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2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之我见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治疗痛经的方法。方法对12例痛经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论中药外治、VitB6、心痛定联合应用治疗痛经,效果令人满意。【关键词】痛经。...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治疗痛经的方法。方法  对12例痛经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  除1例患者疗效欠佳,余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  中药外治、VitB6、心痛定联合应用治疗痛经,效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  痛经;病因;中西医结合,治疗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甚至腰骶疼痛,并随月经周期而发作的疾病,影响生活和工作。痛经是妇女常见病之一,尤以青壮年妇女为多见。有关调查表明,痛经的发病率为33.19%,痛经发生时往往伴随有其他全身症状,如乳房胀痛、恶心呕吐、腰酸,严重者剧痛难忍,并出现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有关痛经的记载,最早见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至隋《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则首立“月水来腹痛候”,认为“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后世医家为探索痛经的辨证规律做了进一步论述。如《景岳全书·妇人规》说:“凡妇人经行作痛,挟虚者多,全实者少,即可按拒按及经前经后辨虚实,固其大法也,然有气血本虚而血未得行者亦每拒按,故于经前亦常有此证,此以气虚血滞无力流通而然”。这些论述具有临床指导意义。中医把痛经分为五种类型,即气滞血瘀型、寒凝胞中型、湿热下注型、气血虚弱型、肝肾虚损型。西医把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笔者主要探讨原发性痛经的病因和治疗。

  1  原发性痛经的主要病因

  (1)祖国医学认为:痛经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冲任阻滞所致,或因郁怒,气机不利导致气滞血瘀,经血滞于胞宫,排出不畅而疼痛;或因经期感寒涉水,寒湿内侵胞宫,经血为寒湿所凝滞,排出不畅而疼痛;或因平素体弱气血不足,行经后气血更虚,而致胞脉失养引起疼痛。(2)精神因素:一般多因青年女性对月经生理认识不清,精神紧张、急躁、抑郁、情绪不稳定等引起。(3)内分泌因素:原发性痛经经常发生在有排卵的月经周期,无排卵的月经很少发生痛经。部分少女发育尚未健全,黄体酮的孕酮升高,导致子宫内膜呈管形整片脱落,而在脱落时腹痛尤为剧烈,管形一旦脱落排出,疼痛也就随之消失。(4)子宫因素:凡是子宫异常或脱落过程障碍者,均可引起痛经,如子宫发育不良、收缩不协调等。(5)遗传因素:据文献报道,母亲有痛经病史者,女儿发生痛经的机会就多,说明痛经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对于痛经的治疗,笔者采用自拟中药外治法,联合VitB6、心痛定口服,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2  病例介绍

  例1,患者,21岁,未婚,于2004年4月1日初诊。患者自述痛经由于受寒引起,每在来月经前出现难以忍耐的下腹疼痛,月经来后,疼痛减轻甚至消失,下次来月经前腹痛重新出现,经行不畅,月经量少,经色紫暗,夹有血块,同时伴有乳房胀痛,心烦易怒,冷汗淋漓,恶心呕吐,持续1~3天,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曾口服消炎痛、阿托品等药,效果不明显。因还有1周即来月经,精神紧张,引起失眠,前来就诊。查体:青年女性,一般情况可,神志清,T 36.5℃,P 80次/min,R 18次/min,BP 120/80mmHg,颈软,甲状腺不大,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双肾区无叩击痛。诊断为原发性痛经。治疗:(1)中药泡脚。方药:蒲黄20g,五灵脂20g,香附20g,元胡20g,当归20g,赤芍15g,桃仁10g,没药10g,上药加水4000ml煮沸15min后离火倒入脚盆,先熏双脚,温度适宜后双脚浸泡于药液中,每次30min,每日中、晚各熏洗1次,连用1周。(2)VitB6 30mg,3次/d,连服7天,至月经来潮时停药。(3)心痛定10mg,3次/d,连服7天至月经来潮时停药。

  二诊:2004年4月20日,患者自述用药后,腹部剧痛缓解,本月于8日按时行经,来月经前,仅感下腹部轻微胀痛不适,血块已少,经来已爽,其他症状消失。嘱患者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周,继续用上方治疗,连用4个月经周期。随诊:经过4个月经周期的治疗,患者来月经前,未再出现腹部剧痛,伴随症状全部消失。

  中医辨证:根据《内经》“不通则痛”的理论,痛经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冲任阻滞所致。经水为血所化,气为血帅,血随气行。若气血调和,则经行通畅,自无疼痛之患;若气滞血瘀,或寒湿凝滞,郁热瘀结,或气虚血少均可导致“不通则痛”。例1患者平素多抑郁,经期或前后复伤于情志刺激,精神紧张,肝气更为抑郁,肝失调达,郁则气滞,气滞则血亦瘀滞,而致气机不利,经血运行不畅,滞于胞中,发生痛经。刻下见舌紫暗,切脉弦滑。诊为气滞血瘀型痛经,治疗原则以调理冲任气血为主,且选择经前1周给药,使引起经行不畅而腹痛之瘀滞得以化散,经水恢复通畅,腹痛自然消失。

  例2,患者,女,22岁,未婚,单位职工,于2005年6月3日初诊。自述每在月经来潮时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难忍,有下坠感,阵发性加重,当排出一些经血后,痛即有所缓解,然后疼痛加重,再排出一些经血,痛又减轻,然后再重复发作,有时月经周期提前,月经量多色紫,夹大血块,同时有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烦躁易怒,小便短赤,大便干结,3天后疼痛减轻,月经净时痛亦停止。曾口服阿司匹林、颅痛定、安定等药效果不显著,因担心上述药物的副作用,前来就诊。查体:青年女性,神志清,一般情况好,T、P、R、BP均正常,颈软,甲状腺不大,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诊断:原发性痛经。治疗:(1)行经时,即时中药泡脚。方药:蒲黄20g,五灵脂20g,香附20g,元胡20g,当归20g,赤芍15g,桃仁10g,没药10g,上药加水4000ml煮沸15min后离火倒入脚盆。先熏双脚,温度适宜后双脚浸泡于药液中,每次30min,每日中、晚各熏洗1次,连用3天。(2)VitB6即时即用法:每次行经时立即服用VitB6 40mg,4h后再服用40mg,共服用2次即可。(3)心痛定同样即时服用,在月经来潮疼痛难忍时,舌下含化心痛定10~20mg,一般用药后5~10min疼痛即缓解或消失,直至月经结束,间隔4h可重复应用。

  二诊:2005年6月30日,自述经上方治疗,来月经时腹痛、腰骶痛明显减轻,坠胀缓解,伴随症状减轻,嘱患者仍按上方治疗5个月经周期。随诊:经5个月经周期的治疗,月经来潮时,仅有轻微的腰骶及下腹部疼痛,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中医辨证:本例由气郁化火,热蕴血中,故经来超前,量多色紫;火煎形成瘀血内阻,故腹痛阵作,所下多块。朱丹溪谓“经将来,腹中阵痛,乍作乍止者,血热气实也”。肝胆炽热,灼伤津液,故口苦易怒,头晕耳鸣,小便短赤,大便干结。刻见舌红苔黄,切脉弦数。选择经时给药,效果理想。笔者采用此方治疗原发性痛经12例,效果满意。

  3  讨论

  笔者自拟中药泡脚方,方中的蒲黄、五灵脂、元胡、赤芍、桃仁、没药皆有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香附理气解郁,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止痛。诸药合用成为活血祛瘀止痛、理气解郁之剂。因双脚有很多重要穴位,如足厥阴肝经起自于大趾背侧(大敦穴),足太阴脾经起自于大趾内侧端(隐白穴),药味循经而上,可以起到活血祛瘀、调经止痛的作用,达到治疗痛经之目的。VitB6是临床工作者非常熟悉的维生素类药,研究证明,VitB6能促进镁离子(Mg2+)透过细胞膜,增加胞浆内Mg2+浓度,因此治疗原发性痛经有效。一般经4~6个月的治疗,痛经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均呈进行性下降,临床观察证明,使用VitB6治疗痛经,90%以上的患者用药后腹痛消失或减轻,无副作用,经济方便。心痛定原为防治心绞痛药,可在月经痛发作的时候舌下含化或口服,腹痛即缓解或消失,直到月经结束也不会复发。研究证明,心痛定能抑制钙离子从子宫平滑肌细胞外流入细胞内,促使子宫平滑肌松弛,从而起到治疗痛经的作用,是见效快、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治疗痛经良药。

  总之,中药外治、VitB6、心痛定联合应用治疗痛经,经济、方便、副作用小、疗效肯定,望同道不妨一试。

  作者单位: 253006 山东德州,德州市公路局门诊部

  (编辑:魏  冉)

作者: 高东华杨泽山宋文丽 2006-9-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