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4期

婴儿肥厚性心肌病1例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婴儿肥厚性心肌病1病历摘要患儿,男,40天,因咳嗽、发吭2天,于2006年10月5日入院。心电图示:左室肥厚。53cm,房间隔心肌呈毛玻璃样改变。诊断:肥厚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入院后给予抗炎、吸氧、&beta。...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婴儿肥厚性心肌病

      1  病历摘要

  患儿,男,40天,因咳嗽、发吭2天,于2006年10月5日入院。患儿系第2胎第1产(第1胎男婴于生后20天余死亡,死因不明),患儿出生顺利,出生体重3200 g,家族中无类似病例。父母体健,B超检测未见异常。查体:神志清,精神差,呼吸促,发吭,口周发绀,体重3500 g。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细湿啰音,心率186次/min,律齐,杂音不明显,心音低钝,腹软,肝肋下3.5 cm,质软,边缘清,四肢肌张力好,余未见异常。心电图示:左室肥厚。心超声检查:左房内径1.33 cm,左室内径 1.57 cm,室间隔厚度1.1 cm,左室后壁厚度0.53 cm,房间隔心肌呈毛玻璃样改变。诊断:肥厚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入院后给予抗炎、吸氧、β受体阻滞剂等综合治疗,1周后心力衰竭纠正出院,15天后患儿再次出现心力衰竭,转上级医院治疗,死亡。

    2  讨论

  肥厚性心肌病(HCM)主要表现为室间隔及左心室壁心肌肥厚,尤以前者更为突出,并可因其肥厚而局限性向左室腔突出,因此可形成主动脉瓣狭窄,也称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狭窄,或称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本病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有以下几种因素:(1)遗传因素。60%病例有家族史,同胞中可数人患病,表现为高度的染色体显性遗传。(2)心肌对循环儿茶酚胺的高反应状态。(3)钙调节异常,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有关,因而临床上能够有效地应用钙离子拮抗剂预防和治疗本病。肥厚性心肌病多见于男孩,小儿由于年龄、心肌肥厚程度和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和病情差异很大,虽然本病在新生儿期即可发病,但发病的多为小学学龄儿童。临床表现两大类:一类是心力衰竭,主要见于1岁以内的婴儿;另一类是左室流出道梗阻,心肌缺血表现,主要见于年长儿和成人。该患儿在出生后20天出现心力衰竭,按肺炎并发治愈出院15天后再次出现心力衰竭,做心脏彩超确诊为肥厚性心肌病,是并发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考虑是先天性的可能性最大。本病的内科治疗主要是降低心肌收缩率、增加心室容量、扩大流出道的直径,从而改善症状。本病的预后和年龄有关,年龄越小,预后越差。该患儿新生儿期即发病,且反复发作致死亡。

    (编辑:陆  华)


作者单位:婴儿肥厚性心肌病

作者: 孙霞 2008-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