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5期

中晚期引产几种方法对比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为了提高中晚期引产的成功率,缩短产程时间,减少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方法1990年11月~2004年12月对228例,孕12~37周中晚期引产使用不同引产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孕12周以上的、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已婚健康妇女要求终止妊娠的228例使用不同引产方法,分为A、B、C三组进行对比分析。A组:56例采用1%依沙......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为了提高中晚期引产的成功率,缩短产程时间,减少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  1990年11月~2004年12月对228例,孕12~37周中晚期引产使用不同引产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孕12周以上的、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已婚健康妇女要求终止妊娠的228例使用不同引产方法,分为A、B、C三组进行对比分析。A组:56例采用1%依沙吖啶50mg+生理盐水30ml经腹行羊膜腔内注射,6h后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B组:随机抽出100例1%依沙吖啶75mg+生理盐水10ml经腹羊膜腔内注射。C组:米非司酮,早25mg,晚50mg空腹口服2天,第三天早空腹服米索前列醇600μg。 结果  A组:注入药物后24h引产成功41例,占73.21%;平均分娩20.35h。B组:注入药后24h引产成功45例,占45.00%;平均分娩31.81h。C组:口服药物后24h引产成功25例,占34.72%。A组与B组对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B组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A组:低剂量的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后6h服米索前列醇能加强子宫收缩,缩短产程,减少出血,可提高引产效果,降低成本,是中晚期引产较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  引产 方法 比较 分析
     
  我站1990~1998年主要用依沙吖啶行羊膜腔内注射引产,现随机抽出100例,进行对照分析。2000年以后,将米索前列醇用到中晚期引产,近3年我站用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进行中晚期引产,现将三种引产方法使用结果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990年1月~2004年12月来我站要求终止妊娠孕12~37周的孕妇228例,平均年龄20~40岁,既往身体健康,引产前月经无异常,无药物过敏史、用药禁忌证,分别使用不同方法行引产术。
   
  1.2 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B超检查。
   
  1.3 方法 A组:孕妇排空膀胱,平卧于手术床上,腹部常规消毒后铺洞巾,位于宫底下2cm旁开2~3cm使用20号腰穿针刺入羊膜腔内抽出羊水少许后注入1%依沙吖啶50mg加生理盐水30ml,6h后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B组:操作同A组,羊膜腔内注入1%依沙吖啶75mg+生理盐水10ml。C组:为口服药物引产组,早空腹服米非司酮25mg、晚空腹口服50mg米非司酮,第二天同样服法,第三天早上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

  2 结果
    
  2.1 进入产程时间对比分析 见表1。A组:依沙吖啶术后6h口服米索前列醇1h开始出现腹痛5例,占8.93%,术后24h、口服2~18h出现腹痛41例,占73.21%,术后19~24h、口服18~24h出现腹痛10例,占17.86%;B组:术后8~24h出现腹痛40例,占40.00%,24~48h出现腹痛56例,占56.00%;C组:口服米索前列醇1h后出现腹痛3例,占4.17%,2~18h出现腹痛25例占34.72%,19~24h后出现腹痛43例,占59.72%,失败1例。
    
  表1 产程时间对比分析(略)
    
  2.2 三组分娩时间的对比分析 见表2。三组术后24h分娩情况对比,A组:术后24h内分娩33例,占58.93%;B组:27例,占27%;C组:25例,占34.72。A组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B、C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与B组平均分娩时间相差3~11h,与C组相差14h,差异有显著性。
    
  表2 分娩时间的对比分析(略)
   
  2.3 成功率和出血量的比较 见表3。A组:52例引产成功,占92.86%,4例有效,占7.14%,这4例加用缩宫素后引产成功,产后观察24h出血量,采用血直接量杯法和纸垫称重法,本组出血量为(137.2±35)ml;B组:68例引产成功占68%,有效28例,占28%,28例中,17例加服米索前列醇或后穹隆放置后引产成功,11例加缩宫素后引产成功,失败4例,观察1周后无腹痛,行二次药物注射占4%,产后出血量为(140.2±34.2)ml;C组:引产成功44例,占61.11%,有效27例,占37.5%,27例有效者4h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200μg观察6h仍不能分娩的静滴缩宫素引产成功;1例失败占1.39%,失败者24h后重新服用米非司酮50mg,观察6h后宫缩不强的加缩宫素5U+5%葡萄糖500ml静滴,体力消耗过大时,肌注安定2ml,均成功。
    
  表3 成功率及出血量(略)
    
  3 讨论

    
  3.1 依沙吖淀 引产前由于常规化验肝功无异常时,使用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宫腔内注射不会引起感染,且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至今,行羊膜腔内注射,含量也从100mg减到75mg、50mg,经观察效果相同,减轻了肝脏的负担,它目前仍是引产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配以米索前列醇增强了子宫收缩力度,加快了产程进展,缩短了产程、减少出血,经本组对比分析认为,该方法安全、效果可靠,可予推广。B组使用依沙吖啶75mg羊膜腔内注射引产100例中,4例引产失败,使用其他方法或行二次手术,有效28例,腹痛不强,长时间宫口不开,造成滞产,加用安定2ml1支肌注、稍休息或加用缩宫素后引产成功,依沙吖啶易使胎膜组织溶解,造成胎盘腹膜残留,术后应行常规清宫术,经观察此组产程时间较长、失败率较高,出血多于A组。
   
  3.2 米索前列醇 是一种前列腺素E 1 类似物,对平滑肌有较强的收缩作用,米索前列醇对各孕周的妊娠子宫均有兴奋作用,孕周不同,子宫对米索前列醇的敏感性也不一致,孕周小,前列腺素的敏感性也小,本文引产失败(未发动宫缩或很轻微)和有效者(只有腹部感到疼痛,宫缩时间与强度差,不足以扩张宫颈口),均为小月份妊娠14~18周,孕周越大,前列腺素的敏感性也就越大,成功率越高。
   
  3.3 米非司酮 与孕酮受体相结合,滋养细胞失去孕激素的支持使胚胎死亡,配以米索前列醇常用于早孕流产,近2年来我们用于49天~37孕周的中晚期引产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方法简便,无痛苦,孕妇易于接受。本组72例,44例引产成功,27例有效,用缩宫素或后穹隆处放置200μg米索前列醇取得引产成功,从分娩时间看,平均分娩时间较长,为34h,出血也多于前两组,有很大差异性,如加服75mg米非司酮,能增加引产效果,但价格较昂贵,对较贫困的农村人群有一定困难。
    
  综上所述,三种引产方法各有所长,A组对西部贫困地区农村比较实用,依沙吖啶价格低廉,加用米索前列醇加快了产程进展,减少了出血,不影响月经恢复,笔者认为是较为理想的引产方法。
   
  (编辑苜 紫)

  作者单位:712100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作者: 王惠玲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