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10年第7卷第3期

留守儿童的疾病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留守。儿童。疾病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2亿,农村留守儿童达到2200多万,这两千多万的留守儿童牵涉成千上万的家庭,这两千多万的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一个大问题。...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留守;儿童;疾病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外出务工农民近1.2亿,农村留守儿童达到2200多万,这两千多万的留守儿童牵涉成千上万的家庭,这两千多万的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一个大问题。我们地处苏北,经济相对落后,故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作为一名基层医院的儿科医生,天天接触各种各样的患儿,现将各年龄段留守儿童患儿的疾病分析如下。

  1 婴儿期(生后28天至1周岁)

  此期孩子生长发育迅速,是小儿生后第一个生长高峰,对营养的需求较多,但由于消化吸收功能不完善,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缺乏;6个月后来自母体的抗体逐渐消失,自身免疫功能不成熟,故易患感染性疾病;神经系统发育较快,特别是运动功能和感知发育快,条件反射逐渐形成,是早期开发智能的最佳时期。因此科学喂养、预防感染、培养良好习惯是此期重点。正常婴儿期一般父母很少离开,但是我们临床遇到许多因各种各样原因,如母亲无奶或奶水不足改为牛奶喂养、因为生了女孩不愿母乳喂养、母亲有乙肝病毒携带家人不给母乳喂养等,父母相伴外出打工,把婴儿留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喂养,而祖辈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仍沿袭老观念,缺乏训练及观察,由此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

  1.1 营养不良 许多老人认为牛奶是最好的食物,不按照科学自4~6个月始添加辅食,门诊经常遇到8~9个月仍只喝牛奶的孩子,有的很瘦,有的虽胖,但一看就面色苍黄,常以不肯吃饭或腹泻就诊,查血常规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殊不知4~6个月是婴儿味觉最敏感时期,此时最易添加辅食,而及时添加蛋黄、瘦肉等富含铁的食物就能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还有部分老人把一些乳饮料当做好东西,成天买给孩子喝,零食不断,导致吃饭时孩子不吃,长此以往形成营养不良。

  1.2 运动、语言发育迟缓 老年人带孩子觉得担很大的责任,生怕跌碰,故而要么抱着不放,要么老是放在学步车中。这样一来,本来发育正常的儿童,可能到6个月仍不能坐,更不要说翻身、爬行了,有的甚至到1岁半尚不能走。而有些早产或本来有宫内窘迫的孩子,老人总认为孩子小,体质弱,甚至因此不能早发现其发育异常,错过康复训练时机。门诊曾遇到多例脑瘫患儿,到1岁还不能坐,2岁还不能走,有的甚至出现肢体强直,脚尖步态,家人还认为孩子蛮硬棒的,等就诊时已为时过晚,查头颅 CT提示脑萎缩、脑积水、颅内软化灶等。尚有一些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查听力、脑发育均正常,原因是家人缺乏语言训练及沟通。

  1.3 反复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常见病,而反复感染除了一些患儿自身气道高敏性外,大部分均为人为因素。保暖过度、足不出屋、缺乏锻炼等均是病因。门诊经常遇到患儿祖父母非常不解,说我们一件衣服都没减,待在家里大门都没出,还特意开着空调,孩子怎么又呼吸道感染了呢?殊不知该减少衣服时不减,孩子满身是汗,稍一吹风即可致病,而开着空调呆在房子里,空气不流通,病毒感染机会大增。而孩子一旦生病,家长过度用药也导致患儿自身抵抗力降低。孩子体温达37℃即用退热药,忽略了发热是机体的防御反应,低热可采取物理降温,安全又无副作用。更有甚者一旦孩子发热即到医院要求输液,而私立诊所有些医生见利忘义,既满足家长又自己得利,而这些输液中包括抗生素、激素等,乱用的后果即可破坏免疫力,导致患儿反复易感。

  2 幼儿期(1~3岁)

  幼儿期孩子智力发育加快,特别是语言发育快,应人应物能力增强,开始独立行走,活动范围渐广,同时因好奇心强,对危险事物的识别能力差,易发生意外伤害;饮食发生转变,从乳类逐步过渡到普食。因此要加强护理,防意外伤害,合理喂养。

  2.1 意外伤害 因为祖父母年龄较大不能步步不离,孩子活动范围逐渐扩大且缺乏辨别能力,由此产生伤害。我们急诊经常遇到药物中毒的孩子,有些是因为家人将农药装入饮料瓶,有些是将农药放在墙角、桌子底等孩子可以摸到的地方,导致孩子误服;孩子吃花生、瓜子、水果等固体食物时,没有看护或喂食方式不当,导致误吸,我们接诊多例因食用苹果、果冻等导致窒息死亡的孩子,造成家庭悲剧;溺水也是常见伤害,经常遇到孩子已经被送至医院,孩子的爷爷奶奶才从田地中赶来,有些发现较早的尚有抢救余地,每年都有抢救无效死亡的病例;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增加,车祸导致的伤害也逐渐增多,我们经常遇到住在城镇或乡村公路附近的孩子在玩耍时发生意外,给家人带来经济和精神上的负担。

  2.2 肠功能紊乱 孩子此阶段饮食发生转变,从乳类流质过渡到普食,因此合理添加食物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而老人总心疼孙子孙女,要么迟迟不断奶,要么把零食当成营养品,成天嘴不停,要么和成人同吃一天三顿,忽略孩子肠道发育特点,导致肠功能紊乱的发生。门诊经常遇到因不吃饭、腹痛腹泻、消瘦、哭闹等就诊的孩子,查不出器质性病变,经调整饮食后迅速好转。

  3 学龄前期(3~6岁)

  孩子此阶段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力发育更趋完善,求知欲强,好问,模仿力强,防范意识差,意外伤害时有发生;开始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增多。因此,要促进智力发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预防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及意外伤害。

  3.1 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由过度免疫反应所产生的大量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堆积所致,从而损害了正常组织,使之发生病变和功能损害。发生在皮肤,就是过敏性皮炎和各类皮损,发生在关节就是关节炎,发生在肾脏就是肾炎和肾病,发生在呼吸道就可形成哮喘,红斑狼疮、川崎病(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也属于这类疾病。门诊经常遇到反复咳喘的患儿,接受不了哮喘,拒绝吸入糖皮质激素,宁愿反复静滴抗生素,导致疾病逐渐加重,造成精神及经济负担。

  3.2 感染性疾病 随着孩子自主活动的增加,接触范围扩大,感染性疾病也渐增。门诊常见的有呼吸道、消化道、神经系统及季节流行性疾病。曾接诊一位1岁半的女孩,在家发热已11天,爷爷、奶奶自开始就带到村子的小诊所去输液,输液完热退了,夜间体温又升至39℃以上,第2天再去,又加了点药,可体温仍反复。直到患儿热持续不退,呼吸困难,精神萎靡,才来我院,摄胸片示双肺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家人竟然不知用了什么药,虽经我们竭力救治,仍未能挽救孩子的生命,等父母从外地赶回来,孩子已经停止了呼吸。我们在秋季腹泻流行季节经常遇到吐泻较剧脱水的孩子,老人竟然因为孩子吃了即泻而不予进食,还说什么肚子拉空即好了。目前手足口病流行,我们发现发病较多的是农村孩子,带来看病的多是祖父母及外祖父母,检查时孩子的手多是脏兮兮的,肠道病毒EV71引起的病情重,但如果能注意手卫生,即能减少该病的发生。

  4 学龄期(6~12岁)

  孩子此时智力发育逐步成熟,是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关键时期,因此要保证足够的睡眠和营养,养成良好的习惯,防止心理和行为问题。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他们享受不到父母的关爱,乡村小学每个班中,留守儿童监管人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不高、科学教育方法欠缺等问题,加之农村劳动强度大,对孩子的学习爱莫能助,听之任之。因此,留守儿童家长管不上,反映给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又管不了,老师如果管得太严,孩子又不听,所以造成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普遍差。这些孩子的作业、家庭辅导等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意识淡薄。外出的家长长期忙于挣钱,没时间也没有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孩子大多是爷爷奶奶监护,由于他们在年龄、文化、身体和精力等方面的原因,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能长大,在安全上不要出什么意外,就认为对孩子管好了,其他的对这些老人来讲都不重要。有些孩子因学习成绩较差,产生厌学情绪,逃学甚至过早流入社会。

  5 青春期(12~18岁)

  青春期孩子生理上成熟而心理上不成熟,易出现种种心理冲突,情绪情感、性格及日常行为等方面易出现问题,因此要加强生理、心理、性知识及法律教育,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这是现在最受大家关注的群体,这个年龄段孩子思想波动较大,是思想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特别需要家长的关心。而留守儿童很难得到父母贴身的爱和关怀,也得不到父母的言传身教,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帮助。在他们的意识里,父母是一个长期飘忽的身影,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希望,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孤独的,他们的成长是寂寞的,他们的价值观是模糊的。这些时期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理上的缺陷,如孤僻内向、情绪消极、胆小怕事、自觉性差等。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生活散漫,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5.1 渴望父母关爱 老师替代不了父母,对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讲,在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等方面有太多的问题需要父母解决,而家庭又不能充分给予孩子们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帮助,这样根本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留守儿童非常渴望亲情、父母的关爱。好多孩子甚至都希望父母能在家中而不出去打工,或者能跟在父母身边。

  5.2 心理问题很多 亲情缺失,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父母亲长期外出,不了解孩子的成长变化,无法给予孩子亲情关爱,致使对孩子缺少正常的引导和关心,家长也无法了解其思想、心理变化,有些孩子甚至对父母产生怨恨的心理,加之留守儿童大多由祖辈监管,年龄差距悬殊,和孩子在情感、思想沟通上存在着较大障碍,造成留守儿童心理抑郁、性格孤僻、消极悲观、冲动易怒等心理问题,对其人格的形成、世界观的形成有着巨大影响。有些孩子为了引起家人关注,常假装身体不适,我们门诊经常遇到以头痛、腹痛、厌食、呕吐等主诉就诊,所有检查均未见异常,而父母听说后赶紧奔回家,孩子症状立刻好转或消失,一旦父母离开,孩子不久又会出现不适,我们有时直接与家长交流,要求父母至少一方留在孩子身边。由于留守儿童的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对孩子的伦理道德教育关注较少,特别是部分家长由于长期外出打工,因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内疚心理,于是采取物质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儿童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的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和享乐主义的人生观。

  5.3 易染不良习气 由于父母外出无力管理,监护人因各种原因管理不周,部分留守儿童因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礼教缺乏,行为粗暴,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人混在一起,成为“问题儿童”。同时,多数监护人因为自身和各种原因,往往只关心孩子吃饱穿暖,对法制、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严重缺乏,致使留守儿童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打架斗殴等违纪违法事件也呈上升趋势。孩子是家长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请大家关注留守儿童,改善他们的现状,让每一位孩子快乐地成长。

  

作者: 张京荣,叶 莉,乔继冰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