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3期

剖宫产时结扎子宫后动脉上行支抢救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大出血24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宫缩乏力性产后大出血的原因及经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术中产后大出血经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后的临床资料。结果经上述治疗后24例子宫动脉上行支止血的产妇均分别在术后6~8天出院,腹壁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通过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达到了治疗宫缩乏力性......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宫缩乏力性产后大出血的原因及经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治疗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术中产后大出血经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后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上述治疗后24例子宫动脉上行支止血的产妇均分别在术后6~8天出院,腹壁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 通过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达到了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大出血的目的,且方法简单有效,既保留了产妇的生育功能,又不影响产妇以后的月经周期。

【关键词】  剖宫产大出血;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目前仍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产后出血的预后随失血量、失血速度及孕妇体质不同而异,若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可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严重者危及产妇生命[1]。现将南充市第四人民医院在剖宫产时出现宫缩乏力性产后大出血经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止血24例患者情况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2004年12月南充市第四人民医院在行剖宫产时发生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24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40岁,其中初产妇20例(83%),经产妇4例(17%),出血量500~2000 ml。

    1.2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与相关因素  本次研究24例中主要病因为产程延长、巨大儿、双胎、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见表1。 表1  24例剖宫产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与相关因素

    2  临床情况

    24例孕妇均系在持续性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在常规消毒下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每例均系在胎儿胎盘娩出后子宫不收缩呈松弛状态,胎盘附着面及子宫切口大量出血,经采取按摩子宫、宫体及静脉分次注射缩宫剂、宫腔行纱布填塞等措施,子宫收缩仍无好转的情况下改行子宫动脉上行结扎术。方法为:在子宫两侧输尿管进入膀胱的上方阔韧带无血管区内并贴近子宫触及有子宫动脉搏动的部位,用2-0可吸收线行“8”字缝合一次,通常是结扎一侧后,即可见出血减少,结扎双侧后,即有子宫收缩,血止,按常规缝合子宫切口及腹壁各层。

    3  结果

    此24例子宫动脉上行支止血的产妇,均分别在术后6~8天出院,腹壁切口均一期愈合,产后30天随访,产后恶露不多,16例血性恶露15天左右干净,9例25天左右干净,随访6~8个月,均恢复正常月经,检查子宫大小在正常范围内,活动度可,双侧附件阴性。

    4  讨论

    4.1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病率  产后出血是产科出血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所致者最多见,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1],本院24例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产妇,全部系宫缩乏力所致。

    4.2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病因  造成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为产程过长、子宫过度膨胀、妊娠并发症(如妊高征等),其子宫肌纤维细胞疲劳水肿甚至变性坏死,不能很好的收缩而导致产后出血[2],加之又行剖宫产,术中麻醉,使子宫进一步松弛,更加剧了子宫的收缩乏力。

    长期以来,对难以控制的剖宫产时大出血都采用子宫切除的方法来挽救产妇生命。近年来,为保留子宫的生理功能,特别对未生育的产妇,逐渐采用双侧内髂动脉或子宫动脉结扎术,但方法复杂,易损伤大血管或输尿管,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的方法,简单易行,止血迅速有效,而且创伤很小,结扎后子宫局部缺血,肌纤维缺氧而收缩,达到及时止血的目的,对以后的月经、妊娠均无影响。但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对子宫下段或宫颈出血无效,若遇此情况,经多方止血无效时,可以考虑结扎髂内动脉。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24.

2 杨秀凤,李健,王海英.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92例临床分析.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4,1(3):41.


作者单位:637000 四川南充,南充市第四人民医院妇产科

作者: 耿少红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