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2期

婴儿先天性胃壁缺损1例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胃壁缺损。婴儿1病历摘要患儿,男,5个月,体重6kg。病理诊断:先天性胃壁缺损。2讨论先天性胃壁缺损临床上较少见,是新生儿自发性胃穿孔的最常见病因,一般于出生后3~5天发生穿孔,发生于婴儿极为罕见。...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胃壁缺损;婴儿

   1  病历摘要

  患儿,男,5个月,体重6 kg。因呕吐、腹胀及嗜睡60 min,于2005年10月23日入院。入院前患儿吃奶排便均正常,无食大量奶史。入院查体:T 39 ℃,P 120次/min,R 40次/min。一般情况差,神志不清,嗜睡,轻度脱水貌,四肢湿冷。心脏听诊心律齐,未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听诊呼吸音粗,未及干湿啰音。腹部膨隆,满腹鼓音,触诊未及明显包块,叩诊可及移动性浊音,听诊肠鸣音低钝。病理反射未引出,脑膜刺激征未引出。血常规:WBC 22.8×109/L,N 0.421,Hb 124 g/L。X线平片:双侧膈下可见游离气体,肠腔积气,未见气液平。入院诊断:消化道穿孔,感染性休克。治疗:迅速行心电监护,吸氧、抗休克治疗,建立静脉通道,按30 ml/kg快速滴入2∶1等张液扩溶、纠酸,同时行胃肠减压,引出棕色黏稠液和少量奶液,留置导尿,监测尿量,交叉配血,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所见:腹腔内有大量褐色浑浊渗出和部分奶质,大约2 500 ml,胃底部有大网膜聚集,分离大网膜,于胃底后壁部发现0.8 cm×0.8 cm的穿孔,穿孔边缘不规则,呈黑色,有炎症反应,穿孔旁组织较薄。剪除坏死组织,修补胃底后壁部穿孔。术后行心电监护,呼吸机机械通气3天,补液,抗感染及支持治疗。术后7日吃奶,10日腹部切口裂开,再行切口减张缝合术,术中检查穿孔处愈合良好,再术后15日后切口拆线治愈出院。病理诊断:先天性胃壁缺损。

    2  讨论

  先天性胃壁缺损临床上较少见,是新生儿自发性胃穿孔的最常见病因,一般于出生后3~5天发生穿孔,发生于婴儿极为罕见。胃壁肌层缺损部位几乎都在胃底部及胃大弯的胃前壁,以贲门部居多,缺损位于胃后壁者极少见。先天性胃壁缺损一般就诊时全身情况差,大量气腹,横膈抬高,呼吸困难。穿孔后大量胃液进入腹腔,同时伴感染、毒素吸收,一般情况迅速恶化,出现面色苍白,高热,心率快而弱,四肢花纹等中毒性休克体征,故死亡率极高。X线检查和腹腔诊断性穿刺有助于诊断。尽早手术是挽救患儿生命的最佳手段。预后取决于就诊时间、发病到手术时间、术前全身情况及胃壁缺损的范围等因素。

    (本文编辑:陆  华)


作者单位:211102 江苏,南京同仁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外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