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3期

改良白术散治疗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32例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求治疗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满意的治疗方法。方法口服中药改良白术散汤剂的基础上结合营养疗法、液体疗法和其他治疗方法。结果10天内精神、食欲正常,腹泻停止,大便常规检查正常,水、电解质紊乱纠正。结论改良白术散治疗婴幼儿迁延性与慢性腹泻,疗效较好,安全,副作用小,便于临床推广。...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求治疗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满意的治疗方法。方法 口服中药改良白术散汤剂的基础上结合营养疗法、液体疗法和其他治疗方法。结果 10天内精神、食欲正常,腹泻停止,大便常规检查正常,水、电解质紊乱纠正。结论 改良白术散治疗婴幼儿迁延性与慢性腹泻,疗效较好,安全,副作用小,便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  改良白术散;治疗;迁延性腹泻;慢性腹泻

小儿腹泻(infantile diarrhea)又称腹泻病,是婴儿时期的常见病,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1岁以内者占多数,好发于夏秋季节。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常见病。属中医泄泻范畴。大约80%的婴幼儿腹泻通过抗炎、止泻、补液等常规治疗2周内可以痊愈,约有20%的腹泻孩子,虽积极治疗,但腹泻持续不愈。临床上把腹泻病程达2周~2个月的称迁延性腹泻,腹泻病程超过2个月的称慢性腹泻,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两者无明显概定的区别故习惯上统称迁延性慢性腹泻病。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病因复杂,感染、营养物质过敏、营养治疗酶缺陷、免疫缺陷、药物因素、先天性畸形等均可引起。以急性腹泻未彻底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不愈最为常见。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用中药汤剂改良白术散结合液体疗法、营养疗法和其他疗法治疗该病疗效尚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7月至2008年10月科收治早产儿颅内出血78例,均经头颅CT确诊。本院门诊、住院儿科临床确诊迁延性腹泻27例,慢性腹泻5例,合计32例。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最大6岁,最小6个月,平均1.4岁。辨证分型脾虚泻22例,脾肾阳虚泻10例。其中合并胃纳呆滞23例,脱肛3例,久泻滑脱不禁6例,久泻动风1例,呕吐7例。

    1.2  诊疗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1994年方鹤松等《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迁延性慢性腹泻诊疗标准,中医诊断及辩证分型符合汪受传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泻泄辨证分型。

    1.3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选用改良白术散汤剂:党参8 g,白术8 g,茯苓8 g,甘草3 g,煨葛根12 g,煨木香6 g,藿香4 g,苍术4 g,厚朴6 g,砂仁2 g,车前仁1 g。焦山楂8 g,炒二芽(各)8 g;脾阳虚症见腹冷舌淡、大便夹不消化物加炮姜;脾肾阳虚加附子(笔者注:附子有毒应先煎、熬沸计时30 min去毒,只要辨证准确可以大胆运用);脱肛加黄芪、升麻;久泻滑脱不禁加煨诃子、石榴皮、老鹳草;呕吐加半夏、生姜。每天一剂水煎取汁130 ml分6~8次频服。同时结合症状选、并用液体疗法、营养疗法及微生物疗法。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精神、食欲正常;腹泻停止,大便常规检查正常;水、电解质紊乱纠正。好转:精神、食欲改善;腹泻次数明显减少;水、电解质紊乱纠正。无效:精神、食欲、腹泻无明显改变;水、电解质紊乱未纠正。

    2.2  治疗结果  治疗2天治愈3例,好转6例,无效23例,有效率28%;治疗4天治愈8例,好转14例,无效10例,有效率70%;治疗7天治愈17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有效率90%;治疗10天治愈23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

    3  讨论

    临床治疗迁延性与慢性腹泻必须预防和纠正脱水,补充营养,停用或禁用抗生素,提倡应用微生态调节剂。该病中医辨证以脾虚泻和脾肾阳虚泻为主,治以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和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选方参苓白术散或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然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结合前贤经验发现该病病因病机始终贯穿着正虚邪实的特点,正虚以脾气虚为主兼夹脾阳虚或者脾肾阳虚,邪实以湿邪不行常道兼夹积滞为主,故在北宋中医儿科鼻祖钱乙七味白术散基础上自拟改良白术散对因治疗。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扶脾养胃,葛根能升发脾阳,鼓舞清气上行,清肠止泻,且葛根煨后入药,其凉散之性减少,升阳止泻之功倍增;木香主调畅气机和胃降浊,《本草汇言》谓其是“治气之总药,和胃气……疏肝气,快脾气,统管一身上下内外诸气,独推其功”,木香煨后入药,其香燥之性减缓,行气止泄之功增强。煨葛根和煨木香二药同用,清阳得升,浊阴得降,上下气机调畅,脾运得健,用治泄泻,不论偏寒、偏热、偏虚、偏实、暴泄、久泄、随症加减,每获效验。藿香芳香燥湿,其性辛温有风药喜上升之性而升提脾气,起到间接补脾之功;苍术、厚朴健脾燥湿取“平胃”之意,且苍术醒脾助运、运脾以升清、祛湿以通阳,乃江(育仁)老止泻之心得务必借鉴。少佐砂仁芳香醒脾;轻用车前仁分利小便乃宗《景岳全书》“治泻不利小水,非其治也”之意,使湿有出路而不伤正;因小儿腹泻一般多夹食积酌情应用消导之品焦山楂、炒二芽等,正如《金匮翼》所云“久泻不止,百药不效,或暂止而复来,此必有陈积在肠胃之间,积一日不去,则泻一日不愈,必先逐去陈积而复来补之,庶几获益……”。诸药合用共凑“升、补、化、利”之功,结合液体疗法、营养疗法和其他疗法中西结合标本同治为救治本病之法。

    (本文编辑:宋  青)


作者单位:435417 湖北,武穴市余川中心卫生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