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4期

脑性瘫痪317例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脑瘫的高危因素及相关因素,为防治脑瘫提供参考。结果317例脑瘫中城市患儿是农村患儿的2。56倍,农村男性是农村女性的3。常见高危因素为:(1)早产。...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分析脑瘫的高危因素及相关因素,为防治脑瘫提供参考。方法  对317例脑瘫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7例脑瘫中城市患儿是农村患儿的2.56倍,农村男性是农村女性的3.45倍;常见高危因素为:(1)早产;(2)窒息;(3)低体重;(4)黄疸重和(或)延迟;(5)多胎。有1种或1种以上高危因素的占90.22%,高危因素多,中重度脑瘫发生率有增多的趋势;发现异常平均年龄在1岁前,但初诊平均年龄在1岁以后,正规康复平均年龄远远超过了初诊年龄,农村均较城市为晚;脑瘫分型以痉挛为主占74.44%,伴随症状以智力低下、语言障碍为主。颅脑CT、头颅核磁共振、脑电图检查有较高的阳性率。结论  加强围产期保健,预防早产低体重,防止新生儿窒息发生,以及减少一切有损新生儿的因素,都是预防脑性瘫痪发生的重要环节;具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应随访观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避免或减轻脑瘫残疾。

    [关键词]  脑性瘫痪;高危因素;早期诊断;早期康复

      小儿脑性瘫痪是小儿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我国六省(区)小儿脑性瘫痪患病率及临床类型的调查分析报道患病率为1.92‰[1],是小儿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了解导致小儿脑瘫的危险因素,为尽早对脑瘫患儿进行诊断及治疗,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对317例脑瘫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组317例均来自2000年1月~2005年10月在我院儿童康复中心门诊、住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有完整的病历记录。

    1.2  诊断及分型标准  依据1988年全国小儿脑瘫会议制定的小儿脑瘫诊断标准及分型标准[2]。

    1.3  方法  分别对脑瘫患儿一般资料、高危因素、早期症状、初诊年龄、发现异常年龄、合并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2.1  性别与地域  本组317例中男207例,女110例;男性中城市140例,农村67例;女性中城市88例,农村22例;农村中男∶女=3.45∶1,城市中男∶女=1.59∶1;城市∶农村=2.56∶1。

    2.2  高危因素  317例中能寻找到的高危因素共22种,所占百分比见表1。

    2.3  高危因素与分度  317例病例中有高危因素的共286例,具有1~5种不等的高危因素;无高危因素的31例;有高危因素∶无高危因素=9.22∶1,见表2。具有1种高危因素中轻度脑瘫34例,中度脑瘫24例,重度脑瘫16例,轻度∶中重度=1∶1.18;具有2种高危因素中轻度脑瘫26例,中度脑瘫27例,重度脑瘫25例,轻度∶中重度=1∶2;具有3种高危因素轻度脑瘫19例,中度脑瘫27例,重度脑瘫29,轻度∶中重度=1∶2.95;4种高危因素轻度脑瘫7例,中度21例,重度脑瘫20例,轻度∶中重度=1∶5.96;5种高危因素轻度脑瘫2例,中度4例,重度5例,轻度∶中重度=1∶4.5;无高危因素轻度脑瘫14例,中度12例,重度7例,轻度∶中重度=1∶1.36。 表1  317例脑瘫患儿的高危因素

    2.4  脑瘫分型  痉挛型:236例,占74.44%;混合型:38例,占11.99%,其中痉挛合并徐动26例,痉挛合并失调12例;迟缓型:23例,占7.26%;徐动型:13例,占4.10%;失调:7例,占2.21%。

    2.5  发现异常年龄  最早新生儿期,最晚50个月,平均为8.3个月,其中城市为7.5个月,农村为9.2个月。表2  317例脑瘫患儿高危因素多少分布情况

    2.6  初诊年龄  最早3个月,最晚8岁5个月,平均初诊年龄为12.5个月,其中城市为11.6个月,农村为14.1个月。

    2.7  进行正规康复治疗年龄  平均22.9个月,其中城市19.5个月,农村25.3个月。

    2.8  早期症状  新生儿期及生后3个月内有烦躁、哭闹或过分安静、食少的有134例,占42.3%。

    2.9  伴随症状  见表3。表3  317例脑瘫患儿伴随症状

    2.10  辅助检查  左脑CT 185例,其中有异常的165例,未发现异常的20例,异常率89.2%;做MRI 17例,其中有异常的15例,未发现异常的2例,异常率88.2%;做EEG 81例:其中有异常的56例,未发现异常的25例,异常率69.1%。

    3  讨论

    小儿脑瘫是一种以中枢性运动障碍为主导致严重残疾的综合征,它不仅给患儿和家长带来极大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所以防止小儿脑瘫发生,早期诊断、早期康复,对降低其发病率、减轻残疾程度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脑瘫发病无男女差异,也无城市和农村地区差异[3]。但从我院脑瘫患儿情况分析看,农村中男性是女性的3.45倍,城市中男性是女性的1.59倍,与较发达地区苏州市0~6岁脑瘫男女构成相比,农村相差大,城市相近[4],反映在西部地区农村有重男轻女的现象;城市就诊者是农村的2.56倍,也提示农村经济水平较差,康复的机会少。

    脑瘫专家Vojta总结出43种高危因素[5],本组317例中可找出高危因素22种,其中以早产、窒息、低体重、黄疸重和(或)延迟(包括胆红素脑病)、双胎或三胞胎位列高危因素前五位。有资料表明,早产儿(孕周在37周以内)占全部活产儿的6.56%[5],本组中早产儿占全部病例的52.7%;低出生体重儿占活产儿的5.38%[6],本组中低出生体重儿占全部病例的37.2%;每80例产妇有1例双胎(即1.25%),本组317例中却有11.99%为双胎,由此可见,早产、低体重及多胎妊娠与小儿脑瘫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组中有近半数的患儿有不同程度的窒息,提示窒息是造成脑瘫的重要高危因素,通过加强对孕妇的保健工作及新生儿新法复苏,大多数窒息的严重后果是可以避免或减轻。

    有高危因素的病例占90.22%,说明脑瘫患儿多能找到产前和(或)产时、产后的高危因素,高危因素中有66.88%病例有2种或2种以上的高危因素,也进一步印证了脑瘫是多种高危因素作用的结果。有高危因素的病例中随着高危因素的增多其中重度脑瘫的发生率有增多的趋势,但无高危因素的病例中,中重度脑瘫的发生率不是最低的。

    本组资料分型中以痉挛型最多,与各种报道相吻合,其次是混合型,迟缓型列第三,单纯手足徐动型列第四,相对较少,可能与近年来重视新生儿重度病理性黄疸,减少了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有关。伴随症状中以语言障碍和智力低下最多近半数,斜视列第三,近1/3的患儿存在,龋齿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癫痫虽列第五位,但控制不好的癫痫会使脑瘫康复疗效欠佳。

    本组资料中发现异常年龄平均为8.3个月(其中城市为7.5个月,农村为9.2个月),但初诊年龄平均为12.5个月(其中城市为11.6个月,农村为14.1个月),错过了早期诊断年龄及早期康复的机会,本组脑瘫患儿在新生儿期及3个月内有42.3%的有烦躁哭闹或过分安静、食少等早期表现,虽为非特异性,但如结合高危因素进行随访观察,应能更早发现诊断,这也提示加强婴儿保健,提高医务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并将脑瘫筛查作为保健内容之一,高度重视有高危因素的婴儿,将有利于及早发现脑瘫,并得到早期治疗的关键,农村基层医务工作者更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

    本组中进行正规康复治疗年龄平均为22.9个月(其中城市19.5个月,农村25.3个月),远远超过了初诊的年龄,可能:(1)与一些家长对部分轻中度脑瘫认识不足,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不治而愈;(2)不了解此病能够康复;(3)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地区找不到正规康复机构延误治疗时机;(4)因经济原因延迟治疗等多种因素有关。

    脑瘫的防治有赖于重视高危因素,防止其发生,并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进行全面综合的康复治疗,避免或减轻残疾发生,建立统一的脑瘫筛查康复体系是有效可行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林庆,李松.我国六省(区)小儿脑性瘫痪患病率及临床类型的调查分析.中华儿科杂志,2001,39(10):613-615.

    2  林庆.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纪要.中华儿科杂志,1989,27(3):162.

    3  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家庭防治.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60.

    4  宋媛,古桂雄.苏州市0~6岁儿童脑性瘫痪流行病学调查.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22(4):404-405.

    5  卢庆春.脑性瘫痪的现代诊断和治疗.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23.

    6  陶芳标.儿童脑瘫的流行特征与危险因素.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0,11(4):172-175.

    作者单位: 610017 四川成都,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童康复中心

  (编辑:江  宇)

作者: 周红玲,董小丽,孔 勉,余志华,余亚平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