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9期

论未婚青年人群生殖健康需求现状与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生殖健康是指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过程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青年人群的生殖健康作为人类生殖健康的一部分,在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健康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多项资料显示,我国未婚青年人群的生殖健康知识与其相关行为相比严重脱节,由此产生的问题亦令人担忧。在本文中,笔者......

点击显示 收起

    生殖健康是指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过程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青年人群的生殖健康作为人类生殖健康的一部分,在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健康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多项资料显示,我国未婚青年人群的生殖健康知识与其相关行为相比严重脱节,由此产生的问题亦令人担忧。在本文中,笔者从我国未婚青年人群的生殖健康现状入手,分析目前该群体中生殖健康教育的不足之处并对可能的对策加以探讨。

  1  性态度日渐开放

  近年来,西方性思潮的涌入对我国传统道德观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青年人的性观念也逐步发生变化。2000年张河川报道,24%的大学生认为童贞对男女都不重要,16%认为婚前性行为对男女无害,高达57%的人对婚前性行为抱宽容态度[1]。在福建大学生中对“贞操观念”的一项调查显示,持“应打破”和“无所谓”态度的分别占28.0%和16.2%,有70%左右的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不同程度的赞同态度,另有30.1%的学生认为同居是现代生活的一种方式[2]。在北京某高校学生中进行的非婚性行为状况调查中[3],虽然对非婚性行为的认可比例只有22.3%,但在已有婚前性行为的答卷中,却有50.2%的人认为属正常行为,仅有3.9%的人对婚前性行为持否定态度。男性与女性比较,前者对待这一类问题的态度更为开放,如对兰州市高校学生进行的研究发现,对待婚前性行为和非婚姻关系同居,持肯定态度的男同学分别占70.2%和50.2%,而持肯定态度的女同学分别占36.4%和34.1%;对于非婚姻同居的看法,认为“只要双方愿意不妨碍他人”的比例占到调查对象的40.7%[4]。与此同时,随着性发育成熟年龄的提前和婚育年龄的延后,青年人的性活跃期得以增宽,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率渐呈逐步上升趋势。姜淑清等报道,在3034名城市未婚青年中有婚前性行为的达45.52%[5]。上海对2580对婚前体检者的调查结果显示,69.34%有过性经历[6];在另一项对1000例婚前体检青年的生殖健康知识需求调查中,77.9%的对象在婚检前已有过性生活经历,72.7%的对象承认目前已有规律的性生活[7],说明相当数量的青年人在婚前就已经进入活跃的性生活期。

  2  生殖健康知识普遍缺乏

  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大众媒体的渗透等影响,未婚青年人群对生殖健康知识的了解较之以前已有提高,但与日益开放的性观念和性行为相比,仍然表现出很大的不足,特别是性传播疾病/艾滋病防治知识、避孕知识和与婚育有关的生殖健康知识,而这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该人群中生殖健康问题的发生。未婚妊娠和人工流产的比例逐年增多,由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不安全性行为造成的子宫粘连、生殖道炎症、性传播疾病甚至不孕、不育,都可能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8]。

  青年人群生理上完全发育成熟,进入性活跃期,是性传播疾病/艾滋病的高危易感人群。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每年1/3可治愈的性传播疾病发生在不到25岁的青年男女当中[9]。然而在西安高校地区的调查显示,完全了解问卷中所列性病传播途径的人仅为22.5%,而有近一半(45.9%)的人根本不清楚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10]。在南京大学新生中能正确选择出所有艾滋病和淋病传播途径的学生比例分别仅为15.12%和6.14%[11]。对北京3792例婚前保健对象的问卷调查提示,性病/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为44.9%~61.6%,以传播知识的知晓率最高,而一般常识如“艾滋病可以传染”、“尚不能治愈”等知晓率较低为44.9%[12]。涂晓雯等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多数婚检青年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存在错误认识,回答正确率仅在30%~40%之间[13]。
虽然在未婚青年人群中存在对婚前性行为的普遍认同,但多项研究却表明其明显缺乏必要的避孕知识,且避孕意识淡漠。李爱兰等人对北京高校大学生调查结果表明,知道如何使用避孕套、体外射精、安全期和避孕药的学生分别为32.15%、23.13%、19.12%和12.16%[14]。对上海婚前体检青年的调查显示,只有11.4%的人知晓婚后常用的3种短期避孕方法[15];有24%的对象不知道偶尔有性生活是否会怀孕或认为偶尔有性生活不会怀孕,虽然大多数对象知道一种或一种以上的避孕方法,但很多并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13];在婚前已有过性生活经历的对象中,有51%的对象在第一次性生活时未采用避孕方法,主要原因是“没有想过”和“没有准备”分别占38.2%和52.6%[7]。周利锋等也报道,未婚人流女青年中,首次性行为时85.12%未采取避孕措施,未避孕的主要原因为性行为是在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16]。

  对相关婚育知识的茫然是未婚青年人群中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相关资料表明,只有20.17%的婚检对象知晓受孕前应避免多种不利因素,仅5.7%和3.2%的人知道通过识别排卵期和易孕阶段实施计划受孕[15];对2580名婚前体检男女青年的调查也显示,约有50%的对象不知道何时为易孕期[13],说明未婚青年对妇女生殖系统正常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和实施计划受孕知识的缺乏。在对南京大学新生的调查中,只有13.11%的学生知道法定婚龄和晚婚年龄;有半数以上的人不知道精神分裂和一些传染性疾病患者应该暂缓结婚,还有32.14%的学生认为血友病、心脏病等也应暂缓结婚[11]。一项对北京婚检人群的调查提示,90.0%的调查对象渴望得到优生和性保健知识[5];童传良等报道,75.8%的婚检对象认为婚后最需要补充的知识是优生优育、如何能得到一个健康的孩子等[7]。

  3  现有生殖健康服务严重不足

  开放的性观念/行为与严重滞后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都非常不利于青年人群进行有效的自我保护,科学而系统的生殖健康教育与服务就显得十分必要。然而目前在我国,计划生育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及服务的对象多局限在已婚夫妇;学校虽然也开展青春期教育,但由于受传统观念束缚,多采取单一的填鸭式课堂教学,照本宣科,对于敏感的内容根本不提及或者让学生自学[17]。崔念对成都18~24岁未婚青年调查发现,55%的人认为初中生理卫生课中有关性知识的内容不够,70%以上的人认为目前社会对未婚年轻人所提供的有关性健康知识、信息和服务不足[18]。2002年一项对1000例婚检青年的调查也指出,未婚青年的避孕节育知识主要是通过自己阅读书刊杂志获得,有46.2%的人是通过与性伙伴在一起后才开始接触避孕节育知识[7]。而在通过与同学或朋友的交谈、报刊杂志、广播影视及网络资源等非正规渠道获取的信息中,有不少是不科学的,甚至起了误导作用,不能从根本上满足青年人群的实际需要[13]。虽然多项调查结果显示,到准备结婚时再接受生殖健康和婚育保健知识的教育已经明显滞后,但婚前保健服务的婚前医学检查、卫生指导和咨询等服务内容毕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弥补即将结婚的青年人的生殖健康需要。然而自从新《婚姻登记条例》中取消了结婚登记时查验《婚前医学检查证明》的法律程序后,意味着婚检从“必须”走向“自愿”,直接导致全国范围内婚检率的普遍下降。据有关方面的调查数据显示,2003年婚检率下降到53.4%;2004年与2003年比,河南省的婚检率从48%下降到3%,上海市从98.18%下降到2.99%,浙江省从94.33%下降到1.57%。

  由上可知,针对未婚青年人群的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资源严重不足,不足以对该人群的行为加以引导;同时,自愿婚检意识的薄弱又使其错过在婚前接受正规生殖健康服务与健康教育的唯一机会。

  4  加强对青年人群生殖健康教育的几点对策

  4.1  加强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  学校教育是青年人群认为最理想的知识来源途径之一[13]。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逐步在中学开展了青春期教育课程,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及担心性教育负面效应的影响,更多还停留在生理卫生常识的层面上,很少涉及性病/艾滋病、避孕、婚前性行为等方面的生殖健康知识,可见其作为性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显然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国外已有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向青少年提供性与生殖健康信息及服务不仅能增强他们对性行为的责任感,推迟他们性行为开始年龄,而且可提高他们避孕措施的使用率并减少不安全性行为[19,20]。青少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容易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是容易实现行为转变的人群[8],切实有效的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满足其强烈需求,更可以对其行为起到及时的引导作用,从而尽量避免生殖健康问题的发生。因此,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及需求为该群体提供其迫切需要的、以生殖健康为核心的保健知识,对于其感兴趣却又难以从其他正规渠道获得的信息,如性生理、性心理、性卫生知识、优生优育、避孕节育、性病/艾滋病预防等内容,则可以遵循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进行讲解。

  4.2  加大婚前保健服务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婚前保健服务是保障母婴安全和家庭幸福,减少出生人口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基础保健工作。青年男女是婚前保健服务的特定人群。通过这项服务,欲婚男女双方可以及早发现影响婚育的疾病,做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从而避免给家庭、后代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同时就医学检查结果发现的异常情况由专业人员做出解答,并得到有针对性的医学建议和健康教育,为以后的性生活、选择合适的避孕方法、安排家庭生育计划打下知识基础。有调查显示,有95.21%的婚检对象认为婚前医学检查是提高婚姻质量及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认为婚前保健服务很有必要及有必要的分别为67.15%和31.17%;71.11%的人表示检查医师很认真,服务项目也符合需求[15];92.19%的婚检对象认为有必要进行个别咨询[15],并且表示最喜欢通过医生途径获取避孕节育方面的知识,认为医生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7]。这些都说明经过多年工作的开展,青年人群对婚前保健服务还是持一定肯定态度的,然而目前婚检率的急剧下降却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体现出公众自我保健意识的不足,一方面也说明对婚前保健服务的重要性还缺乏广泛认知。因此,有必要在全社会范围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未婚青年人群对婚前保健服务的认知度和社会责任感,变被动保健为主动保健;同时可将婚前保健服务的部分内容纳入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在达到婚龄以前就认识到该服务对个人、配偶及婚育生活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其接受服务的自觉性,也为其将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健康观和生育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4.3  落实孕前保健服务  对于没有接受到系统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和婚前保健服务的未婚青年人群而言,潜在的生殖健康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发现和解决,极有可能继续危害其未来的婚姻生活质量、甚至后代的健康,而孕前保健服务则是有力的补救措施。1989年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公共卫生署的专家组认为,孕前咨询可能是对妊娠影响最重要的产前保健,是产科的预防医学,可以提高妊娠的计划性,对夫妇的健康状况、治疗措施、生活行为、慢性病和遗传病的资料做出详细评估,指导适宜妊娠的时机,采取对胎儿无害的临床治疗方法[21]。因此,国家在加强孕前保健制度建设的同时,也要对青年人群大力倡导自觉孕前检查的观念,使公众认识到其在安全妊娠、优生优育、预防出生缺陷方面的重要性。

  未婚青年人群的生殖健康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切身利益,更影响着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强盛,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青年人群性态度的日渐开放、生殖健康知识的普遍缺乏和相关生殖健康问题的增多都意味着该群体急需正规而全面的生殖健康教育与服务。面对这种强烈需求,健康教育工作者在继续向全社会范围内大力普及生殖健康知识的同时,可以通过加强青春期健康教育,倡导自觉婚前、孕前保健服务等方式为未婚青年人群提供切实有效的生殖健康服务,以更好地保护和促进其生殖健康。

  【参考文献】

  1  张河川,李宁,和平英,等.性道德对在校未婚青年性KAP的影响.中国公共卫生,2003,19(3):371-373.

  2  江剑平,黄健,黄浩,等.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和性态度现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1,22(1):11-12.

  3  谭永平,张立英,董兆文,等.北京地区某大学学生中非婚性行为状况调查.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0,9:400-402.

  4  谢秀莲.兰州市高校学生性观念与婚恋态度调查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0,21(3):174-175.

  5  姜淑清.90年代城市未婚青年性观念、性行为调查.中国人口科学,1997,2:50.

  6  涂晓雯,楼超华,高尔生.上海市未婚女青年生殖健康知识状况分析.现代预防医学,1999,26(3):284-287.

  7  童传良,康建中,庄留琪.婚前医学检查青年生殖健康知识现状和需求调查.中国计划生育杂志,2003,11:661-663.

  8  UNFPA.2004年世界人口状况,2004.

  9  吕海侠,李敏杰.大学生对性传播疾病认知状况的调查研究.中国医学伦理学,2001,1:23-25.

  10  周建芳,吕江洪,胡华强.南京市大学新生生殖健康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1,17(11):978-980.

  11  苏穗青,沈洁,王玉英.婚前保健人群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现状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0,15(3):185-186.

  12  涂晓雯,楼超华,高尔生.上海婚前体检男女青年生殖健康知识状况分析.生殖与避孕,2002,22(6):358-363.

  13  李爱兰,李立明,马彩虹.北京市高校大学生避孕知识、态度及避孕行为的现况分析.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0,3:112-117.

  14  许厚琴,朱丽萍.婚前保健需求的调查.中国妇幼保健,2003,18(6):371-372.

  15  周利锋,王炳顺,高尔生.未婚人流女青年避孕措施及未避孕原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2,18(5):617-618.

  16  王晓平.论围婚期青年生殖健康需求及健康教育对策.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0,6(4):301-302.

  17  崔念,唐光华,李民享.成都地区未婚青年生殖健康需求调查.中国计划生育杂志,2000,8(5):208-213.

  18  周建芳.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探讨.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39-40.

  19  涂晓雯,楼超华,高尔生.未婚年轻人对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需求的研究.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1):1353-1355.

  20  Jennifer Catino.1999.Meeting the Cairo Challenge:progress in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New York:FCI,97-103.

  21  黄醒华.重视孕前保健,生育健康宝宝.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5,16(3):13.

  作者单位: 100013 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编辑:杜文燕)

作者: 金曦赵楠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