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3期

儿童哮喘46例诊治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儿童哮喘儿童哮喘是反复性发作的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当气候变化、接触危险因素、精神激动等常能诱发此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其气道具有对刺激物的高反应性。支气管哮喘38例,咳嗽变异型哮喘8例。2诊断标准根据2......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儿童哮喘


    儿童哮喘是反复性发作的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当气候变化、接触危险因素、精神激动等常能诱发此病。是一种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和嗜酸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慢性炎症是导致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的主要因素,而引起不同程度的广泛的可逆性气道阻塞症状。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其气道具有对刺激物的高反应性。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从2004年10月~2007年2月收治患儿46例,其中男37例,女9例,年龄最大14岁,最小3岁零4个月,病程最长11年,最短7天。年龄分组3~5岁14例,6~10岁21例,11~14岁11例。支气管哮喘38例,咳嗽变异型哮喘8例。发病季节9~12月份21例,1~3月份17例,4~8月份8例。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为诱因23例,有明确过敏原者9例,运动诱发6例,其他8例。家族中有相同遗传病史者9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2006年发表的GINA版本,3岁以上患儿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依据:(1)喘息反复发作;(2)发作时肺部出现哮鸣音;(3)平喘药治疗有显著效果。而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依据为:(1)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常伴有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痰少,运动后加重;(2)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3)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使咳嗽发作缓解,是诊断本症的基本条件;(4)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气道反应性测定、变应原检测等作为辅助诊断。

    1.3 结果 对于大龄患儿及配合良好的患儿均进行肺功能检查21例,治疗前FEV(PEV)在47~69,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14例,治疗后FEV(PEV)78~98。29例儿童给予吸入剂舒力迭(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100 μg吸入或辅舒酮,每天2次;32例应用全乐宁加压雾化吸入治疗,每次0.01~0.02 ml/(kg·d),每日2次;11例应用氨茶碱,每次5 mg/kg;28例应用地塞米松每天0.2 mg/kg或强的松;38例应用酮替酚,每次0.5~2 mg,早晚各1次;15例因合并感染使用抗生素;低龄儿童5岁以下一般不进行吸入治疗,以口服及静脉用药为主。以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为显效,1日内显效24例,2日内显效17例,好转6例。其中9例在院期间因过敏源刺激再次诱发哮喘,治疗全部显效。住院时间最短2天,最长15天。出院后制订哮喘管理的个体化方案,要求定期随访。其中跟踪随访到位的有15例,占出院病人的32.6%。

    1.4 典型病例 患儿,女,14岁,间歇性干咳、气喘11年,近3年发作较频繁,多在春季,对多种过敏原敏感,本次发作3 h。第5次住院。立即给予全乐宁0.5 ml加压雾化吸入,给予氨茶碱0.25 g+地塞米松10 m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静脉点滴,口服酮替酚1 mg bid,5 h后症状缓解,血常规WBC 3.5×109/L,中性粒细胞0.614,嗜酸粒细胞1.1,胸部CT见双肺纹理增多,紊乱。缓解后肺通气功能EVC 96,FEV1 101%,PEF 69%,FEF 88%,第3天出院。带药:舒力迭,酮替芬。随访6个月无发作。

    2 讨论

    哮喘的发作是由于气道对某些物质的反应过敏所致,导致这一过敏反应的物质有烟草、冷空气及其他环境有害物质等。这些过敏物质致气道变窄、使呼吸困难,过敏原还能使慢性炎症发作进入哮喘期。儿童哮喘的治疗与控制,还需要提高患儿家长对哮喘病的认识能力,指导患儿积极配合,要求患儿定期随访,提高患儿在缓解期治疗与肺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尽量避免接触或远离过敏原。强调早期治疗与持续治疗的意义。

 


作者单位:

作者: 阿不都那毕江,李秀萍 2008-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