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4期

葡萄胎216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对葡萄胎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探讨正确的处理措施,减少恶变机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3年1月216例葡萄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吸宫、二次刮宫、预防性化疗、宫切、化疗等治疗无一例死亡,随访2~4年均健在,HCG测定正常,临床治愈率为100%。结论对葡萄胎早诊断、早治疗、密切随......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对葡萄胎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探讨正确的处理措施,减少恶变机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3年1月216例葡萄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过吸宫、二次刮宫、预防性化疗、宫切、化疗等治疗无一例死亡,随访2~4年均健在,HCG测定正常,临床治愈率为100%。结论 对葡萄胎早诊断、早治疗、密切随访,高危病例宜行预防性化疗及宫切非常重要。
   
  关键词 葡萄胎 HCG 黄素化囊肿
     
  葡萄胎在临床上较常见,本文就葡萄胎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探讨正确的处理措施,减少恶变机会。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0年~2003年共收治葡萄胎216例全部病例均根据临床症状、体征、HCG测定及B型超声检查,最后由刮宫及病理证实。

  1.2 病例分析
   
  1.2.1 观察对象 本组216例葡萄胎中,良性组196例,发病年龄最小20岁,最大54岁,年龄在20~30岁者142例占72.45%;31~40岁29例占14.80%;40岁以上25例占12.76%。恶变20例,最小20岁,最大51岁,年龄20~30岁者9例占45.00%;31~40岁5例占25.00%,40岁以上6例占30.00%。在216例葡萄胎中,完全性葡萄胎202例,部分性葡萄胎14例。196例良性组中合并黄素化囊肿45例占22.96%,20例恶变组中有9例占45.00%。确定黄素化囊肿以清宫前后经双合诊、B超以及手术所见为依据。
   
  1.2.2 临床表现 有停经史者213例占98.61%;停经后有不规则阴道流血者196例占90.74%;有妊娠呕吐者194例占89.81%;子宫大于停经月份144例占66.67%;咯血者18例占8.33%;B超诊断为葡萄胎175例占81.02%;本组病例全部β-HCG>100kIU/L。
   
  1.2.3 治疗方法与结果 在本组216例患者中,112例做二次清宫。按预防性化疗及切宫指征,对其中81例作预防性化疗1个疗程,包括21例宫切者;20例恶变者均化疗3~6个疗程,其中5例是宫切时病理发现的,4例是单纯预防化疗后恶变的,11例是单纯清宫后恶变的。预防性化疗加宫切无恶变者。经过积极治疗无一例死亡,随访2~4年均健在,HCG测定正常,临床治愈率为100%。
    
  2 讨论
     
  本组216例葡萄胎中年龄20~30岁者有152例占70.37%,明显多于其他年龄组。可能因为该年龄组性交频繁而产生不健全精子,致使卵子受精后发育异常而演变为葡萄胎。有关葡萄胎合并黄素化囊肿笔者发现,良性组合并有45例占22.96%,恶变组有9例占45.00%。恶变组明显高于良性组,这可能与体内大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刺激有关,同时黄素囊肿之存在反过来又可使血清HCG值升高 [1]  。因此应对较大黄素化囊肿者密切随访,定期复查。葡萄胎随时可能有大出血,故确诊后应及时清除宫腔内容物。子宫大于妊娠12周者,一般吸刮2次,1周后行第二次刮宫,每次刮出物均需送病理检查。本组112例行第二次刮宫术,病理送检有少量滋养细胞残留6例占5.36%。
   
  葡萄胎清后每周1次做HCG定量测定,直到降低至正常水平。开始3个月内仍每周复查1次,此后3个月每半月1次,然后每月1次持续半年,第2年起改为每半年1次,共随访2年。本文良性组196例葡萄胎清宫术后血清HCG测定结果显示:8周内转阴156例占79.59%,9~16周内转阴32例占16.33%,16周以上转阴8例占4.08%。恶变组20例中18例8周内未转阴,2例转阴后再升高。因此葡萄胎清除后8周以上HCG仍持续高水平,或HCG曾一度降至正常水平又迅速升高,临床已排除葡萄胎残留、黄素化囊肿或再次妊娠,可按侵蚀性葡萄胎进行处理。本组部分性葡萄胎14例均为良性。这是因为部分性葡萄胎染色体核型多属三倍体,在宫内停留时间短,HCG释放少且消退快[2]  。
   
  笔者对本组病例中:(1)年龄>40岁;(2)葡萄胎排出前HCG值异常升高;(3)葡萄胎清除后,HCG下降曲线不呈进行性下降,而是降至一定水平后即持续不降,或始终处于高值;(4)子宫明显大于停经月份;(5)黄素化囊肿直径>6cm;(6)第二次刮宫仍有滋养细胞高度增生;(7)无条件随访者。一般用氟尿嘧啶或放线菌素D单药化疗一疗程。对年龄>40岁、化疗后HCG仍较高、子宫未能缩小者,行子宫切除术、保留附件。本组只清宫者135例中11例恶变占8.15%,单纯预防性化疗60例中4例恶变占6.67%,且病例都是高危者。21例预防化疗加宫切者,除5例手术病理确诊为恶变外,后未有恶变者。这表明预防性化疗和切除子宫对早期发现恶变、缩短疗程、加速HCG下降、降低恶变率可起一定的作用,但不能杜绝发生。特别是单纯性预防化疗,尚须密切随访。
   
  在良性组196例中40岁以上25例占12.76%,而恶变组20例中40岁以上6例占30.00%,明显高于良性组,故40岁以上者患葡萄胎应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石一复.恶性滋养细胞瘤合并卵巢黄素囊肿162例分析.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1,3:127.
   
  2 王旭.葡萄胎刮宫后血HCG的动态观察.中华妇产科杂志,1988,23(6):362.

  (收稿日期:2004-09-27)

  (编辑云 兆)

  作者单位:226200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   

作者: 袁军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