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2期

巨大子宫颈肌瘤致失血性贫血、休克1例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发育正常,营养中等,面色极度苍白,表情淡漠,神志清晰,语言流利。双肺呼吸音正常。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者,45岁,已婚。该患者因月经量多4年,阴道大量流血4天于2005年1月11日急诊入院。该患者4年前无诱因出现月经量增多,较以往稍多,似以往月经量5倍,经期8天,无痛经,周期30天左右,症状逐渐加重。尿频,无尿急及尿痛。偶有头晕、乏力,无发热、恶心、呕吐,头晕、乏力、心慌、气短,晕厥2次。既往体健。绝育术后18年。无烟酒嗜好。孕2产2。2子体健。体温36.5℃,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90/5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面色极度苍白,表情淡漠,神志清晰,语言流利。皮肤凉,弹性减退。双肺呼吸音正常。心率80次/min,音纯,节律规整。全腹平坦,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妇科内诊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已婚已产型,阴道内血少量,宫颈口流血,宫颈膨大,约孕3个月大小,质硬,无压痛,不活动。子宫体正常大,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受限。双侧附件区未触及压痛及包块。彩色超声:子宫5.8cm×3.6cm大小,子宫前壁、子宫体下段近宫颈处分别可见1.2cm×1.3cm、10.5cm×8.9cm大小低实质性回声,内部及周边可见血流信号。双侧附件区显示欠清晰。诊断:子宫肌瘤。血常规:HGB 72g/L,RBC 3.01×1012/L,PLT 377×109/L,WBC 9.1×109/L。尿常规正常,肝功能及乙肝五项正常。胸透、心电图正常。入院诊断:(1)子宫肌瘤;(2)失血性贫血;(3)失血性休克。经补液、输血800ml后,患者一般状态明显好转。于1月14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中见子宫体稍大,宫颈膨大约孕3个月大小,肌瘤位于宫颈后壁偏左侧,不活动,双侧附件、肠管及大网膜正常。由于肌瘤较大,血运丰富,左侧子宫动静脉及输尿管移位,手术难度大。先切除子宫体,于宫颈内口偏右侧钝性分离肌瘤。因瘤体大,血运丰富,瘤体不活动,分离过程中大量出血,共计失血约500ml。核出肌瘤如新生儿头大,肌瘤核出后,形成一个空腔,缝合止血。再缝合宫颈残端。术后剖开子宫体,子宫内膜正常。术后补液,输血800ml,静点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术后病理诊断:子宫颈肌瘤。术后7天,切口拆线,甲级愈合。

  2  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也是人体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成,其间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按肌瘤所在部位分为宫体和宫颈肌瘤。前者占大多数,后者较少见。宫体肌瘤中浆膜下肌瘤及肌壁间小肌瘤常无明显月经改变。子宫颈肌瘤、肌壁间大肌瘤可使宫腔增大,内膜面积增大,子宫收缩不良或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等致使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黏膜下肌瘤的主要症状为月经过多。随着肌瘤逐渐增大,经期随之延长。而宫颈肌瘤较少见,主要为盆腔内压迫症状。如宫颈前唇肌瘤,可压迫膀胱产生尿频,压迫尿道引起尿潴留;宫颈后唇肌瘤可压迫直肠导致便秘,大便困难,如合并宫体肌壁间肌瘤、黏膜下肌瘤可引起月经失调。而该患者子宫体正常大,单纯宫颈巨大肌瘤极其少见,引起阴道大量流血导致失血性休克更为少见,特此报告。

  (编辑:魏  冉)

  作者单位: 136000 吉林四平,四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

作者: 于艳辉 2006-9-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