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3期

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维生素K缺乏症在临床上以晚发型多见,而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不仅病死率高,且后遗症严重,严密的临床观察和加强护理对本病的预后起着重要作用。[关键词]维生素K缺乏症。临床观察。护理维生素K缺乏症是由于维生素K缺乏,人体内某些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Ⅱ、Ⅶ、Ⅸ和X因子)活力低下而发生的自限......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维生素K缺乏症在临床上以晚发型多见,而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不仅病死率高,且后遗症严重,严密的临床观察和加强护理对本病的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临床观察;护理

     维生素K缺乏症是由于维生素K缺乏,人体内某些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Ⅱ、Ⅶ、Ⅸ和X因子)活力低下而发生的自限性出血性疾病。人体维生素K的来源主要通过饮食和肠道内细菌合成。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比牛乳低几倍,因此常见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小儿肠道内细菌少,维生素K合成也少。另外腹泻、感染、肝功能损害或用抗生素均可成为本病的综合病因。本病有3种类型,即早发型(生后24 h内发病)、经典型(生后2~3天发病、早产儿可迟至两周)、晚发型(出生1个月后发病)。后者又称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在临床上以晚发型引起颅内出血多见。本病起病急,病情来势凶猛,伴有急速进展的贫血和(或)全身自限性出血倾向,尤其颅内出血是危及新生儿、婴儿生命及神经系统发育的致命性出血。

    1  临床资料

    本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20天~3个月。单纯母乳喂养18例,人工喂养3例;发病前反复腹泻6例,发热9例。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或针刺部位出血不止12例,贫血、面色苍白19例,黄疸14例,呕吐8例,前囟隆起紧张18例,意识障碍18例,颈项强直3例,双瞳孔不等大且光反射迟钝或消失4例,口角歪斜1例,哭闹不安、易激惹11例。实验室检查:血钙1.22~2.15 mmol/L,Hb 38~107 g/L,血小板计数正常,凝血酶原时间均延长;14例总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8例GPT升高,碱性磷酸酶105~1400  u/L;腰穿8例,5例见到皱缩红细胞和(或)血性脑脊液;头颅CT检查21例,其中硬膜下出血7例次,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次,脑实质出血8例次,脑室内出血5例次。出院后随访2个月~5年,13例正常,5例出现继发性癫痫,3例轻微智力落后。

    2  临床观察与护理

    2.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保证输液管道通畅  本组患儿置于抢救室,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为给药、输血、补充能量做准备。同时严格记录出入量,防止脑水肿。患儿主要采用头皮静脉输液,应用止血药、脱水剂,还要输新鲜血,调节电解质平衡,供给能量。要准确掌握剂量及输液量,可采用容泵和微泵,以准确液量和滴速。对抽搐患儿应严密观察输液针头是否脱落、外渗,特别是使用20%甘露醇时应防止外漏,以免引起局部坏死。观察患儿面色、呼吸,有呼吸困难和紫绀时,立即给予氧气吸入,以减轻脑组织缺氧而造成脑细胞水肿。遵医嘱低流量给氧1~2 L/min。在用氧过程中,严格安全用氧,插入鼻导管时动作轻柔,防止损伤鼻黏膜,每日更换鼻导管1~2次,同时保持鼻腔清洁通畅,避免导管堵塞,保证用氧通畅,观察患儿缺氧有无改善。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儿头部置一软枕,以抬高头背部30°,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因呕吐而窒息,必要时给予吸痰,吸痰动作要轻,吸力不可过大,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2.2  严密观察患儿意识、瞳孔、前囟饱满度、肢体活动及反射情况  有的患儿烦躁哭闹、激惹或精神萎靡,拒奶;有的表现为脑性尖叫,喷射性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严重时前囟隆起、张力增高、双眼凝视、颈强直、抽搐、瞳孔大小不等。护理措施应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声、光等刺激,同时向家属说明拒绝探视、保持安静对患儿的重要性。遵医嘱及时有效地给予镇静剂或止惊剂,如安定、鲁米那钠等。在使用安定时应防止因过量而造成呼吸中枢抑制,应严密观察患儿呼吸幅度与次数。必要时遵医嘱给予20%甘露醇和地塞米松交替使用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一切治疗护理操作应集中进行,减少对患儿的刺激。

    2.3  密切观察出血倾向  观察有无血便、血尿、皮肤黏膜出血以及末梢循环等情况。尤其是穿刺点出血情况。由于病情危重,应由业务技术熟练、工作责任心强的护士操作护理。应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以避免反复穿刺带给患儿不良刺激和加重病情。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其中有18例还伴有皮肤针刺部位出血不止,皮肤黏膜出血点,未发现呕血、便血。为了避免穿刺点出血不止,已明确诊断的应待病情稳定后再行股静脉穿刺。在静脉穿刺时应尽量避免在同一部位进行多次穿刺。在进针中不要多方向移动针尖,争取一针见血。穿刺点压迫时间5~10 min,个别病例可更长。压迫时应观察患儿上下肢皮肤色泽有无紫绀。

    2.4  保证能量摄入  患儿如能吮吸、吞咽,应在患儿床边指导和观察哺乳情况。颅内出血的患儿喂奶时切忌抱起,无吸吮者可用滴管,适当延长喂奶时间。如患儿反应低下,吸允力弱者可遵医嘱从静脉补充能量合剂、氨基酸、丙种球蛋白、血浆等。每天检查患儿皮肤弹性,每周测体重,对有出血者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采取措施止血,纠正贫血。根据情况静脉补充维生素K1、止血敏、输全血或血细胞。

    2.5  严密观察诊断不明患儿  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所致颅内出血是不可见出血。早期出血量少,婴儿前囟门未闭合可以缓冲颅内压力,故临床症状不明显,入院时诊断不明确。通过对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为患儿及时治疗和康复争得宝贵时间。本组有3例住院时精神差,面色苍白,在门诊查血时穿刺点出血不止。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不仅明确诊断,又赢得了治疗时间。由引起本组病例发病原因可知,对1~5个月纯母乳喂养的婴儿,特别是感冒、发热,使用过抗生素而出现的精神差、面色苍白或者烦躁、哭闹、呕吐者应考虑为本组病例。本组病例中有大部分婴儿母亲的饮食中缺乏新鲜蔬菜,由于婴儿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兴奋性低,发病初期不易被家属重视。有的甚至出现拒奶、嗜睡、昏迷时才急诊入院。这些患儿预后差、死亡率高。对这类患儿在护理上应严密观察其神态变化、呕吐的性质、瞳孔的变化,尤其是出现注射部位出血不止和贫血等症状应考虑该病,本组病例都有此特征。

    2.6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感染  各种穿刺性操作应严格无菌,使用有效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体温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做相应处理。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加强皮肤、臂部和口腔护理,防止发生红臂和鹅口疮。

    2.7  患儿家属的心理支持  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年龄小,颅内出血时病情重、发展快,患儿家属无思想准备,常表现为惊恐焦虑。此时应了解家属的心情,保持镇定。各种护理操作及时准确地进行,从而减轻家属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对患儿的治愈充满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及检查。患儿病情稳定后,要耐心倾听他们内心感受及耐心解答有关疾病的咨询。

    2.8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患儿经治疗、护理病情好转,指导家属正确进行母乳喂养,指导母亲适量进食绿叶蔬菜、水果、鸡蛋等含维生素K的食物。小儿出生后应遵医嘱常规肌肉注射维生素K1,反复腹泻及应用抗生素的患儿应预防性补充维生素K。新生儿期儿保不少于2次,以后每月1次定期儿保。及时添加辅食。患儿出院后应多加休息,保持安静,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多进行悦耳的音乐、悦目的色彩等正向刺激,建议定期随访并做头颅CT检查,并说明其重要性,以取得家长的配合,最大限度控制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单位: 637000 四川南充,南充中心医院

(编辑:陈  沁)

作者: 陈华明,陈凤兰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