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2期

化疗静脉给药防止渗漏的方法和保护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目前,化疗对恶性肿瘤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静脉是给药的主要途径。化疗药物毒性一般都很强。在化疗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用药局部皮肤反应,化疗药物外渗,如处理不当,将导致局部皮肤受损,不但给患儿及家长带来痛苦,也给治疗和护理工作造成很多不便,因此,护士对患儿行化疗时,从各个方面如何防止药物外渗......

点击显示 收起

     目前,化疗对恶性肿瘤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静脉是给药的主要途径。化疗药物毒性一般都很强。在化疗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用药局部皮肤反应,化疗药物外渗,如处理不当,将导致局部皮肤受损,不但给患儿及家长带来痛苦,也给治疗和护理工作造成很多不便,因此,护士对患儿行化疗时,从各个方面如何防止药物外渗是很值得大家探讨的一个问题。

    1  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

    1.1  操作技术不熟练  患儿年龄小,静脉血管比较细,再加上长期化疗药物的刺激,使静脉血管的条件越来越差。穿刺者的技术不够熟练,穿刺后针头固定不牢,针头穿破血管壁,使药液漏出血管外。

    1.2  静脉痉挛  化疗药物的刺激,使血管痉挛,虽然针头在血管内,但因向心性循环有阻力,而逆流至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强烈收缩,局部组织供血减少,导致组织缺血性坏死。

    1.3  血管反复受刺激  患儿长期化疗,血管壁还未完全修复,加之输液时间过久,使局部血液长期被稀释,静脉管壁因缺血而渗透性增加,当化疗液通过静脉管壁时,药液外渗,另外,在前一次穿刺的下方穿刺,药液从前一次未修复好的血管针眼处渗漏,导致局部皮肤受损。

    1.4  静脉选择不当  如果选择的静脉血管脆性较强,弹性差,并有多处结节瘢痕,即使穿刺成功也很容易渗漏。

    1.5  给药方法不当  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强,在给化疗药物之前,确认穿刺针在血管内后,必须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再注化疗药液,否则药液外渗,将导致血管和周围组织坏死。

    2  护理对策

    2.1  提高穿刺水平  患儿年龄小,惧怕输液,在穿刺中不配合;以及长期化疗药液对血管的刺激,造成血管条件越来越差;这些给穿刺者在操作上带来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护士要不断地提高穿刺水平,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容易穿刺的血管不要大意,对难度较大的血管要有信心,使穿刺一次成功。穿刺成功后,注意固定好针头,防止患儿在哭闹和睡眠中针头脱出,造成药液外渗。

    2.2  选择合适静脉  选择充盈、平直、血管弹性好且易于固定的部位进行穿刺,如:手背静脉、桡侧浅静脉、肘正中静脉及小儿头皮正中静脉、两侧颞浅静脉等。避开已破损、闭塞或有炎症部位的静脉,化疗时有计划地选择静脉穿刺部位,应从远心端到近心端使用血管,先用细小的血管,后用粗大明显的血管,避免在一根血管上反复穿刺。

    2.3  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  护士除具有娴熟的穿刺技术外,还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在行化疗前,应准确了解药物的毒副作用,掌握其给药的方法。当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应先用刺激性强、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后用刺激性小的药物,药物之间应该用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注射液冲洗。边使用边观察是否有回血,确保穿刺针在血管内,注射完毕后,至少用200 ml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注射液冲洗,完全将药液注入血管内,然后才拔针压迫针眼1~2 min,防止药液外渗。

    2.4  用药后局部皮肤的保护  用药后,指导患儿及家长对穿刺的四肢末梢血管经常轻轻按摩,局部也可进行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输注化疗药物渗漏时或发生红、肿、热、痛时,应立即停止注射,根据化疗药物的毒性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一般可用1%普鲁卡因局部封闭,局部进行冰块冷敷、氢化可的松湿敷或涂京万红软膏,减轻皮肤坏死的机会。

    3  讨论

    通过对患儿用药后局部皮肤的观察及护理,笔者了解到:护士除具有娴熟的技术外,还应具有一定的心理素质,同时还要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适当的选择穿刺血管,了解药物的毒副作用,掌握正确给药方法。在用药过程中,从各方面注意患儿用药后的局部皮肤的保护,使患儿化疗后的皮肤损伤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护患之间不必要的误会,增加了护患之间的信任,使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单位:646000 四川泸州,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

作者: 罗平,孙存琼,白永琪 2008-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