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5期

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氯胺酮与单纯硬膜外阻滞用于子宫全切术麻醉效果的对比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在子宫全切术中,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氯胺酮与单纯硬膜外阻滞进行麻醉效果上的比较,以探索盆腔手术更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1一般资料60例子宫肌瘤患者均行子宫全切术,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1g,单纯硬膜外组(对照组)L1~2穿刺或T11~12~L3~4,穿刺置管后,分次注入2%利多卡因,总量不超过20m......

点击显示 收起

  在子宫全切术中,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氯胺酮与单纯硬膜外阻滞进行麻醉效果上的比较,以探索盆腔手术更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子宫肌瘤患者均行子宫全切术,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术前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钠0.1g,单纯硬膜外组(对照组)L 1~2 穿刺或T 11~12 ~L 3~4 ,穿刺置管后,分次注入2%利多卡因,总量不超过20ml,20min后,平面达T 10 ~L 5 ,开始手术,术后接硬膜外腔镇痛泵。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氯胺酮组(试验组),L 1~2 穿刺置管后,分次注入2%利多卡因,15min后,麻醉平面固定,静推异丙酚1mg/kg,异丙酚、氯胺酮复合液持续静脉点滴,常规吸氧,开始手术。术中复合液的滴速以患者安静无皱眉、无呼吸抑制、无舌后坠为适度。术中硬膜外腔常规用药。术毕,缝皮前,停用静脉复合液。术后接硬膜外腔镇痛泵。
   
  1.3 研究方法 在两组中,对切皮时,提腹膜时,提子宫、处理子宫各条韧带血管时,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术后患者对手术刺激紧张焦虑程度的叙述,腹膜牵拉反应的发现率,外科大夫对腹肌松弛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参数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方法为t检验。

  2 结果
    
  2.1 MAP、HR的波动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切皮时、开腹及提子宫时MAP、HR的波动 (略)
    
  2.2 其他 对照组牵拉反应的发生率为50%,试验组牵拉反应的发生率为10%。对照组外科大夫对肌松的满意度为65%;试验组外科大夫对肌松的满意度为95%。术后患者对术中刺激的紧张焦虑疼痛由对照组的80%降至5%。在均用同一型号镇痛泵前提下,术后疼痛的发生率由对照组的10%降至7%。
    
  3 讨论

  子宫全切术因为涉及的神经平面比较广,从T 10 一直到部分骶神经,单纯硬膜外一点穿刺法往往不能充分满足手术要求,牵拉反射、手术紧张、疼痛阻滞不全、腹肌紧张发生率较高。小剂量的异丙酚0.8~1.0mg/kg静脉推注可以产生适于非全麻患者的镇静催眠作用而对呼吸抑制的作用较小。首次静推1mg/kg异丙酚,然后用异丙酚、氯胺酮复合液静滴,从而使患者术中镇痛、镇静、肌松的状态得以维持,弥补了单纯硬膜外麻醉的不足,完善了麻醉效果,减少了穿刺点及局麻药的用量。并且能使麻醉诱导时间缩短,术后镇痛泵的作用加强(考虑可能是KT的后遗反应)。另外,由表1可见,试验组的MAP、HR的平稳程度与单纯硬膜外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氯胺酮用于子宫全切术不失为一种好的麻醉方式。
    
  (编辑云 兆)

  作者单位:250300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人民医院

作者: 赵丕新 刘涛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