虑。
  
  1.2  从4岁起  儿童的行为越来越具有自主性和目的性,开始进行一些有目的的活动和学习判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游戏是此阶段儿童的主要活动。在游戏中儿童扮演各种角色模仿成人活动,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充分的发展。

  1.3  进入学龄期  儿童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并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这一阶段是儿童自我成长的决定性时期。学龄期儿童开始意识到社会和他人的希望,赞赏则产生成功感,批评则有失败感,从而通过勤奋获得学业和人际交往方面的成功,克服自卑感。

  2  要熟悉患儿的心理反应


      一般而言,6个月~4周岁幼儿对住院诊治的心理反应最为强烈,1.5岁时反应达到最高峰,以后慢慢减弱。4岁以上儿童对生病的概念有所了解,学龄儿童可能会担心成绩因生病而下降。患儿常常表现如下几种典型的心理反应。

  2.1  分离性焦虑  主要表现在婴幼儿因生病与自己最熟悉的人分开,表现为哭闹、拒食等。

  2.2  恐惧不安  这是绝大多数患儿的心理反应。表现为不合作、哭闹、逃跑等。

  2.3  反抗  这种类型多表现在家庭溺爱性儿童。表现形式为对护士愤怒、摔东西、抗拒治疗等。

  2.4  抑郁自卑  主要表现在长期生病,如肾病综合征、病毒性脑炎等学龄期患儿。表现为沉默寡言、唉声叹气、拒绝探视等。

  3  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

  3.1  要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  良好的印象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仪容、仪态、精神状态等外在形象至关重要。在对患儿进行护理操作时,要以愉快积极的情绪感染患儿,以减轻患儿的恐惧。护士与患儿交流时,表情要自然,态度要和蔼,要善于观色,特别是要善于观察细微的变化,准确捕捉到患儿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

  3.2  文明语言和行为是护士与患儿及其家长沟通的重要工具  患儿的家长,普遍心理认为自己的孩子病情最重、最急需得到及时治疗,最想得到护士的问候与关心。而护士能稳定患儿家长的情绪,及时解决应急问题。护士应首先自我介绍,与家长沟通,从交流中了解患儿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病情,并采取或提出具体措施,帮助患儿家长解决困难,以得到理解和合作。护理人员对家长提出的疑问应耐心细致地解答,对初次住院的患儿应通过和家长的交流讲明家长配合的重要性。用一边操作、一边与患儿及家长交流的方式,既能分散患儿的注意力,又能进一步了解病情,有针对性地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卫生健康宣教,并取得家长的信任和理解。与患儿沟通时,护士应采取与患儿视线平行的位置,避免与患儿目光突然接触,使其产生恐惧感。对患儿给予必要的鼓励和爱抚,满足他们的身心要求。

  3.3  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  在进行各种护理操作前,应耐心向家长和患儿讲解操作目的、作用以及步骤。静脉穿刺是患儿家长和患儿最为担心和恐惧的事情。首先应向家长讲明操作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进行配合,用亲切鼓励的语言取得患儿的配合,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和避免重复穿刺。穿刺时,暖一暖患儿冰冷的手,这样做既能提高穿刺成功率,也能体现亲情和关怀。要掌握无痛操作技术,注意分散患儿的注意力,尽量做到一针见血。

  3.4  要熟悉患儿的语言,并配合非语言交流的恰当运用,赢得家长的满意和患儿的喜欢  使用相同的语言系统,以真诚理解、平等的态度,注意语气、音调、音量、语速,赢得患儿的认同,以促进沟通的顺利进行。护士在为患儿进行护理操作时,要善于用非语言交流,包括面部表情、目光接触、必要的触摸。有时对患儿的关心体贴可体现在一个细微的动作,如触摸患儿的额头,如有发热告诉患儿的家长如何护理;注射完毕后,帮助患儿将挽起的衣袖放好;在寒冷的冬天帮患儿掖一下被角。

  3.5  要了解患儿的爱好  护士要有丰富的知识及广泛的爱好,平时应多了解儿童电视节目、儿童书刊,知道他们的热门话题。同时,在交流中收集信息,了解患儿的个性、爱好、优缺点,比如喜欢画画、跳舞还是唱歌;喜欢孙悟空还是喜欢哪吒。这样以来,才能有共同语言,才能有患儿喜欢听的故事,也才能使沟通正常地进行,并在沟通中对患儿进行正向的教育和引导。在帮助他们恢复身体健康的同时,促进他们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 637000 四川南充,南充市中心医院

  (编辑:杨  熠)

作者: 陈华明 杨芳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