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2期

轮状病毒肠炎89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轮状病毒肠炎是秋冬季小儿最常见的腹泻病。轮状病毒可致肠道及多脏器功能损害。现将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月因腹泻收住院的89例轮状病毒肠炎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情况总结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常规留取89例患儿1h内新鲜粪便快速检测轮状病毒,阳性可确诊。...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肠炎


    轮状病毒肠炎是秋冬季小儿最常见的腹泻病。轮状病毒可致肠道及多脏器功能损害。现将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月因腹泻收住院的89例轮状病毒肠炎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常规留取89例患儿1 h内新鲜粪便快速检测轮状病毒,阳性可确诊。检测方法:酶法,博卡生物试剂盒。其中男52例,女37例,年龄1~6个月15例(16.9%),~1岁37例(41.6%),1~2岁30例(33.7%),~4岁7例(7.87%)。

    1.2  临床表现  均有黄色稀水样便或蛋花样便,个别有少许黏液便,每日4~20余次不等。89例中发热55例,呕吐44例,腹痛5例,腹胀18例,抽搐10例,流清鼻涕30例,咳嗽22例。轻度脱水46例,中度脱水25例,重度脱水无[1]。

    1.3  实验室检查  大便常规:脂肪球少量,或脂肪球(+~++++),或少许白细胞。轮状病毒阳性。大便培养均为阴性。血常规检查:WBC<10×109/L 12例,WBC>10×109/L 18例。血钠<135~145 mmol/L 10例,血钾<3.5 mmol/L 15例,血钙<2.0 mmol/L 3例。心肌酶谱异常58例,心电图异常8例。

    1.4  治疗方法  静点利巴韦林或更昔洛韦,补液预防纠正脱水,维持水电酸碱平衡,保护心、肺、肾及脑细胞功能,对症支持治疗,调整饮食,口服蒙托石散剂,微生态制剂。合并细菌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抽搐者止惊治疗。

    1.5  结果  经及时合理地治疗,全部病例均治愈。

    2  讨论

    轮状病毒肠炎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高发年龄为5~36个月龄的婴幼儿,多见于秋冬季节,6个月~2岁最多[2],本组资料显示与传统报道一致。与此年龄段的婴幼儿来自母体的抗体降至最低,而自身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健全有关。轮状病毒肠炎常并发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也可侵犯多个脏器[1]。本组资料显示:轮状病毒肠炎可合并呼吸道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占35%。本组心肌酶谱异常占55%,CK-MB多在27~60 u/L。心电图异常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T波异常。提示轮状病毒可致心肌损害,发病率较高。因此对精神状态差、心音低钝、心律不齐的患儿尽早做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以发现是否并发心肌损害[3]。肾小球损害多为一过性,随病情好转而转阴。对抽搐患儿及早做脑脊液检查,以发现神经系统损害。轮状病毒感染致肠道外损害表现多样化,以呼吸道、心肌损害、神经系统受累常见,提示轮状病毒感染存在着新的感染途径及靶器官[4]。轮状病毒所致多系统损害与婴幼儿肠黏膜屏障功能差、轮状病毒血症、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及轮状病毒抗原变异有关。轮状病毒有很高的传染性,几星期内患儿粪便中有大量的病毒颗粒,应强调饮食卫生,病区严格消毒,早发现,早隔离,防止医源性传播。最好的预防措施是服用轮状病毒疫苗。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6.

2 彭文伟.传染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7.

3 郑凤莲,霍开明.心肌酶谱测定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的意义.实用儿科杂志,2003,18(3):932.

4 吴萍,若敏,宋冬梅.轮状病毒肠道外损害105例临床分析.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2008,2(15):72.


作者单位:830011,新疆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儿科

作者: 武继宏马春英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