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4期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症1例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ABO溶血症是新生儿溶血症最常见的病种之一,严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直接威胁患儿生命质量。换血是治疗新生儿重度溶血症中最迅速、最有效的方法[1]。东营鸿港医院于2007年6月13日收治1例严重新生儿重度ABO溶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愈,现报告如下。辅......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 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ABO溶血症是新生儿溶血症最常见的病种之一,严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直接威胁患儿生命质量。换血是治疗新生儿重度溶血症中最迅速、最有效的方法[1]。东营鸿港医院于2007年6月13日收治1例严重新生儿重度ABO溶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愈,现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儿,女,2.5 kg,足月顺产后7 h因发现全身皮肤黄染,呈进行性加重收入院。入院查体:全身皮肤黄染,有散在红斑,压之褪色,肝于右肋下1.0 cm,剑突下1.5 cm,脾未扪及。辅助检查:血清总胆红素314.3 μmol/L,直接胆红素17.9 μmol/L,间接胆红素296.4 μol/L。TORCH(-)。患儿母亲血型:O型,Rh(+);患儿父亲血型:B型,Rh(+);患儿血型:B型,Rh(+)。给予退黄疸、促进胆红素排泄治疗后复查生化:血清总胆红素335.6 μmol/L,并出现拒乳等核黄疸症状。结合患儿病史及检查考虑为:(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新生儿溶血症(ABO血型不合)。患儿病情诊断明确,保守治疗无效,血清总胆红素达到335.6 μmol/L,并出现核黄疸早期症状,已达换血指征。具体换血方法如下:肌注鲁米那钠20 mg患儿安静后,将备好的AB型血浆100 ml与O型洗涤红细胞200 ml混合,通过左颞浅静脉输入(速度小于10 ml/min);左颞浅动脉、右大隐静脉为抽血通道(速度为3~5 ml/min)。抽血过程中患儿呼吸平稳,未出现青紫及抽搐。每抽出100 ml血液后静注5%葡萄糖注射液10 ml+5%小苏打5 ml及5%葡萄糖注射液1 ml+10%葡萄糖酸钙1 ml。术中急查血生化观察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共抽出287 ml血液,输入300 ml血液。手术顺利,历时90 min。术后给予青霉素防止感染、光疗退黄等治疗,患儿黄疸渐消退,术前与术后生化检查对比见表1。表1  手术后生化检查对比由表1可以看出:术后第6天,患儿生化检查已经接近正常,并且疾病治愈出院。出院后随访复查显示胆红素指标已经正常。

    2  讨论

  换血能降低间接胆红素到安全水平,原理是去除附着于红细胞上的抗体及血中游离抗体,阻止溶血及胆红素进一步形成,并部分纠正贫血,防止缺氧及心力衰竭,非其他方法可以取代,最终取得了满意疗效[2]。在临床上,换血的指征必须严格掌握:(1)血清总胆红素>340 μmol/L;(2)合并有败血症,血清间接胆红素>250 μmol/L;(3)出现核黄疸征象。达到换血指征的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换血,相对于脐静脉换血而言,外周动静脉换血有以下优点:(1)减少损伤:外周动静脉换血只需要在外周动脉、静脉各置一根细管即可,避免了手术探查造成的损伤和术后切口感染等问题。(2)避免由于脐静脉插管带来的不良反应:如插管过深可造成心律失常,引起门静脉系统产生反压,影响血流产生肠管缺血与坏死。(3)提高换血效果:脐静脉换血是通过一条静脉输入和抽出血液,而外周动静脉换血是通过静脉输入新鲜血,经过全身循环后从动脉抽出,如此能够更有效地移去胆红素和致敏红细胞及抗体。(4)减少医疗费用。总之,采用外周动静脉双通道同步换血,操作简便,不宜感染,又避免单通道换血管道死腔造成的胆红素换出率低,对重度溶血症患儿治疗效果满意,可有效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43-256.

2 陈克正,赖剑蒲.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败血症.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7,12(2):117.

(编辑:宋 青)


作者单位:257000 山东东营,东营鸿港医院儿科

作者: 顾涛武玉斌 2008-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