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4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60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女性更年期是指女性45~55岁,从生育期过渡到老年期的这一必经阶段,在此阶段,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从而发现一系列生理、心理变化导致的临床综合症候群称为更年期综合征。笔者自2004年以来在临床工作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60例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2病例选......

点击显示 收起

    女性更年期是指女性45~55岁,从生育期过渡到老年期的这一必经阶段,在此阶段,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从而发现一系列生理、心理变化导致的临床综合症候群称为更年期综合征。笔者自2004年以来在临床工作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60例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表现  根据病情特点,大致分为四类,(1)血管运动障碍症状:阵发潮红及潮热、心悸、胸闷、气短等。(2)精神、神经症状:喜怒无常,似精神病发作。(3)骨质疏松症状:关节痛、腰背痛。⑷泌尿生殖系统症状:月经紊乱,甚至停经。

    1.2  病例选择  118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均为笔者三年来经治对象,均根据《内科学》[1]诊断标准予以确诊。年龄45~55岁,其中以血管运动障碍症状为主62例,占52.5%;精神、神经症状者43例,占36.4%;骨质疏松症状者38例,占32.2%;泌尿生殖系统症状者84例,占71.2%,其他疾病引起的相同临床症状者不在观察之列。

    1.3  分组选择  11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58例,治疗组60例。血管运动障碍症状者对照组30例、治疗组31例;精神、神经病症状者对照组21例,治疗组22例;骨质疏松症状者对照组18例,治疗组19例;泌尿生殖系统症状者对照组42例,治疗组43例。以上病例均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临床表现同时存在。

    1.4  中医辨证分型

    1.4.1  肝肾阴虚  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头眩目干,舌红无苔或少苔脉细。

    1.4.2  肝郁脾虚  身热心烦,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胸胁胀闷,喜叹息,膈下痞满,便溏,舌红苔薄黄,脉弦。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采用纯西药治疗(雌激素替代疗法):己烯雌酚片0.25~1.0 mg/次,每晚1次口服,连用3周后停药1周,连贯使用2个月。

    1.5.2  治疗组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加味丹栀逍遥散治疗。基本方组成:丹皮、栀子、柴胡、当归、香附、云苓、白术、甘草、紫河车、白芍。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肝肾阴虚者加熟地、枸杞;肝郁脾虚加川楝、郁金。以上药物经现代加工工艺制成散剂,每次6 g,每日3次,冲服,连用2个月。服药期间忌辛辣、油腻之品。

    1.6  观察方法  两组患者服药2个月后,分别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血生化学(E2、LH、FSH)变化情况。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分析  见表1。表1  临床症状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2.2  血生化学疗效分析  见表2。表2  血生化学疗效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两组在血生化学指标上,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卵巢功能衰退是引起更年期一系列生理、心理变化的主要因素。进入更年期后,卵巢功能衰退,卵泡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功能降低,而雌激素分泌的减少,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对下丘脑起到的反馈抑制作用减低,致使下丘脑分泌GnRH水平升高,随之LH、FSH分泌增高[2]。祖国医学中,更年期综合征称为“绝经前后诸证”。《内经》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一般认为此病多由肝肾亏虚,阴阳失调所致,但我们发现不少患者出现两胁胀痛及痞满症状,所以此证兼肝郁化火,气滞不舒,故在治疗上我们在运用西药的同时采用中药加味丹栀逍遥散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收到了满意的疗效。方中丹皮、栀子清热除烦;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其中当归可行血中之气,是肝郁血虚之要药。香附疏肝理气解郁,紫河车滋补肾阴,现代医学临床研究表明:紫河车中含促性腺激素可有效缓解由于雌性激素迅速衰退而产生的更年期症状。云苓、白术、甘草共用以健脾祛湿,使运化有权;熟地、枸杞滋补肝肾,可有效解除潮热、骨蒸症状;川楝、郁金共奏疏肝解郁之功。以上诸药合用,经临床观察表明能有效解除更年期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经观察,我们运用的中西医结合疗法较纯西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更为显著,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及研究。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50.

2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31-2533.


作者单位:438000 湖北团风,团风县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作者: 袁桂珍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