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期

山莨菪碱与西咪替丁联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68例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婴儿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原,是引起婴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因子。世界上任何地区小儿大部分都感染过轮状病毒,严重地影响小儿健康,为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儿科对68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应用山莨菪碱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我院儿科2002年10月~2004年1......

点击显示 收起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婴儿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原,是引起婴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因子。世界上任何地区小儿大部分都感染过轮状病毒,严重地影响小儿健康,为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儿科对68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应用山莨菪碱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2002年10月~2004年12月,收治患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68例,全部病例均符合1993年重新修订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标准[1],两组年龄、性别、症状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三氮唑核苷抗病毒、纠正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654-2)0.1~0.3mg/(kg·次)静滴或口服;西咪替丁10~15mg/(kg·次)静脉或口服。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大便水分及次数减少以及腹泻疗效诊断标准的补充[2]。显效:治疗30h内大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48h大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h以上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总有效率见表1,两组治疗结果经χ2检验,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44.76,P<0.01)。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轮状病毒是秋冬季婴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好发于秋冬干燥的寒冷季节(分为A、B、C、D、E、F、G 7个组,只有A、B、C 3组感染人类。A组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是引起婴幼儿重症胃肠炎的首要原因。)RV主要侵犯十二指肠及空腹近端黏膜上皮细胞,使小肠微绒毛顶端被破坏,使小肠黏膜重吸收水分和电解质能力受损,最终导致未吸收的肠液和食物中消化不全的残渣积滞在肠内,继发肠液的渗透压增高和微绒毛上皮细胞转运功能障碍,而出现大量水样泻[3]。

     目前治疗轮状病毒肠炎主要遵循1993年重新修订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提出的治疗原则[4],在此基础上我们加用山莨菪碱及西咪替丁联合应用。山莨菪碱有减少肠壁腺体分泌及改善肠壁微循环,有利受损肠黏膜恢复。西咪替丁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在人体内可明显提高T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强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同时西咪替丁可减少胃酸的分泌,从而减轻H+对病损肠黏膜的刺激,有利于绒毛的修复。

     本治疗结果显示,采用山莨菪碱及西咪替丁联合运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表明山莨菪碱与西咪替丁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静.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9,26(3):120-121.

     2  方鹤松,魏承毓,段恕诚,等.腹泻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4.

     3  王慕逖.儿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64-265.

     4  方鹤松,魏承毓,段恕诚,等.98全国腹泻病防治学习研讨会会议纪要.中华儿科杂志,1999,37(4):239.

      作者单位: 629200 四川射洪,射洪县人民医院儿科


    (编辑:江  宇)

作者: 姚春蓉,张颖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