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2期

中药益肾安胎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寻找一种比单纯西医治疗先兆流产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并探讨其作用机理。随机给予中药益肾安胎饮治疗及西药黄体酮治疗,然后观察两种方法治疗后阴道流血、下腹疼痛、妊娠囊直径及β-HCG的变化。结果(1)治疗2周后,在消除阴道流血及下腹疼痛症状方面,中药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6。82%,明显高于西药治......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寻找一种比单纯西医治疗先兆流产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并探讨其作用机理。 方法  应用配对设计,将60例患者按一定条件如年龄、妊娠天数及其他条件配成30对。随机给予中药益肾安胎饮治疗及西药黄体酮治疗,然后观察两种方法治疗后阴道流血、下腹疼痛、妊娠囊直径及β-HCG的变化。 结果  (1)治疗2周后,在消除阴道流血及下腹疼痛症状方面,中药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81.82%,明显高于西药治疗组的63.33%和52.17%,差异有显著性(P<0.05)。(2)中药治疗组的流产率(13.33%)明显低于西药治疗组(3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3)在治疗2周后,两组妊娠囊直径生长变化及β-HCG值的增加变化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P<0.05及P<0.01)。 结论  益肾安胎饮治疗先兆流产比单纯西药治疗更有效。

    关键词  先兆流产 益肾安胎饮 β-HCG 治疗 中药

    先兆流产是妇产科中最常见的病理妊娠疾病之一,发生率约为15%~40% [1] 。在中医妇科妊娠病中属“胎漏”、“胎动不安”的范畴。由于西医对治疗该疾病的疗效欠佳,而中医药宝库中积聚了治疗该疾病的丰富经验,因此在中医药的范畴中,寻找一种比西医更高疗效的方法,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成为对中药益肾安胎饮研究的主要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来源于1999年7月1日~2000年12月31日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门诊及住院先兆流产患者60例,年龄20~35岁,平均(27.25±2.9)岁,妊娠天数37~90天,平均(53.28±10.7)天。

    1.2 病例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以早孕(<90天),年龄在20~35岁之间,临床诊断为先兆流产同时符合中医辨证为胎漏及胎动不安(肾虚型)的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如果临床诊断符合上述疾病及中医辨证,但合并有其他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者,体重<45kg或>65kg,则应排除在研究对象之外。1.3 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方法:对于先兆流产的患者给予黄体酮20mg,每天1次肌注,5~7天。VitE100mg每天1次口服,连服1周。有阴道流血的患者应适量给予止血治疗。除此之外,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活动。中医辨证治疗法则:补肾固冲,益气止血,安胎。方药:黄芪30g,熟地20g,白芍20g,川断20g,桑寄生20g,山茱萸15g,山药15g,海螵蛸20g,牡蛎20g,杜仲20g,鳖甲10g,阿胶15g,菟丝子25g
并随证加减。若流血加炒地榆50g,杜仲换成炒杜仲;若气虚重加升麻10g。将1剂方药加500ml水煮沸至150ml左右,倒出备服。残药再加水500ml煮沸至150ml左右,倒出备服。并嘱其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服法:每次服用150ml,日服2次。根据情况可服用5~7剂。

    1.4 观察指标 对各研究对象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的两个临床症状(阴道流血及下腹疼痛)、彩超检查指标(妊娠囊变化)、实验室指标(尿β-HCG的测量值)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60例研究对象,按照年龄相差<3岁、妊娠天数相差<5天,配成30对。再查随机排列表,随机分配给每对中的两个患者以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计数资料用(%)表示,并进行四格表及行×列χ 2 检验。对计量资料用(ˉx±s)表示,并采用Excel97中的数据分析进行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西医学标准,治愈:症状消失,超声及β-HCG显示妊娠继续。好转:症状明显减轻,超声及β-HCG显示妊娠继续。未愈:症状仍存在或加重,超声及β-HCG显示妊娠停止。中医学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2] 。

    2.2 临床症状比较 见表1。

    表1 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阴道流血及下腹疼痛症状的治疗效果 例(略)

    在两种治疗方法中,阴道流血症状、下腹疼痛症状消失时间的构成比明显不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阴道流血症状2周内治愈者,中医治疗组为86.67%,高于西医组的63.33%,经用χ 2 检验,两者比较(χ 2 =4.36,0.05>P>0.025)差异有显著性;患者下腹疼痛症状2周内治愈者,中医治疗组为81.82%,高于西医组的52.17%,经用χ 2 检验,两者比较(χ 2 =4.45,0.05>P>0.025)差异有显著性。应用中医治疗的流产率为13.33%(4/30),而用西医药治疗的流产率为36.67%(11/30),经χ 2 检验,两者比较(χ 2 =4.36,0.05>P>0.025)差异有显著性。

    2.3 妊娠囊增长趋势比较 治疗第1周后,中医治疗组妊娠囊平均增长(0.500±0.069)cm;西医治疗组妊娠囊平均增长(0.477±0.218)cm。经配对t检验(t=0.29,t<t 0.05,29, P 单侧 =0.38>0.0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第2周后,中医治疗组妊娠囊平均增长(0.697±0.242)cm;西医治疗组妊娠囊平均增长(0.443±0.218)cm,两者经配对t检验(t=1.86,t>t 0.05,29, P 单侧 =0.036<0.05),差异有显著性。

    2.4 尿β-HCG变化趋势比较 见表2。

    表2 两种治疗方法的尿β-HCG各阶段变化趋势 (略)
   
    经配对t检验,两种治疗方法治疗第1周尿β-HCG的上升值差异无显著性(t=1.62,t<t 0.05,29, P 单侧 =0.058>0.05);但是治疗第2周,经中医治疗患者尿β-HCG的上升值明显高于西医治疗患者,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3.69,t>t 0.0005,29, P 单侧 =0.00046<0.0005)。

    3 讨论

    3.1 先兆流产(胎漏及胎动不安)的发病机理 在先兆流产众多的病因中妊娠激素水平不足、免疫功能低下是两个最常见的原因,其中,HCG的水平与上述两方面均有密切关系。早期妊娠时黄体寿命延长并分泌大量的孕酮,高浓度的孕酮可促进子宫肌蛋白的合成,使子宫肌细胞肥大并可对受雌激素和前列腺素影响而应激性增高的子宫肌层起明显的镇静作用;另外,孕酮对子宫蜕膜及抑制母体的免疫反应也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孕酮对于维持早孕是非常重要的。在妊娠早期,足量的HCG是维持黄体的功能延长,使其分泌高水平的孕激素,进而维持妊娠的必要条件 [1,3] 。如果HCG分泌不足就不能使黄体维持到胎盘成熟以替代黄体合成足够量的孕酮,供胎儿—胎盘单元的需要。另外,既往多次实验证明,HCG在妊娠早期阶段的免疫保护作用,对早期胚胎免于母体的攻击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4] ,因此,如何使HCG水平上升是治疗先兆流产的关键之一。中医学认为胎漏及胎动不安发生的主要机理是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致使胎元不固,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肾虚。有资料表明在流产患者中,封闭效率、抗独特型抗体及 细胞毒抗体等免疫保护指标缺乏发生率分别为60.87%、57.61%、72.83%。由于母胎同种免疫保护功能低下,胎儿易遭排斥,此时经中医辨证以肾虚胎元不固为多见,同时常伴有妊娠激素如P、β-HCG、PRL等分泌不足,以致引起流产 [5,6] 。有许多证据证明:中药治疗流产,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平衡、促进妊娠激素的增长、调节心理应激紊乱状态,以达到安胎的目的 [5~8] 。本研究结果也表明:本方剂与单纯西医治疗比较,可以明显地促进β-HCG增长量,特别是2周以后尤其显著。进而通过维持妊娠黄体、调节免疫保护功能以达到使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的治疗目的,这样就克服了西医单纯应用黄体酮只增加孕酮而不增加HCG的弊端。3.2 益肾安胎饮的组方特点 中医学认为:精、血、气为维持妊娠的3大因素。中药益肾安胎饮是由黄芪、熟地、白芍、川断、桑寄生、山茱萸、山药、海螵蛸、杜仲、牡蛎、鳖甲、阿胶、菟丝子等十几味药组成,紧紧围绕精、血、气进行组方,使其具有益肾、补血、固冲、安胎之功效,以达到治疗之目的。现代中医药研究表明:白芍中所含有的芍药苷有较好的解痉作用,对大鼠的子宫平滑肌呈现抑制作用。杜仲能使离体子宫自主收缩减弱,并拮抗子宫收缩剂的作用而解痉。炒地榆可缩短出凝血时间,并能收缩血管,达到止血的目的。黄芪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及抗菌作用 [9] 。另外,现代中药分析结果显示:菟丝子、桑寄生、牡蛎、川断等药物含有丰富的甾醇或甾酮,与甾体激素的成分相似;且川断有抗VitE缺乏症的作用而有利于孕卵的发育 [10] 。

    总之,本研究表明益肾安胎饮通过中医理论(益肾、补血、固冲、安胎)的方法及现代医学理论(主要是促进HCG的分泌)以达到治疗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肾虚型)的目的,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疗法。

    参考文献

    1 袁耀萼,盛丹菁.妇产科学新理论与新技术.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6,92-9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7.

    3 王淑贞.妇产科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46-47.

    4 王梦玖.生殖免疫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23.

    5 归绥琪.自然流产的中医治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7):489-490.

    6 孙斐,俞瑾.中药治疗先兆流产对血浆β-内啡肽和胎盘内分泌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2):87-89.

    7 李恩棠,李玛建,高爱平,等.养血安胎冲剂防治习惯性流产及对短命抑制性T细胞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4):248-250.

    8 张晋峰,张玉芬,刘光珍,等.孕安冲剂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4):251-254.

    9 雷载权.中药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94-96.

    10 李广勋.中药药理毒理与临床.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2,156.

    (编辑陆 华)

    作者单位:150076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
    15000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穆斯林医院

作者: 魏鸿麟肖 玢王 芳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