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5期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临床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其梅毒病原体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严重危害下一代健康。2005年我院东部产科共收治妊娠合并梅毒患者7例,且均无系统的产前检查,其中入院前已确诊为梅毒患者5例,入院后经临床实验室检查确诊梅毒患者2例。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加强护患沟通,取得相互间的信任,以便进行有......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其梅毒病原体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严重危害下一代健康。2005年我院东部产科共收治妊娠合并梅毒患者7例,且均无系统的产前检查,其中入院前已确诊为梅毒患者5例,入院后经临床实验室检查确诊梅毒患者2例;所采取的分娩方式有阴道分娩4例(57.14%),剖宫产3例(42.86%)。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加强护患沟通,取得相互间的信任,以便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同时加强分娩期产程、产后新生儿的积极有效的监测和护理措施,以及严格的隔离防措施,并配合临床抗梅毒青霉素治疗,母婴安康出院。

    【关键词】  妊娠;梅毒;护理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1],可侵犯皮肤、黏膜及多种组织器官,也可通过接吻、输血、哺乳、握手及接触患者唾液、尿液、精液、子宫分泌物传染,极少数以毛巾、剃刀、烟嘴、食品、玩具、衣物等间接方式传染,还可通过胎盘传染,即胎传(先天)梅毒。近年来,我国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梅毒患者人数成倍增长,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也相应增加[2]。妊娠合并梅毒对围产儿危害极大,易造成流产、死胎、早产[3]、先天性梅毒及新生儿死亡,是高危妊娠的重点监护对象。孕妇梅毒患者的增加主要与吸毒、卖淫、HIV感染等有关。2005年我院产科先后收治7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在我院经有效的监测、治疗和护理后,母婴平安出院。现将临床实施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东部产科于2005年度收治妊娠合并梅毒患者7例,均无系统的产前检查,年龄22~30岁,入院前已确诊为梅毒患者5例,入院后经临床实验室检查确诊梅毒患者2例;所采取的分娩方式有阴道分娩4例(57.14%),剖宫产3例(42.86%)。

    2  资料分析

    妊娠期梅毒的准确发病率不清,对孕妇和胎儿都有较大危害,所有妊娠妇女应在首次产前检查时做非特异性梅毒血清筛查试验(如VDRL试验),如为阳性则做密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发现梅毒病例及早给予正规治疗,观察随访。梅毒在妊娠4~7个月可由母亲传染给胎儿,因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死胎、早产或宫内发育受限。孕6周开始就可感染胎儿引起流产,孕16~20周以后梅毒螺旋体可播散到胎儿所有器官,引起肺、肝、脾、胰和骨等的病变。故经治疗的孕妇所娩出的婴儿也必须在出生时、生后第1个月及每隔3个月,1岁以后每隔6个月做仔细检查,直到非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阴性为止。如阳性者,应作为先天性梅毒接受治疗。因此孕妇感染梅毒,其婴儿患先天性梅毒的可能性极高。及早给予孕妇青霉素治疗,可预防或减少先天性梅毒的发生。据报道,孕早期治疗者,先天性梅毒发生率16.1%;而孕25周以后治疗者,先天性梅毒发生率达46.4%。故孕早期即应在产前检查时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然而本组资料7例梅毒产妇却均无任何系统的产前检查,也未得到正规系统的治疗、观察、随访,所以她们和她们下一代的远期情况尚且不能预测。

    3  临床护理

    性病已成为传染病的主要病种,大部分患者因婚外性行为传染,受传统观念、社会公德的影响,除有相应的躯体症状,还有复杂的心理神经因素与疾病相关[4~6]。梅毒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传染病,对人体的危害很大,要想彻底治疗,就要对梅毒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复发及时复治。所以患者一旦确诊,一方面患者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家庭压力,另一方面对治疗抱着高度的希望及隐蔽性,处于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态交织中。患者常表现为焦虑、恐惧、悲观绝望,甚至常出现夫妻情感危机。故而因妊娠需入院待产时,希望医护人员能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做好良好的保护隐瞒措施,因此我们予以以下的护理措施。

    3.1  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适时予以积极的心理支持  梅毒患者多数缺乏对疾病的基本认识,当患者被确诊为妊娠并发梅毒,且得知梅毒对下一代的危害时,尤其是珍贵儿的患者,情绪会突然变得极为压抑或躁动不安,感情会变得更加脆弱,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所以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灵沟通的前提,让患者能充分信赖医护人员,能主动吐露心中的担忧、痛苦和不适,了解她们的真实想法以及忧虑和担心的问题,进而实施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及时有效地满足她们的心理需要,选择正确的态度来对待现实的困境。通过护士感情投入和语言交流,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根据患者的不同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的不同文化程度,以及通过对疾病认识程度,进行有关本病的健康教育。如解释梅毒的发病机制与防治常识,使患者认识到只要坚决杜绝感染途径,坚持早期、正规、足量的治疗,不但可以治愈,也可避免传给下一代。对由于配偶性外遇而染上梅毒的孕妇,给予针对性的疏导,让其配偶尽快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对女方及下一代产生的健康危害,促使夫妇共治。积极争取患者配偶的配合,引导他们在患者面前保持良好的心境,让家属安慰鼓励患者。

    3.3  加强分娩期的管理,有效地减少母婴传播途径  本组7例患者均因产科因素才来院待产分娩,故而在尊重患者意愿的同时积极安排入住隔离产房分娩,严格消毒隔离要求,保障其他孕产妇的安全。同时安排专人积极观察助产,不让产妇感觉有冷落之感。由于病原体可通过产道传给新生儿,故而根据不同患者情况适时采取必要的手术分娩,以减少在产道受感染的机会。本组7例患者中有3例(42.86%)采取了剖宫产手术结束分娩。对于选择阴道分娩的患者则应尽量避免做对胎儿有损伤的手术操作,适当提早行会阴侧切,减少胎儿头皮与阴道壁的摩擦,防止由产道引起的母婴传播。

    3.4  做好有效防护等隔离措施,预防交叉感染发生  梅毒既然为性传染性疾病,故加强各项有效的防护措施,有效地保护其他住院患者以及医护人员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尽可能为患者准备好一次性的物品,如备皮包、床垫、产包、手术衣、一次性手套和一次性塑料膜垫,使用后立即打包送供应室统一焚烧处理。产床用含2000mg/L有效氯溶液擦洗,再用床单位臭氧消毒机消毒,其他如有布类污染物品则按先消毒后送被服间处理原则。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时,先自查有无皮肤黏膜损伤并穿戴好有效防护措施再接触患者。由于新生儿感染梅毒除能经胎盘传播感染外,也可通过乳汁感染此病,故对母亲RPR阳性者,不应实施母乳喂养,做好回奶的相应措施。同时对出生后的新生儿进行梅毒确准试验的检测,为了预防交叉感染,新生儿沐浴与治疗放在最后进行,仔细观察全身皮肤情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所有的衣服、包被等均需经消毒后方可再使用。

    3.5  加强出院指导和随访,促进疾病痊愈  患者在住院期间遵医嘱及时予以青霉素80万u肌内注射,每天2次。同时劝说家属去医院做梅毒确准试验的检查,必要时与双方共同治疗。对梅毒患儿也要肌内注射青霉素15万u,每日1次,共10次。并加强观察体温、体重、尿量、睡眠时间及精神状况,注射部位有无硬块。如有异常做相应的处理。产妇出院后要做好彻底终末消毒工作,并嘱按时随访复查梅毒确准试验的结果,将梅毒完全治愈。

    【参考文献】

    1  吴志华,陈秋霞,陈红清,等.现代性病.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48.

    2  吕军,黄彩霞,曾燕,等.妊娠合并梅毒的临床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8):456-459.

    3  庞荷莲,陈清华.梅毒合并妊娠患者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9,34(6):349-350.

    4  施辛,马维祥,苏玉华.性病患者抑郁情绪研究.临床皮肤科杂志,2001,30(3):152-153.

    5  黄玉清,吕晓雅,李燎.性病患者社会心理因素SCL-90评定结果分析.中华皮肤科杂志,1999,32(6):400.

    6  孙文贞,杨力,尹建奇.性病患者心理状态与其相关因素分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16(2):112-114.

    作者单位: 200127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编辑:林剑雷)

作者: 马雷,蔡红 2006-9-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