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2期

妇科手术腹部纵切口不同缝合方法预防脂肪液化的效果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妇科手术腹部纵切口由于皮下脂肪组织厚,发生脂肪液化而致非感染性裂开时有发生,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痛苦。本研究采用三种不同缝合方法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9年~2001年在我院行全子宫、附件切除术皮下脂肪组织厚达5~6cm(3~4横指)255人。...

点击显示 收起

  妇科手术腹部纵切口由于皮下脂肪组织厚,发生脂肪液化而致非感染性裂开时有发生,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痛苦。本研究采用三种不同缝合方法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9年~2001年在我院行全子宫、附件切除术皮下脂肪组织厚达5~6cm(3~4横指)255人。1999年全部采用传统的缝合方法86例,简称传统组。2000年采用皮肤皮下脂肪组织全层间断缝合79例,简称全层组。2001年采用立“8”字缝合皮肤皮下脂肪组织95例,简称立“8”字组。三组患者均无内科并发症及感染,年龄、体重、手术指征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传统组采用传统缝合方法: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皮下脂肪组织,皮肤4号丝线间断缝扎。(2)全层组:皮肤、皮下脂肪组织7号丝线全层间断缝扎。(3)立“8”字组:用4号丝线从切口一侧皮肤进针,至皮下脂肪层外1/3处出针,将针翻转,从对侧皮下脂肪层外1/3进针,穿过皮下脂肪层内2/3在筋膜外穿至进针侧的皮下脂肪层内2/3,从该侧皮下的1/3与2/3交界处出针,再将针转正,从进针侧的对侧皮下脂肪1/3处进出针至皮肤出针打结,最后两针同时打结。

  1.3 观察指标 (1)脂肪液化伤口裂开:浅层部分裂开(指皮肤和皮下组织裂开,而肌腱膜以下的组织完好);全层裂开(指皮肤皮下全部裂开,肌腱膜以下的组织完好)。(2)三组患者均于术后用同类抗生素预防感染。(3)细菌培养:伤口裂开者取局部分泌物常规细菌分离培养。(4)住院日:术后平均住院日。(5)伤口二次缝合。

  2 结果

  三种缝合方法效果比较见表1。

  3 讨论

  腹部纵切口非感染裂开的原因有全身因素,如腹压增加使伤口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贫血、极度营养不良、肝脏病及糖尿病使自身愈合能力低下都可能使伤口不愈合裂开。也有局部因素,如缝合技术。本组 

  表1 三种缝合方法效果比较 (略)

  病例均无全身因素,皮肤皮下脂肪组织的缝合方法则是影响伤口愈合的关键。如缝扎不当,致缺血坏死,引起伤口渗液,继而发生无菌性炎症,影响伤口愈合甚至伤口裂开 [1]  。本组病例观察对皮下脂肪肥厚达5cm以上的患者采用不同缝合方法表明三组伤口裂开均为脂肪液化所致,分析原因与缝合方法有关。传统组皮下脂肪组织单层间断缝合,因脂肪组织肥厚,缝扎松紧不易掌握,或因缝扎过紧,缝线切割脂肪组织致缺血、坏死、脂肪液化;或因缝扎过松,止血不彻底,渗液多,脂肪液化至伤口,部分裂开甚至全层裂开,共21例。其中9例需二次缝合。全层组全层缝合减少了逢线切割皮下脂肪机会且采用7号丝线逢扎,缝扎松紧易于掌握,与传统组比较伤口裂开5例,均为部分裂开,2例缝合,两组比较P<0.05;同时增加住院天数(P<0.01),增加了患者精神压力、经济压力,造成患者及家属痛苦,并切增加了医疗纠纷。立“8”字组:缝合彻底,皮下脂肪组织对合良好,与传统组比较,伤口液化裂开、住院天数、二次缝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与全层组比较,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全层组5例伤口裂开的原因,均是皮下脂肪层在6cm以上,故笔者认为,妇科手术腹部皮下脂肪组织在5~6cm的纵切口宜采用全层组或立“8”字缝合,腹部皮下脂肪组织在6cm以上者以立“8”字缝合为佳。

  参考文献

  1 张福奎.外科基本操作处置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61.     

  作者单位:404000重庆三峡中心医院 

  (收稿日期:2004-07-30)

  (编辑李 欣) 

作者: 莫绍伶 向 阳 余川容 彭方亮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