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10年第7卷第2期

深圳市罗湖区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及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小学生健康教育前后口腔健康状况及口腔保健知、信、行的变化,为预防儿童口腔疾病提供基本资料。方法选择深圳市罗湖区口腔试点锦田小学二个年级528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健康教育活动作为干预措施,采用口腔健康普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干预前后学生口腔保健知、信、行及患龋状况调查与分析......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小学生健康教育前后口腔健康状况及口腔保健知、信、行的变化,为预防儿童口腔疾病提供基本资料。方法 选择深圳市罗湖区口腔试点锦田小学二个年级528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健康教育活动作为干预措施,采用口腔健康普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干预前后学生口腔保健知、信、行及患龋状况调查与分析。结果 经过一年多健康教育与干预,学生口腔健康行为及卫生知识知晓率有了明显的改变和提高;患龋率下降,充填率提高。结论 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及健康干预, 有效提高了学生口腔健康水平,对预防龋齿等口腔疾病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生;口腔保健;健康教育;行为干预

龋病、牙周病是少年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世界卫生组织已把龋齿列为危害人体健康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并把口腔健康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良的生活方式不仅威胁着成人的健康,同时也导致儿童龋齿等疾病的发生。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形成受到家庭环境、家长文化素质、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口腔卫生行为的养成起着关键作用,对此,我们在口腔试点学校开展为期一年的健康教育和干预,并在干预前后进行口腔状况检查和口腔卫生知、信、行问卷调查以检验干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深圳市罗湖区口腔试点学校锦田小学三、四两个年级学生共528人,其中男300人,女228人,年龄8~10岁。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采用设计调查问卷,经过统一培训的班主任做填写说明,由学生自行填写,采取当场发卷,立即做答,当场收卷的方式,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后各调查1次:2008年3月发放调查问卷522份,回收有效卷507份,有效率97.13%,2009年5月发放问卷528份(同一批学生),回收有效卷514份,有效率为97.34%。调查内容包括口腔基本知识、口腔保健态度和口腔健康行为。

  1.2.2 口腔普查 干预前后对试点学校学生进行口腔状况检查,所有的检查由口腔专科医生实施。

  1.2.3 干预方法 (1)健康教育:通过宣传资料、宣传专栏、定期为学生上口腔保健课及举办口腔卫生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等方式,为学生传授系统的口腔卫生知识,促进口腔健康行为的养成。(2)干预性治疗:督促患有龋病的学生及时到医院治疗。

  1.2.4 统计学分析 采用PASW Statistics 18 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口腔知识知晓率情况 见表1。干预后,学生对“一生有二副牙齿”、“乳牙有20颗”、“经常吃甜食会损害牙齿”、“含氟牙膏能预防龋齿”和“正确的刷牙方法”的知晓率分别为96.89%、94.94%、98.05%、97.28%和86.38%,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表1 口腔基本知识知晓情况 注:*P<0.05

  2.2 干预前后对待口腔疾病态度变化情况 见表2。干预后,认为患有龋齿和牙病应该就医治疗的学生分别为86.96%和80.54%,均比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表2 对待口腔疾病态度改变情况注:*P<0.05

  2.3 干预前后健康行为形成变化情况 见表3。干预后,学生口腔健康行为形成率显著提高,“每天刷牙2次或以上”、“每次刷牙时间3min以上”、“每次更换牙刷不超过3个月”和“定期口腔检查”的形成率分别达到95.72%、81.71%、89.11%和92.8%,均高于干预前(P<0.05)。表3 健康行为形成变化情况注:*P<0.05

  2.4 干预前后学生患龋状况 见表4。干预后,学生患龋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而充填率有所提高。其中,干预后乳牙患龋率显著降低,恒牙充填率显著升高(P<0.05)。表4 患龋状况 (%)注:*P<0.05

  3 讨论

  3.1 结果显示 (1)经过一年多系统的健康教育与健康干预,学生口腔健康行为、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比干预前明显提高,其中“一生有二副牙、经常吃甜食会损害牙齿、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等知晓率≥96%,已达到了《中国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2001—2010年)》提出的目标,表明针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是必需的、通过对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从而在行动上有所改进,使以前一些不正确的卫生习惯得以改变,表明行为干预是有效的。但调查结果也表明,还有近14.12%的学生还不知道正确的刷牙方法,更谈不上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这说明部分学生对刷牙缺乏足够的认识。刷牙是每个人日常的自我口腔保健措施,能有效地预防龋齿,因此应从小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2)学生乳牙患龋率明显下降,但充填率提高不显著,这一方面与家长对孩子的牙齿特别是乳牙龋病重视不够,认为乳牙始终要被恒牙替换,治疗不治疗无所谓,没有认识到口腔保健对其成长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与人们口腔保健意识淡薄、保健知识欠缺有一定关系。

  3.2 学校教育 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模仿性强,求知欲高,可塑性大,是开展健康教育的黄金时期[2]。学校应将口腔健康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日程,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口腔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口腔保健意识,培养自我口腔保健能力,改善口腔卫生状况。

  3.3 家庭教育 家庭是学生重要的生活场所,小学生口腔卫生行为的形成有赖于家庭因素,家长本身的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习惯对子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3]。因此,开设家长课堂,或利用家长会对其进行口腔卫生知识宣传、普及,提高家长口腔保健意识,从而带动、督促子女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晓阳. 论医学模拟教育平台构建与应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 68-69.

  2 冯奕文.健康教育对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其知识、行为的影响.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621-1623.

  3 武剑,阮世红,彭绩,等.深圳市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效果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7,23(8):604-605.

  

作者: 许小萍,王 瑞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